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刊研究 | 学术报刊印制管理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为例

 出版与印刷 2021-10-26

作者 | 刘凯

作者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1.00.038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刘凯.学术报刊印制管理的创新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为例[J]. 出版与印刷, 2021(4): 92-96.

摘要 |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为例,从重视印前管理、科学管理印制质量、合理安排印制任务、严格成本计价核算等方面,探讨学术报刊印制管理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出版印制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 学术报刊;印制管理;印制质量;成本控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印制在出版工作中是重要的生产环节,是纸质出版物从书稿转为成品的核心工作,优秀的印制质量不仅可以提升出版物的阅读感受,体现出版人员的责任意识,还有助于树立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简称“社科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报刊出版单位,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的时效性和政治性很强,对印制管理工作的要求较高。社科杂志社结合自身特点,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提升出版印制工作的有效性,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本文以社科杂志社为例,探讨如何创新印制管理方法,以期为提高印制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供借鉴。 

一、加强沟通协作,重视印前管理 

印前是出版物印刷之前所有工序的总称,出版物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前工作,印前质量管控不严,会给后续工作流程带来麻烦,甚至造成印刷事故。出版单位通常会将印刷工艺设定前置化,这样既规避了潜在的印刷风险,也保障了印刷单位的正常生产。印制管理人员在印前管理中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积极了解编辑部门的需求,理解出版意图,提出合理性的印刷工艺和方案;[1] 要准确规划印张数,尽量凑足整数印张,避免造成浪费,降低装订难度;同时还要与印刷单位协调,严格把控生产质量。 

1. 制定印前工艺和质量标准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社科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报纸,为全彩对开大报,图片的印刷质量至关重要。印前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图片印刷质量的好坏。要印刷出质量优秀的图片,不能看着屏幕盲目调整,要结合原稿内容和印刷条件正确处理图片、设置参数。[2] 经过多年实践,社科杂志社制定了《中国社会科学报印前工艺和质量标准》,从灰平衡、阶调复制、颜色校正、锐度增强等方面指导印前图片处理;规定了印前重要参数设置,如网点扩大设置为 30%—40%、黑色油墨设置为 85%—90%、油墨总量设置为 240%—260%、UCA设置在 10% 以内等。 

2. 积极主动与编辑沟通交流 

印制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编辑对接、交流想法,根据期刊的内容、开本、书脊尺寸等提出合适的印制工艺和方案,与编辑探讨刊物的装帧设计在印刷装订流程中的可操作性,以及可能增加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呈现编辑希望的印制效果。 

3. 安排专人负责印前检查

结合每种期刊的版式设计,社科杂志社安排了专人检查期刊排版文件,重点检查文件输出时的角线、图片出血、文字离切口位置、字体是否全部嵌入、图片的 RGB 格式是否转成 CMYK 印刷格式等问题。期刊印刷前,安排专人确认所有印制信息、印装工艺、承印材料等,仔细检查封面及内文文件、清样、色样、印装顺序、扉页等资料,对印前工作流程中可能会影响质量的因素逐一排查。一些复杂、特殊的工艺在印前还需要专门与印制单位沟通,避免出现印装差错。 

4. 重视印前单据签发

《印刷生产通知单》作为生产合同文件,是汇集印制要求、发行数量等信息的印前单据,是印刷单位生产、印刷费用结算和审计检查的重要依据。社科杂志社非常重视印前单据签发,由部门主任牵头,逐级审核签发《印刷生产通知单》。 

二、科学管理印制质量,合理控制成本

印制质量和成本控制是印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印制成本是印制人员研究的主要问题。印制质量不仅决定报刊的使用寿命,还直接影响读者的使用感受。影响印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严格做好印制过程中各项工序的质量控制非常关键,同时选择设备配置先进、管理规范、技术能力强的印制单位也至关重要。 

