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啸”

 新用户3223uIRF 2021-10-26

 酝酿许久,终于成文。献给江湖的朋友们。

    全文阅读大约8分钟,后附彩蛋不着急,慢慢看。

1

还记得年少时的“啸”么?

金庸、古龙、梁羽生……武侠小说估计你也看了一箩筐,书里经常描写的一个动作————你还记得么?

动不动就有大侠纵声长啸,有时“啸”起来还半晌方绝,以示内力充沛——好了,谁给我说说“啸”究竟是个什么动静?

是京剧铜锤花脸那种:~~哇呀呀呀!

还是高尔基《海燕》那种:~~啊!~~

是唱青衣那种:~~~~~~~~~呀!!!!?

还是哈士奇那种:~~~~呜?

是李小龙那种:~~~我打~

还是人猿泰山那种:~~哦嗬嗬嗬?

或者干脆是-哎哟吗呀?

要不就是-呼儿嘿哟?……

刚才你有没有把这些啸法逐个试过一遍呢? 

不过,就算你挨个试过一遍,也都觉得不太对劲?一个大侠,如果冷不丁搞出这种动静来,是不吓人一跳?!而且也有辱斯文,毕竟有些少侠是带着女朋友出战的,遇到强敌跳出去不打,先嗷唠一嗓子——我靠,你是个什么妖怪?打赢打输不重要,对象还处不处了?

总之,我感觉“啸”是个非常邪门的玩意儿。无影江湖今天要盘一盘它。

2

啸是个什么玩意儿?

其实说到“啸”,古来有之,不光是武侠,文人也会的。简单理解,似乎就是各种长叹之类的吧?比如李白,面对蜀道发出长啸:噫吁戏,危乎高哉!——翻译过来大致是:哎吆妈呀,咋纵么高哇!!!

但啸其实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文化。

古人会长啸的还蛮多的。比如《世说新语》里经常提到长啸;还有比如古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还有岳飞的“抬望眼,仰天长啸”。而且,似乎不光男人们会啸,女生可能也会。比如三国曹植《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另外凶狠的动物譬如老虎的叫声也可以称为啸,虎啸猿啼嘛。

可是如此乱猜一气,还是不明所以然,那么我们看一下词典——“啸”:①大声呼叫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如仰天长啸;②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如月下长啸。

    到底啸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呢?发声原理是什么?

深入研究发现,所谓啸,乃是古人的一种特殊习尚,在两晋士林尤为风行。有学者说,啸起源于湘楚巫文化,其发展与方士和道徒的活动有密切联系。魏晋名士阮籍,通过对道教啸法的研习和个人的勤奋实践,扬弃了其原有的巫术与道教的怪异色彩,使之畅行于士林,成为一时之间名流达士的习尚。据说后来歌啸盛极一时,朝中公卿、魏晋士人甚至专门研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啸便流行开来。魏晋时期的啸有明确的五音规定,并达到鼎盛。唐宋时代的啸甚至可能有相应的乐谱存在。元明以后渐趋衰微,则难以觅其踪影了。

3

啸是有文化的嚎、唱、叹

中国古代有三种啸经常见于文献记载。

其一是“长啸”,声音宏放,有石破天惊的气势,其主要功能在于宣泄激荡的情思。

其二是“吟啸”,指且吟且啸,即在发啸之时,间以吟诗,以增加声韵的清雅和意境的美丽。这种啸又称为“啸咏”,名流逸士们经常借以显示自我的风流与潇洒。

其三是“歌啸”,即以啸声模拟歌的曲调。

好吧总结一下。无影看来,“啸”其实是一种富有感情的“嚎”,是需要一定体能的“喊”,是充盈着文化气息的“唱”,是带点情怀的“叹”。

文学中的啸通常仰天,可见是需要大量用气的,而且,似乎长啸还极具保健功能,有助于增强肺活量,有助于放松身心,保持好心情。比如陆游有诗:“玉函肘后了无功,每寓奇方啸傲中”。传说陆游晚年买了艘小船,闲时泛舟镜湖,在船上长啸;闲时骑牛出游,在野外长啸。“月淡星疏天欲晓,未妨清啸倚胡床”——这是清晨啸;“推枕中夜起,独效孙登啸”——这是睡前啸。总之,至少陆放翁先生实践证明“长啸疗法”省钱省力还显得有文化,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这种啸文化后来不知为何不传于世。《幽梦影》说:古之不传于今者,啸也,剑术也,弹棋也,打球也。可见“啸”已经列为中国四大失传绝技。

4

武侠之啸寻源

近现代,真正下功夫研究长啸,并寻踪探源,大致说出个所以然的,不得不提及几位武侠小说宗师。

比如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描写杨过内功初成时发出长啸的那一段,原文是:坐了约莫半个更次,突然间眼前似见一片光明,四肢百骸,处处是气,口中不自禁发出一片呼声,这声音犹如龙吟大泽,虎啸深谷,远远传送出去……原来一人内功练到一定境界,往往会不知不觉的大发异声。后来明朝之时,大儒王阳明夜半在兵营练气,突然纵声长啸,一军皆惊,这是史有明文之事。此时杨过中气充沛,难以抑制,作啸声闻数里。程英、陆无双固然甚是讶异,连山后李莫愁听到也是暗自惊骇。

而梁羽生《联剑风云录》更是将“啸”归为武功大成的前奏,并且进行了详细分解,书中写道:原来静坐练功,必要经过“风、喘、气、息”四个大关,练功之初,幻觉特多,静坐中会突有“万窍洒洒生清风”的感觉,是为“风”关;在这一阶段,最易走火入魔。到了第二阶段,真气充满四肢百骸,练功者自然会发出深长而急促的呼吸,是为“喘”关;到了第三阶段因喘急而发奇声,像此时乔北溟的发为长啸,便是已过了“气”关。乔北溟的怪喘还不算骇人,相传明代理学名家王阳明在军中静坐,一夜声气俱发,万马皆惊,那更是骇人了。在通了气息之后,转为宁静和平,便是过了“息”关,大功告成了。

5

今天你啸了么?

现在看来,咱们做到像王阳明、杨过、乔北溟那样龙吟虎啸、万马奔腾的恐怕没大可能。如果要练习,那一般就是抬头,仰天,大声喊,锻炼肺活量,要么KTV,要么深山老林,千万躲开点居民区,记得要仪态高雅、严肃,内心怀着家国情怀,至少是狂放不羁。可能这玩意失传多年,世俗的人们已经无法理解,所以不要在乎别人的异样眼光。

具体要领可能有三项:第一,把身体完全打开;第二,深呼吸,聚气;第三,喊出节奏感,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到“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举个例子,比如:~~那就是~~青藏~~~~~~ ~~~~~~

     哈哈哈哈,说啸说笑,这篇主要是逗乐子,今后无影江湖会努力和大家一起开开心心学知识、踏踏实实讲社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