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中秋菊情味浓

 杏坛归客 2021-10-26

天气渐凉,黄叶纷飞,白露凝霜,正是山寒水瘦的季节,菊花却傲霜怒放,香溢四野。文人爱菊,不仅因为它花色缤纷、晶莹明艳、清隽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由于它开放在深秋季节,坚贞不屈,绚丽于万里霜天而风采凛然,展示出生命的魅力。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一个风骨无限的菊花世界后,赏菊爱菊,便成了文人逸士的高雅情趣。

最早携菊花入诗的是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他的名篇《离骚》里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三国时代的钟会在《菊花赋》中赞叹“百卉凋瘁,芳菊始荣”,认为菊花“早植晚登”,有君子之德性,“冒霜吐颖”,有刚直的品质。

东晋诗人陶渊明一生爱菊。他辞官归隐后,便以种菊、采菊、赏菊、咏菊为乐,并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创作了许多颂菊名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尽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态。他在《饮酒》诗中写道:“秋菊有佳色,浥(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天生一副傲骨的菊花,是隐逸诗人最好的伴侣。与菊花相伴,他暂时忘却了世情烦恼。“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这是陶渊明《和郭主簿》中的诗句,也是对菊花内在美的深刻揭示,描绘其迎霜盛开、坚贞秀美的姿态,赞其为霜天中的英杰。菊花对于陶渊明,是一种人格的化身。后人也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逸士之操的象征。

至唐宋,赏菊之风更加浓厚,描写菊花的诗词比比皆是。“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的《菊花》抒写自己的爱菊之情,歌咏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的神韵,那菊之傲骨与坚贞,是诗人不畏权贵、耿直敢言的化身,也是其历经贬谪、心志仍坚的写照。“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笔下的菊花,句句赋菊,又句句言志,花的特征与人的壮志融为一体,堪称咏菊一绝。这哪里是满城开放、灿烂辉煌的菊花?分明是披坚执锐、扭转乾坤的英雄战士!阵阵香气犹如杀气,轰轰烈烈,弥漫全城,读后使人感受到一种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

清代蒲松龄也甚爱菊,读书写作之余,常踱步到花丛中赏菊,并称“我昔爱菊成菊癖,佳种不惮求千里”。为求得一株菊花佳种,不惜千里跋涉,足以见其挚爱之情。他还在《十二日孙圣佐见招赏菊》诗中说:“喜涉东篱晤良友,年年九月到君家。”从中可以看出,蒲松龄几乎年年秋天都到朋友家赏菊。在《聊斋志异》这部旷世之作中,蒲松龄笔下的菊花神黄英以种菊、卖菊为致富之道,“卖花为业不为贪”,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曾写过一首《秋菊》诗:“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诗中写出了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寒风欺凌的气节。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代表着意志坚强、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者,很有现实意义。读完此诗,我们不禁对革命先辈肃然起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