社科杂志社建社四十余年来,已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面旗帜,旗下的学术报刊成为展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了解中国理论学术发展态势的重要窗口。全社上下坚持“质量为本,精品为要”的办刊办报原则,树立了较高的质量意识。在印制管理上通过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健全印制质量监控制度、报刊质检评比制度、印制成本控制制度,形成了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管理机制。 

1. 制定印制管理办法,明确期刊印制质量要求

在工作实践中,社科杂志社制定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期刊印制管理办法》,明确了期刊印制质量的一系列要求。如要求每种杂志全年封面色彩一致、套印准确;按要求使用内文纸张;确保印刷墨色均匀等。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保证印制质量和控制印制成本的措施。例如,长期以来由于每期杂志印刷时间不一致,受印刷车间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变化、承印材料批次不同,以及操作人员主观因素等影响,期刊封面常出现底色不一致,细小图标套印不准确等现象。自从要求统一印制全年封面底色,再按照出版期数套印期号、条码等信息以后,再未出现期刊封面印刷质量问题。这种化零为整的方法有效保证了封面色彩均匀、套印准确,提高了印刷质量,同时节约了封面印版全年使用量。 

2. 做好报刊质检评比工作,提升报刊印制质量

社科杂志社定期会对报刊分印点承印的报刊进行质检,包括纸张用料、图片色彩、叠印效果等。同时为了向分印点传达质量意识和政治责任,激发其责任心,还会定期组织质量评比活动。评比内容主要包括图片的色彩还原性、色彩饱和度、层次感及套印准确率;会议特刊的报眉内衬是否色彩统一、标题是否黑实、墨色是否均匀;报纸的不同版面之间墨色是否一致等问题。由于每家印刷单位加网方式不同、制版工艺存在差异,所用印刷设备、印刷压力以及纸张、油墨、橡皮布、润版液等原辅材料印刷适性不同,印刷单位的印刷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评比本着忠实于原稿的原则进行综合考量,对印刷质量优秀的予以表扬,对不达标者进行警告。 

3. 合理选择印制工艺材料,有效控制印制成本

印制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根据印制数量选择合理的印制工艺,利用先进的印刷装订生产工艺和新型机器设备降低印制成本。通过不断创新实践,社科杂志社在控制印刷成本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内文出现的零印张使用四开机印刷,在节约时间的同时减少了对开版的使用,有效降低了成本;期刊封面和插页采用自翻加拼印的印刷方法,拼版时将封面或广告页的正、背面同时拼在一张版面上,印完一面后将纸张翻面再进行印刷,这样使用一张印版就能同时完成封面或广告的双面印刷;有些封面、广告和插页采用拼印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印版的使用率,还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印数在 10 000册以上的期刊,采用速度快、双面印和带自动折页的轮转印刷机,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了印刷成本;印刷数量较低(单色印数在 1000 册以下)的期刊,选择数码按需印刷,由于省去了传统印刷的制版、上机调试等多个环节,成本得以控制。 

在出版物的直接成本中,纸张材料费用的占比较大,合理选择纸张材料是控制印制成本的关键。纸张的价格随着市场的供求而变化,社科杂志社对需求量较大的纸张采取集中采购,有效降低单价。对于编辑提出的特殊开本或对纸张等级有一定要求,由于需要特殊采购,一般单价比较高,印制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核算成本,并向编辑提出合理建议,使用合适的纸张和开料。为了节约成本,只有在常规纸、国产纸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再选用特规纸或进口纸。印制管理人员不仅严格监督纸张使用质量(品牌、规格),还会仔细核对各种纸张的吨价和不同克重、纸型的令价,从而降低纸张费用,更好地控制整体印制成本。 

