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妓苏小小香魂寄何处?

 f4956 2021-10-26


名动秦淮河的柳如是嘉兴人,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同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也曾经和丈夫“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在海盐南北湖寄居很久。实际上,我们还是另一位名妓苏小小的寄魂之地。

关于苏小小确切记载非常简单,在梁朝人徐陵采编的《玉台新咏》中,有一篇《钱塘苏小歌》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这是历史上最早关于苏小小的记载。但是除了这首诗之外,没有其他信息,大概也就是知道苏小小是钱塘人(今杭州)。但是在《玉台新咏》之后,另一部书《乐府广题》说:“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西陵在今钱塘江之西,歌云'西陵松柏下’是也。”也就是说,在明确了苏小小是钱塘人之外,还进一步指出苏小小是一个妓女。

但是一个妓女为什么在历史上那么有名呢?这里就涉及到中国文化伦理禁忌了,儒家是主张男女授受不亲的。但是严格归严格,人的七情六欲是存在。因此,苏小小这首诗大胆的表达了一种对爱情渴望,受到主流话语压抑的男男女女追捧了就自然而然了,苏小小成为了一种反抗话语的符号,这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类似,人们通过歌颂这些故事符号,表达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因此历代都有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诗作咏怀苏小小。比较有名的如“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就连三宫六院的乾隆爷也在西湖畔的苏小小墓前驻足神交。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发现一个问题,文章标题不是说苏小小香消玉殒之后,寄魂嘉兴吗?那乾隆在西湖驻足的苏小小墓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就是涉及到一段苏小小墓的公案了。

目前看来,最早记载苏小小墓所在地的是唐代诗人徐凝,他在《嘉兴逢寒食》诗云:“嘉兴郭裏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归。只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这是目前最早最明确嘉兴是苏小小墓所在地的记载。

同时代的唐朝宰相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也提到:“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另外一个同时代的诗人刘禹锡在《送裴处士应制举诗》也有诗云:“忆得当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垂钩钓得王馀鱼,踏芳共登苏小墓。”因为刘禹锡曾随父居住在嘉兴十多年,所以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刘禹锡是亲自探访过苏小小墓的。

也就是说相去南齐不远的唐代,苏小小的墓地从来不是个问题,就是在嘉兴。即使在宋元,还有很多著名人物在诗作中明确提到是在嘉兴。包括那位秉笔直书,拒绝为宋真宗篡改《太祖实录》的史官王禹偁。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最早记载苏小小墓都是在嘉兴,怎么又会去到西湖边上。可能因为苏小小是钱塘人,她那首诗中写的地点也是在钱塘。很容易就近附会到西湖边上的呢?

在进入宋朝以后,杭州的政治地位逐渐上升,西湖水利工程的建设,空间权重也逐渐上升。各路文人墨客都参与到对西湖的意象塑造之作中,最经典的莫过于苏东坡的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实这句话中,西湖的女性人格化已经宛然成型。

(传)李嵩 西湖清趣图

到这时候,苏小小意象和西湖融合就水到渠成了。这从清人陈树基辑录的白话文学《西湖拾遗》中有关苏小小篇章可以看出端倪:说苏小小拒绝了很多达官贵人,偏偏喜欢一个穷书生,资助他去参加科考,然后书生金榜题名之后,准备回来迎娶佳人,却发现苏小小已经病逝,然后把她葬在西湖边上,云云。其实,苏小小是南齐人,而中国的科举是隋代开始的,真正成熟是宋朝,故事的流传正好和历史演化节奏吻合。

所以今天西湖边上的苏小小墓我劝大家千万别去,那里就是一个衣冠冢,不知道是哪个风骚客出资造的。事实上,根据记载,西湖畔的坟里的确是没有苏小小的香躯的。

百年前的杭州苏小小墓,后毁于文革

此处敲黑板了。

既然辨析清楚了苏小小墓地的杭嘉之争,那么苏小小的墓究竟是在嘉兴哪个位置?查阅了《至元嘉禾志》,记载很简单:“苏小小墓,在郡治东一百步;坟高三丈,有大井在其侧,旧生双桃于上。”

嘉兴古代郡治在哪里呢?其实就在今天子城,如果往东走一百步,大概就是今天的嘉兴商城东侧,干河滩附近。


有趣的是,根据《寰宇记》的记载,苏小小还闹过鬼:“宋绍兴初,衣白以出,人多畏之,因塔衣镇。后宋路分行天心法驱之,遂不复见。”

这还真下的去手。竟然用仙法去镇压凄艳的女鬼,太不怜香惜玉了。但是这说法也值得商榷,因为根据元朝编撰的《至元嘉禾志》记载,此间并没有塔,而元朝去宋并不远。

不过,说苏小小闹鬼的事,倒也不仅仅出现是嘉兴,大概是因为她太艳了,文人雅士都按耐不住骚动,想法设法编排那种“倩女幽魂”的故事。比如明末清初的大才子张岱《西湖梦寻》就根据更早前的一些文学记载改编了一个故事:

苏小小者,南齐时钱塘名妓也。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当时莫不艳称。以年少早卒,葬于西泠之坞。芳魂不殁,往往花间出现。宋时有司马槱者,字才仲,在洛下梦一美人搴帷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问歌何曲?曰:《黄金缕》。后五年,才仲以东坡荐举,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少章异之,曰:“苏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寻其墓拜之。是夜,梦与同寝,曰:妾愿酬矣。自是幽昏三载,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侧。

但如果我们拿这则故事和宋人的原出故事笔记对比,就会发现在情节上有点出入,张岱自行加上了“同寝”的情节。北宋张耒的《柯山集》

“司马槱,陕人,太师文正之侄也。制举中第,调关中第一幕官。行次里中,一日昼寝,恍惚间见一美妇人,衣裳甚古,入幌中执版歌曰:'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歌阕而去。槱因续成一曲:'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彻《黄金缕》。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在春浦。’后易杭州幕官,或云其官舍下乃苏小墓,而槱竟卒于官。”

又,北宋何薳《春渚纪闻》
“司马才仲初在洛下,昼寝,梦一美姝牵帷而歌曰:'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才仲爱其词,因询曲名,云是《黄金缕》。且曰:'后日相见于钱塘江上。’及才仲以东坡先生荐,应制举中第,遂为钱塘幕官。其廨舍后,唐(按:应为南朝齐)苏小墓在焉。时秦少章(秦觏)为钱塘尉,为续其词后云:'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不逾年而才仲得疾,所乘画水舆舣泊河塘。柁工遽见才仲携一丽人登舟,即前声喏,继而火起舟尾。狼忙走报,家已恸哭矣。”
北宋的两则笔记只是暗示这对男女最终走到了一起,但是并没有那么香艳的“一夜情”情节。

最后,我必须很遗憾的告诉大家,虽然最早有关苏小小墓的记载,明确是嘉兴,但是它也一样是衣冠冢。根据嘉兴作家陆明的记述,他小时候是见过苏小小的墓的。但是,文革时红卫兵把苏小小墓给刨了,结果什么都没挖到。其中有一个挖坟的人在一无所获之后,狠狠地骂了一句:“戳那!”

在嘉兴苏小小的墓所在旧址,名为“贤娼弄”, 不知道为何,嘉兴人会对一个妓女评价那么高,或许这就是嘉兴在近代艳绝江南的风水缘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