分享

龙舞腊山河公园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1-10-26


龙舞腊山河公园

      秋高气爽之日,阳光明媚之时,俏夕阳舞龙队众龙友身背健身龙,汇聚济南腊山河公园,舞龙健身,共赏秋景。

      腊山河公园地处济南西客站附近,被誉为“济南的圆明园”,据称,公园细致到“每一块砖都是名片”——果真如此吗?那就随着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午八时许,大家乘坐公交车赶往腊山河公园。因刘老师有事晚来一会,我们给他发过地址,便在腊山河公园北头的小广场舞起健身龙,等刘老师前来汇合。也就十来分钟吧,刘老师打车急匆匆赶来,大家收起健身龙,开始了愉快的游园之旅。

      首先进入的是“兵法广场”,标志是广场四周斜放着无数个巨型的古兵器——戈,创意来自于山东重要历史文化之一的“孙子兵法”。不过,因为广场西侧是一面由古代车轮和石磨装饰起来的墙体,周边居民更愿意称其为“兜财广场”。据称,这些车轮、石磨大多都是从周边农村、济南老城的拆迁现场“抢出来”。

      “拆迁旧物变新景”是腊山河公园最大的特色,漫步园中,不止是石磨、车轮,还有门凳石、抱鼓石、雀替等老物件,都被摆成各种景观,既古朴又厚重。

      龙友们个个都已年过半百,有的已是耄耋之年,对这些老物件都有着极深的印象,也有着深厚的感情,都禁不住近前细品、玩味,拍照留念。

“兜财广场”留影

      公园的制高点当属“齐长城”了。长城及城楼、瞭望亭全部都是石头砌成,是仿照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样式设计的。登上城楼,举目四望,远可看现代建筑装点起来的繁华都市,近可赏古老物件装饰而成的乡土记忆,抚今追昔,无不心生感慨。

      齐长城南北门上分别有刻“岱安门”和“海晏门”字样。据介绍,清朝时期,济南为防御捻军,在原有明内城墙以外又加筑了一圈土墙,叫圩子墙,圩子墙的南门就叫“岱安门”,北门叫“海晏门”。如今,现实版的济南市,“岱安门”已荡然无存,“海晏门”也仅是“徒有其名”了。正因为如此,缩小版的“齐长城”,特别是两座城门的再现,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往的追思,对当下的珍视。

齐长城留影

       若论“神秘”,当属“东夷密码”了,这里代表的是东夷文化。

      何谓“东夷文化”?东夷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东夷人所创造的文化。它主要发源于山东的鲁中山区和沂沭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据史料记载,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结束,东夷及其古文化在亚洲古文化的发源与交流中都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由一块块巨石堆砌起一面高大的石墙,石墙依石起势,凹凸不平,上面或刻有古代文字,或雕有古朴岩画,历史沧桑感和文化厚重感扑面而来。


“东夷密码”留影

      最为精细的要数微型石刻“小济南”和欧式建筑“老银號”了。

      “小济南”石刻主要呈现的是济南比较著名的景点和历史建筑,千佛山、趵突泉、齐烟九点、老商埠胶济铁路博物馆、洪家楼、朱家裕等,均历历在目、活灵活现。

      所谓“老银號”,是现在位于纬六路的山东丰大银行旧址。一百多年前,济南率先开埠,一座座西式建筑拔地而起,而“老银號”是老商埠区现存比较完整、具有南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孤本”。

      一座是中式济南古城,一座是欧式风格建筑,展现的是老济南中西融合文化韵味。

      令人惊奇的是,这里公园不大,却移步异景,值得品味的景观俯拾皆是,时间关系不再一一介绍,请朋友们跟随我的镜头,一起欣赏吧。

“小济南”石刻留影

“老银号”留影

石钟楼里细观瞧

拍照的也是被拍的

瞅瞅我拍得咋样?

玻璃栈道上,唱起了《打靶归来》

中国龙,舞起来!

俏皮的王老师

拍照动作大全

      最后一个项目是午餐。王老师早就联系好了饭店,在“印象济南”,自带两瓶白酒,一顿吃喝,一番聊侃。
      或许是受腊山河公园文化氛围的影响,大家不知不觉便聊到了过去,聊到了几十年前,儿时的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聊到兴起,不起眼的一句话,便引起哈哈的笑声。
      刘老师是内蒙人,吃饭间女儿来电话,好像是问他怎么回程,他顺口答道:“相跟回去。”王老师接茬:“香港回去?”刘老师赶忙解释,可越是解释,我们越听着像“香港”,一桌子人你一句我一句,人借酒力,酒趁人威,越说越起劲儿,越聊越开心,一个个先是眉飞色舞,忽而又“张牙舞爪”,饭也不吃了,酒也不喝了,只剩下顿足抚胸,前仰后合了。
      酒足饭饱,打道回府。挥手告别腊山河,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2021年10月25日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