三、合理安排印制任务,缩短印制周期

印制周期的管理,是生产时间的计划与安排。印制周期的长短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生产技术、印制设备,二是印制管理能力。先进的印制设备需要匹配高超的印制技术,以及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发挥提高印制能力、缩短印制周期的功效。要根据出版物的印张、印数、印刷方式等预估生产周期,将印制需求与印制单位的生产能力有机结合,比如印制材料、印制数量、生产时间安排要与印制单位的机器设备、技术水平相适应,取长补短,优化匹配,[3] 还要根据任务量和印制单位的实际生产能力合理调配,保证出版物按时交付。 

1. 科学准确地制订生产计划

要科学准确地制订生产计划,按照计划约定的时间节点发稿付印,以便印制单位计划调度,组织设备人力,确保准时出刊。社科杂志社为此制定了《采编工作手册》,对报刊发稿流程作出明确规定,有力保障了出版计划的按时完成。同时,社科杂志社还要求印制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备纸备料的计划性和准确性,保证承印材料供应,并合理安排生产力,有计划地缩短印制周期。 

2. 严格审核报刊印刷生产通知单

社科杂志社严格审核报刊印刷生产通知单,向印刷单位明确交代纸张用料、印刷方式、装订要求等相关信息。特殊印制要求书面通知印制单位,特别是报纸出现版面或套印方式变化时,印制管理人员会统一与印制单位沟通协调,避免发生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误解。因为如果印制单位对印制要求理解有误,会引发印制事故,导致返工或重印,延误出版时间。 

3. 实时监控生产进度

社科杂志社要求印制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印制计划的执行情况,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印制管理人员需根据出版情况,深入印制车间,跟踪检查报刊的印制,了解印刷装订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加强对印制供应商的管理

社科杂志社按照相关规定对印制供应商实施了严格的准入机制,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印制供应商体系。同时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不断积累印制供应商信息,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相关规定审查印制单位的印刷资质。对已中标的承印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实地考察其设备、人员、管理和经营情况。 

四、严格成本计价核算,科学稳慎防腐

出版印制管理涉及印制单位招标、成本核算、出版物检查验收、款项支付等多个环节,存在一定人为因素,思想稍有麻痹,就会禁不住“糖衣炮弹”的侵蚀,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利益面前保持原则底线,管好自己、管好身边人,正确处理利益与权力的关系,保持头脑清醒,杜绝“人情工程”、暗箱操作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社科杂志社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高度重视报纸、期刊承印单位招标工作,在社党委的领导下,由社纪委、印制、财务、发行部门相关人员组成招标小组,按照厉行节约的原则结合印刷、纸张市场行情确定项目预算。严格按照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相关规定,按照“依法合规,高效顺畅”的工作原则确保各项招标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制定成本核算监督制度,即印制人员与主管领导分别进行成本核算,结算时相互对账,财务审核后由印制单位确认。这一机制不仅加强了多层次监督,还提高了核算准确率。三是定期对国内印刷、纸张市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价格情况,合理调整印制工价及材料价格。 

五、结语

出版印制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种印制技术,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质量管理。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和印制技术的不断提高,印制工艺变得复杂化、个性化、多样化,出版印制管理将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出版单位的质量声誉与经济效益[4],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出版印制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结合出版单位自身特点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出科学有效的出版印制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善军. 审视技术编辑在图书出版中的纽带作用[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9-06-28(7). 

[2] 涂曌. 浅谈彩色报纸的印前图像处理[J]. 科技创业月刊, 2011,24(9):130-132.

[3] 刘骏千. 印制周期管理——书籍出版业务评述(十)[J]. 出版与印刷,1997(1):12-14, 9.

[4] 马静波. 浅谈出版印制管理者对出版质量的影响[J]. 印 刷质量与标准化,2008(7):51-53.

Title :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Printing Management of Academic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 Tak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Press as an Example

Author : LIU Kai

Author Affiliation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Press

Abstract : Tak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Pres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printing management of academic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from four aspects: emphasizing the preprinting management, managing the printing quality scientifically, arranging the printing tasks reasonably, and calculating the costs strictly, with a view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management

Keywords : academic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printing management; printing quality; cost control;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Press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 熊喆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