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瑞兄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宇宙学
2021-10-26 | 阅:  转:  |  分享 
  




宇宙学





终于可以谈论《宇宙学》,大家可以共研共建啦。

这是因为,应用“宇宙本源能”,诠释佛教,老子、量子,还可以开展更为广阔的研究。

初步材料,“宇宙本源”“四大特点”“三大诠释”,概括出《宇宙学》的总体轮廓。宇宙本源能,无处在,无处不在。大至无外,小至无内。无论是“十一维宇宙”“平行宇宙”“外星人”等等,皆缘起于宇宙本源能,归宿于宇宙本源能,概莫能外。

《宇宙学》初步材料如下。



宇宙本源

四大特点

三大诠释





宇宙本源



探索宇宙本源,顺序是:

1、量子纠缠;2、时空本性;3、量子叠加;4、暗物质醒;5、宇宙本源;6、明物质成;7、循环往复;8、十岁乃生。

一、量子纠缠

2016年8月16日早晨1:40,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名曰墨子号。为什么要发射这颗卫星?

中国科技大学博导潘建伟团队,进行量子实验,短距离实现,一处量子变动,另外一处相应变动;一处加载信息,另外一处立即也有这个信息。名曰量子纠缠。那么,长距离是否也有量子纠缠呢?所以,发射量子通讯卫星,天上一个点卫星,地上一个点,例如兴隆、昆明,是否也能实现量子纠缠呢?答曰:实现了。

量子纠缠,已经应用到通讯中,京沪专线建成。量子通讯专线,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是保密。因为光的通讯,可以切除一点光,由此而窃密;量子通讯则不行,有人一接触,两边都知道了,所以绝对保密。第二是没有时空限制,立刻到达。

量子力学,应用很广,现在已经初步研制,量子计算机,前景无限光明。量子研究,应下大力进行。

二、时空本性

对于量子纠缠,科学家很是迷惑,众说纷纭。而释疑的焦点,是重新规范时空认识。

什么是时空?传统认为,空间,是一个大框子,放在那里,然后往里装东西,装太阳,行星,月亮,宇宙,等等。时间,是一个方向的箭头,一去不返。虽然人们这样认识久远,但却是错误的。那什么是时空呢?

时空,是物质的属性,随物质而存亡,没有物质,时空并不能独立存在。一个东西,放在那里,它要占据地方,这地方就是空间;这个东西放在那里,持续存在,这持续就是时间。

再看量子,它在更高层次,高于物质,先于物质,同一时间,量子在ABCD所有地方跳动,一旦有人观察,有意识参与,则量子由不固定,转为固定,成为物质,这就是量子叠加实验。量子纠缠中,人们看量子在北京、纽约两个地方,而量子看来,却是一个地方,因为那时还没有物质,没有时空。

三、量子叠加

量子第一特性,即基础特性,是叠加。在实验中,无人观察时,量子同时在ABCC各个点上跳动。一旦有人观察,即意识加入,则量子在A则是A,在B则是B,在C则是C,在D则是D。量子由不固定,转为固定。这时固定的是粒子,虽然眼睛还是看不到,但它已经是元素,这元素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周期表中,100多个元素,就是由量子叠加中转化而来。此后,再进行分化组合,例如氢2氧1成为水。才出现宇宙万物,大千世界。

四、暗物质醒

那么,量子是什么呢?量子是暗物质,它不是物质,而是能。例如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就是量子。暗物质,对应的是明物质,明物质即是人类称呼的物质。

暗物质,占物质总量的95%以上。而明物质,却不到5%。科学家们只是在天文领域,寻找暗物质,甚至用对撞机,激发暗物质,但劳而无功。

其实,暗物质存在于,宇宙之中,万物之中,生活之中,无处不在。例如意识,人们看不到,但确实是有。意识,是人的主要部分,支配人的一切。再如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技艺技能,风俗习惯,以及国家,社会,制度,甚至人的走路,都是暗物质主导。人类社会进步,主要是暗物质的进步。

五、宇宙本源

暗物质,从何而来?从宇宙本源而来。宇宙本源是什么?基督教认为,宇宙本源是上帝;伊斯兰教认为,宇宙本源是真主;佛教认为,宇宙本源是自性;老子认为,宇宙本源是道;中国人认为,宇宙本源是老天爷;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宇宙本源的追求,物理学认为,宇宙本源是能。

世界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样东西,就是能。这个能,就是暗物质。它有四个特点:一是非无非有;二是没有物质;三是没有时空;四是不断变化。

