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曾以我的敏感为耻”

 虞小獭 2021-10-26

hello,大家好,我是翠花。很高兴你能来,也希望你别离开。什么是敏感,极度敏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1


我曾经特别讨厌别人用一个词来形容我——“敏感”。

但却好巧不巧,总是被这样形容。有时候和我妈分享一些想法,或者小肚鸡肠吐槽一下某些小事,也会被说“你别太敏感啦”。于是,我早早地把敏感和矫情画上了等号,并将我那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怪罪给我的敏感。

我慕强,总想让自己看上去很强大。

别人哭的时候我会将它视为发泄途径,但到我自己身上我就会觉得眼泪是脆弱的表现,提醒自己我不能敏感。


但我欺骗不了自己,那些难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机能暴露了我的敏感。

于是我费尽心机给自己打造了一套盔甲,甚至用了整个童年去摆脱这个标签。

不喜欢和别人倾诉心声,不适应过分亲密的关系,从不在其他人面前掉眼泪,看起来好像也是什么事都不在乎。

莫名其妙成了经验丰富的“情感导师“。明明年纪最小,却总是被同学朋友喊“姐“。

我维持着看起来就很靠谱且抗压能力极强的踏实稳定状态,的确,这些确实让我看起来很强大并受到了很多的有关“成熟“的赞赏。甚至那些年龄比我大很多的长辈也会为我缺少情绪化的理性思维大加称赞。说真的,效果还挺好的,至少我得到了很多尊重,也没经历过什么校园暴力和欺负。


2


有朋友羡慕我的豁达通透,但说实话,我也是个普通人,没那么大本事。

甚至很多时候会很分裂,很麻木也很偏激,但都好在看起来都能“一笑而过“。

虽然只有自己知道,那些云淡风轻,情绪稳定,理性思考的背后,是无数次崩溃,和无数次自己对自己的反矫情;是大脑无时无刻不在高速运转,处理信息的疲惫;是眼睛不停对周遭环境细节观察后的保持沉默;是对极易产生的情绪波动的压制;还有本身心肺功能不好带来的不稳定生理状态的维稳。

我并非神经大条,只是擅长硬碰硬。

我善于自我对抗,但这就好比以卵击石。我无法真正摆脱那些与生俱来的特质,那个我视为阻碍我成为一个女战士的缺陷——敏感。想要用刀剜去,结果确实鲜血淋漓,不尽人意。



3


吸收了很多外界的消极情绪,却不懂得释放,结果内耗越来越严重,意志力越来越差。

机体本能地有了反抗。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失控的次数都越来越多。情绪化,嗜睡,兴奋不起来……

我不得不,带着自责重新审视自己。我喜欢研究人,但大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自己。我总想理性地去解决问题,于是也把敏感当作一个问题,然后看了许多书和文章去找答案。可惜没有根治的办法。

因为我得出了个结论,我天生敏感。

那些难以辩解和摆脱的特征让我不得不承认我是高敏感人群的其中之一。

百度百科上说,高度敏感乃一种人格特征(而非一种“症状”),具备这种人格特征的人约占总人口的15%-20%,高度敏感的人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微妙刺激的敏感加工上,这是他们最基本的特性。

这注定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唯有接受。终于,这次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了解。



4


可能是一种安慰吧,我渐渐也在那些听起来极其客观科学的说法里意识到高敏感只是特征而非病症,高敏感是一种天赋。我想了想,好像确实。

在我极力想要摆脱敏感的那些日子里,它也成就了我。

高敏感给了我极强的洞察力,让我毫不费劲的就捕捉到了那些别人不曾注意到的细节;也让我对文字有极强的感受力,有强大的共情;让我能快速地嗅到社会,他人,乃至周围的一切变化;也让我的大脑在应对多种刺激和信息时,不得不快速运转,保持思考力和创造力。

敏感从不曾是一种缺陷,也不是个贬义词,这个世界总是以冰冷的规则运转,以残酷的竞争碰撞,所以我总想当个战士,披最坚硬的盔甲,筑最坚实的城墙。

可敏感融于我的血肉,没有它我将面目全非。



5


我渐渐明白了好友吐槽我,说我少了点人味是个什么意思——不接受自己。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敏感的人而端着,所以总给人一种距离感。其实何尝别人,自己的躯体套上盔甲的时候都会被冰到。

不习惯他人的嘘寒问暖和过分关照,接受不了审视,也做不到听到一个道理就真的能付诸实践。曾经为了“不给人添麻烦“,不听到那句“你太敏感了“而擅长忍耐。我依然拧巴,但至少亲口承认了一件事,我很敏感。以及,终于去做了规律的心理咨询,找到一个泄洪的口。

坦白来讲,我的问题积压已久,按我的计划也是早该去了的。拖了那么久的原因还挺好笑的
我不怕承认自己有不足和问题,但我怕“敏感“的标签,并以此为耻。但当我承认了这个特征,它也不再是我臆想中的残次。

可怕的从来不是敏感,而是敏感带来的消极影响。

但幸运的是,那些与敏感战斗的日子也让我多了些顿感力。人生贵在平衡,一个拥有敏感内心的人也可以是一个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战士。

▶本文插图选自 美国插画师Rebecca Green作品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写在最后
“敏感”这个词在大人眼里似乎不值得一提,大人永远用“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多”来看待孩子,一种俯视众生唯我独雄的感觉。

孩子们小心翼翼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掀开小小的一角,偷偷往外望去有些孩子们因为“敏感”而用厚厚的茧把自己包裹起来,以至于碰到阳光和雨露就会不适应。

本文的作者是沙漠玫瑰,一个文笔斐然而又心思细腻的小姐姐。敏感并不可耻,重要的是释放掉敏感造成消极情绪。




这是翠花第1112次和你说晚安

给我“在看”,你更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