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昌硕的“梅花手段”

 栎阳钓晚 2021-10-26

​​ ​ 《昌硕印话》是洪亮先生于上个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搜集、整理、研究吴昌硕先生的印学成果。
  内容涉及吴昌硕家世、生平、学艺、志向、交友、师承、记事、轶事等方面。
  文字简洁明快,注重文章的知识性、史料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每篇文章均为介绍吴昌硕的一方印章或同一内容和为同一事件所刻的数方印章,字数均在千字左右。篇后附吴昌硕印章原作。
  《昌硕印话》既是一部吴昌硕篆刻发展史,又是一部简略的吴昌硕传记,为研究吴昌硕的专家、学者以及篆刻爱好者提供大量的珍贵史料。




吴昌硕平生酷爱梅花,常赋诗咏梅“苦铁道人梅知己”、“梅花忆我我忆梅”等等。以梅花为题材创作的绘画作品也极多。还专门刻了两方同一内容的“梅花手段”(图1)印章。一方是他41岁那年所刻。印面仅1.3厘米见方,似有秦小玺之遗风。三面边款刻有:“甲申冬月,为花写照,作此自玩。苦铁。”另一方是他49岁那年所刻。印面1.9厘米见方(图2),印文的线条横直挺健,刀法爽利,印边几乎全部残缺,印文显得格外爽朗。印侧刻有两面边款:“故乡后山有老梅树四五株,横斜疏密,时绕逸均,予当著花处貌其状,觉香风袭袭从十指间出也。壬辰秋,缶。”这段款跋读来,真使人感到亲切。款中所说的“故乡后山”无疑是指鄣吴村后山。吴昌硕在故乡安城还有一段动人的惜梅故事。
因战乱,吴昌硕于1865年惜别鄣吴村,随父举家迁住安吉县安城定居。到安城后,吴昌硕在家屋的后面空地上开辟了一个“芜园”。他在园中手植梅花三十余株,当梅花盛开时节,满园幽香,其出世之姿实令人心旷神怡,陶然自醉。有一年冬天,气候严寒,下着鹅毛大雪,竟把他的一棵心爱的梅树上开花最盛的一枝压折,连干带枝牵挂在邻家檐前。他感到十分痛惜,急忙去取绳子,企图挽救。邻翁对昌硕平时为人很是尊重,知道他非常爱梅花,便先来将挂枝折断,放入瓦罐内供养。这真使吴昌硕伤感不已,但也无可奈何。为了排遣胸中郁闷,吴昌硕展纸濡毫作老梅一幅,其枝干蟠曲,郁勃纵横,如有万千不平之鸣发于纸端,还命笔赋以长句。句末有:

“邻翁惜花翻助虐,我欲呼天嗥滕三。

  风寒月落春夜深,应有花魂根不哭。

  淡墨聊当知己泪,貌出全神此长幅。

  残鳞败甲好护持,莫再人间遭手毒。”

字里行间,显见其对梅花感情之深。

                                       

作者简介

洪亮,又名传亮,号九牛,安徽绩溪人,1961年4月生于浙江安吉。历任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书法》执行编辑。2005年至今在国内外大学讲学。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员、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导师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洪亮书画篆刻艺术工作室导师,美国费佛尔大学孔子学院名誉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4年8月,洪亮工作室书学研究会在清华大学成立。2015年6月,北京洪亮书画艺术馆开馆。

        出版编著《中国书法大师经典研究系列——邓石如》、《大学书法教材系列》、《经典笔法临析大全》、《吴昌硕》、《当代篆刻九家·洪亮》、《洪亮行书桃花源记》、《洪亮楷书三字经》、《洪亮书法律格言》(正、行、隶、篆各一本)、《历代咏竹诗选》等96种。在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评论计150多万字,其中:《民俗书法刍论》在《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发表,获北京大学“创新成果奖”。

        曾担任“杨守敬杯国际书法大赛”、“商鼎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等评委。作品数十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先后在安徽芜湖、辽宁朝阳、甘肃白银,美国宾州、犹他州,西班牙莱昂等地举办个人书画篆刻艺术展。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