所谓非无非有,是说宇宙本源能,即暗物质,它不是纯粹的无,也不是纯粹的有,而是无中含有。所以此后经过量子叠加,才能无中生有。宇宙本源能,暗物质,量子阶段,还没有物质,还没有时空。这个能是什么样子,确实很难想像。

所谓不断变化,是说宇宙本源能,特点是变。正是因为变,才能出现宇宙万物,大千世界。

六、明物质成

暗物质,是看不见的;明物质是看得见的。明物质简化就是物质。明暗两种,性质不同。明物质是粒;暗物质是波,所谓波粒二象性,是说同时具有明暗两种特性。

宇宙本源能,中国人形容是元气,是一团元气。虽然没有时空,但却有频率,它是不断跳动的。这跳动的轨迹,即是波。波的波峰波谷这一小段,即是粒。所以波中包含粒,波是无,粒是有,即是无中包含有。所以才能无中生有,形成明物质。

七、循环往复

本次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由一个极小的点,含有无限能量的点,突然大爆炸,向外扩张,现在仍然在膨胀扩张。因为望远镜观察得知,恒星离人类越来越远,即是扩展的表现。

难道它会永远扩展下去吗?非也。到一定极限,会往回收缩,直到最后一个点。这就是一次宇宙运转。由这一个点,再大爆炸,向外扩张,再回到一个点。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宇宙的变化规律。

八、十岁乃生

人类处于本次宇宙的哪一阶段呢?10周岁。

佛学认为,娑婆世界,人类寿命,由8万4千岁,到10岁,为最高寿命。人类寿命会有几万岁?有考古文物为证。

苏美尔文明时期文物,出现在伊拉克南部,出土16根柱子,上面刻有帝王在位年限。最长的是43200年,还有28800年,等等。既然在位几万年,那么,年龄当然是几万岁。到第8位之后,是大洪水,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佛学计量人类寿命,单位是劫。首先是减劫,由84000岁,人类身高480丈开始,每100年寿命减少1岁,身高减少1寸;一直减少到10岁,身高减少到1尺。再往回增劫,每100年增加1岁,身高增加1寸,一再增加到84000岁,身高480丈。这一个往返是1小劫,20个小劫是1个中劫,4个中劫是1个大劫。这样计量,一个大劫是13.4亿年。

故此,本次宇宙,人类处于10周岁,正在11虚岁中运行。





宇宙本源能

——特点



宇宙本源是:能。它有什么特点?

一、非无非有

宇宙来源于,137亿年前,大爆炸。由一个极小的点,突然大爆炸,能量扩散,宇宙膨胀,现在仍然在膨胀,因为观察得知,恒星离我们,越来越远。

那么,这个能量的“点”,是什么?其实,说是“点”,也很勉强,因为连“点”,也没有,它是“非无非有”的。

为什么是“非无非有”?“非有”,好理解,因为什么也没有。那为什么还是“非无”呢?因为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它蕴涵着“有”,它能产生“有”。

如何产生“有”呢?是量子力学的“叠加”。在试验中,无人观察,量子在同一时间,在ABCD各个点跳动,象一片云。一旦有人观察,量子则由不固定,转为固定。在A则是A,在B则是B,在C则是C,在D则是D。不固定的是“波”,固定的是“粒”,这无中生有的条件是:有意识参与。所以,物理学家说,意识是物质的前提和基础。

不固定的“波”,是暗物质,不可见;固定的“粒”,是明物质,可见。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同时具有“波”“粒”两种性质。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宇宙本源能,是不断跳动的,即是有频率。频率,具有波峰与波谷,是无数的波峰与波谷。其中,一段波峰与波谷剪断,即成“粒”。即是说,明物质的基础“粒”,是蕴藏在暗物质“波”中的。

由此看来,前述所谓的“非有”,也不是绝对的“非有”,而是也蕴藏着“有”。

二、没有物质

上述可见,本来没有物质,即没有明物质,而暗物质则是始终存在的,本源能即是暗物质。量子叠加中,意识参与,才无中生有,产生了物质。

当然,在量子叠加中,“波”转换的“粒”,虽然已经是物质,但仅仅是元素氢氧等,还是肉眼看不见。经过分化组合,一系列变化,才形成宇宙万物,才肉眼可见。

为什么“意识”参与,就会产生物质呢?因为“意识”与“物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是成双成对,同时出现的。如同南极北极一样,不可能有独立的“南极”“北极”,它们总是成双成对出现的。

至于那个最初的“意识”,由何而来?它也是由本源能而来。因为暗物质,并不是没有任何变化,它也有着复杂的变化和发展。

三、没有时空

宇宙本源能,并没有时空。有了物质,才有了时空。物质要占据地方,这地方就是空间。物质要持续存在,这持续就是时间。时间与空间,是物质的属性,随物质而存亡,离开物质,时空并不能独立存在。

量子,层次在物质之上,量子的跳动,并不在空间中跳动,因为没有物质,即没有空间。所以,在人类看来,量子同一时间,在所有点上跳动。是将没有空间,看成有空间,才误解为,在所有点上跳动。

当然,宇宙本源能,不好理解。既然没有时空,它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子呢?它就是“盘古开天”的“混沌”状态。

四、不断变化

如果宇宙本源能,一直不动,那还有宇宙万物吗?当然不是一动不动,它是不断变化的。

正是宇宙本源能具有“不断变化”的本性,才有本源能的量子叠加,才能无中生有,变化出宇宙万物。

宇宙膨胀,并不是永远膨胀下去,到一定极限,要回归缩小。一直缩小到当初原点。然后再行大爆炸——回归——大爆炸。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诠释佛教

——宇宙本源



用宇宙本源能,诠释佛教,拉近民众感受。

一、佛教自性

缘起性空,万法皆空,是佛教核心思想,也是释迦牟尼开悟之处。这就是说,宇宙万物本源,是自性,是空。

佛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假象,都是人的意识,感觉到的假象。为什么是假象?那真的是什么呢?真的是自性。而人们认为,明明看到的是实物,怎么说是假象呢?

2500年前,还没有量子力学,还没有量子叠加实验,还没有“无中生有”的科学验证。所以,佛陀只能用“空”“假象”,进行解释。

二、宇宙本源

到21世纪,量子力学证明,当无人观察时,量子在ABCD所有点上跳动,而有人观察时,即人的意识进行参与,量子则由不固定,转为固定,由暗物质波,转化为明物质粒。前者是无,后者是有。即是无中生有。

这就涉及到,暗物质波,由何而来?即宇宙本源是什么?佛教说是自性,物理学说是能,即宇宙本源能。其特点,一是非无非有,二是没有物质,三是没有时空,四是不断变化。这自性,与宇宙本源能,其实是一个东西,具有一样特点。

三、万法皆空

宇宙本源能,自性,都不好理解。它没有物质,没有时空,没有位置,没有大小。到底在哪里?没有。到底有多大?没有。但是,它却是不断跳动的。轨迹是波,波峰、波谷截取一段,即是粒。所以,波是由无数的粒,组成的。波,是暗物质,是无;粒,是明物质,是有。所以是无中含有。通过量子叠加,才能无中生有,才出现宇宙万物。

佛教说,万法皆空,是因为“万法的本源”是空的。

四、并非缺陷

与时俱进,通过量子力学,现在人们也可以这样认为:量子叠加出现的明物质,也可以说是“有”,因为是人们明明看到的。但是它却是由“空”演化而来。

佛教推陈出新,将原来说的“假象”,也说成有,这就拉近了人们与佛教的距离。而这样做,本质并未改变,改变的仅仅是人们的认识而已。





诠释老子

——宇宙本源



用宇宙本源能,诠释老子,释放其难言之隐。

一、老子之道

老子历掌,周朝档案,长久之中,悟出其理,即宇宙本源,但又无法言说,不知道应该如何称谓,即称之为“道”。

有人说,老子所说之道,即事物运行之规律。初听有理,继而思之,还不光是运行,还有本源之求。这个本源,才可称之为道。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宇宙之妙

老子已经找到宇宙本源,称之为道。并且将“无”“有”关系,分析得深入浅出,恰到好处。

这宇宙本源,道;即是宇宙本源,能。两者是一码事。同样有着四个特点,即非无非有,没有物质,没有时空,不断变化。

2500年前,还没有量子力学,还没有量子叠加实验,还没有“无中生有”的科学验证。所以,老子只能说“玄”“玄之又玄”。并且“玄”得不可言说。

三、不可言说

到21世纪,量子力学证明,当无人观察时,量子在ABCD所有点上跳动,而有人观察时,即人的意识进行参与,量子则由不固定,转为固定,由暗物质波,转化为明物质粒。前者是无,后者是有。即是无中生有。

这就涉及到,暗物质波,由何而来?即宇宙本源是什么?老子说是道,物理学说是能,即宇宙本源能。

宇宙本源能,道,都不好理解。它没有物质,没有时空,没有位置,没有大小。到底在哪里?没有。到底有多大?没有。但是,它却是不断跳动的。轨迹是波,波峰、波谷截取一段,即是粒。所以,波是由无数的粒,组成的。波,是暗物质,是无;粒,是明物质,是有。所以是无中含有。通过量子叠加,才能无中生有,才出现宇宙万物。

四、无奈之笑

宇宙本源能,道,无处在,无处不在。让老子说出它是什么?他无言以对,只能摊开两手,无奈憨笑。最后,才起了名字:道。

有了宇宙本源能的概念,老子可以明确说出,这个道,就是宇宙本源能,而在那个时代,他是不知道这个概念的。





诠释老子

——宇宙本源



用宇宙本源能,诠释老子,释放其难言之隐。

一、老子之道

老子历掌,周朝档案,长久之中,悟出其理,即宇宙本源,但又无法言说,不知道应该如何称谓,即称之为“道”。

有人说,老子所说之道,即事物运行之规律。初听有理,继而思之,还不光是运行,还有本源之求。这个本源,才可称之为道。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宇宙之妙

老子已经找到宇宙本源,称之为道。并且将“无”“有”关系,分析得深入浅出,恰到好处。

这宇宙本源,道;即是宇宙本源,能。两者是一码事。同样有着四个特点,即非无非有,没有物质,没有时空,不断变化。

2500年前,还没有量子力学,还没有量子叠加实验,还没有“无中生有”的科学验证。所以,老子只能说“玄”“玄之又玄”。并且“玄”得不可言说。

三、不可言说

到21世纪,量子力学证明,当无人观察时,量子在ABCD所有点上跳动,而有人观察时,即人的意识进行参与,量子则由不固定,转为固定,由暗物质波,转化为明物质粒。前者是无,后者是有。即是无中生有。

这就涉及到,暗物质波,由何而来?即宇宙本源是什么?老子说是道,物理学说是能,即宇宙本源能。

宇宙本源能,道,都不好理解。它没有物质,没有时空,没有位置,没有大小。到底在哪里?没有。到底有多大?没有。但是,它却是不断跳动的。轨迹是波,波峰、波谷截取一段,即是粒。所以,波是由无数的粒,组成的。波,是暗物质,是无;粒,是明物质,是有。所以是无中含有。通过量子叠加,才能无中生有,才出现宇宙万物。

四、无奈之笑

宇宙本源能,道,无处在,无处不在。让老子说出它是什么?他无言以对,只能摊开两手,无奈憨笑。最后,才起了名字:道。

有了宇宙本源能的概念,老子可以明确说出,这个道,就是宇宙本源能,而在那个时代,他是不知道这个概念的。





诠释量子

——宇宙本源



用宇宙本源能,诠释量子力学,揭示其重大贡献。

一、量子叠加

从普郎克揭示量子,200年来,数十位科学家,做出的最大贡献,主要有两个:一是量子叠加实验,二是量子纠缠实验。

所谓量子叠加,是实验中,当无人观察时,量子在ABCD所有点上跳动,而有人观察时,即人的意识参与,量子则由不固定,转为固定,由暗物质波,转化为明物质粒。前者是无,后者是有。即是无中生有。

这就涉及到,暗物质波,由何而来?即宇宙本源是什么?物理学说是能,即宇宙本源能。其特点,一是非无非有,二是没有物质,三是没有时空,四是不断变化。

二、量子纠缠

所谓量子纠缠,是两个有关系的量子,无论距离多远,一个发生变化,另外一个同时,出现同样变化。一个加载信息,另外一个同时,出现同样信息。

这种科学家不能解释的现象,虽然尚未破解,但已应用到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机领域,显示出广大前景。

三、惊世骇俗

宇宙本源能,不好理解。它没有物质,没有时空,没有位置,没有大小。到底在哪里?没有。到底有多大?没有。但是,它却是不断跳动的。轨迹是波,波峰、波谷截取一段,即是粒。所以,波是由无数的粒,组成的。波,是暗物质,是无;粒,是明物质,是有。所以是无中含有。通过量子叠加,才能无中生有,才出现宇宙万物。

四、直接本源

虽然科学家不能解释,这两大量子特性,但有了无中生有的科学证据,则打开了通往宇宙本源的必经之路。

通过佛教自性,老子的道,程颐的元气,等等探索,尤其是中国“一团元气”的说法,更为形象地,表现出宇宙本源能,不可想象的魅力。

宇宙本源能,在哪里?有多大?是无边无际,还是弱小如粒?智者都不好说,只能是不可言说,但他们接触到了事物的本质。本源能,无处在,无处不在。它是宇宙的源头与归宿。





2021-10-26







献花(0)
+1
(本文系瑞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