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影:大制作《风再起时》,有没有破《怒火·重案》票房的潜力?

 唐泪 2021-10-26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翁子光入行的第一部戏是《花样年华》。

他做徒弟,看着王家卫和刘镇伟怎么做电影,比如做小效果,脚步声、风声、门开关的声音,就做了30天。改完又改,门怎么开都有讲究。

而翁子光这个徒弟做什么呢?

他把报纸撕到一条条,模仿古装片里风吹树的声音,用一块布做袖子动的声音。

2001年,在杨紫琼的公司做小工,给张艺谋写过电邮。

这一年22岁,开始做影评人,骂过很多人。

2010年,翁子光花了9个月写完了《踏血寻梅》的剧本,之后通过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找到了愿意出资的安乐影业。

但到了第二年,双方因为演员人选等问题出现分歧,导致投资撤销,电影被搁置。

因为江老板想启用全明星阵容,也希望电影更加商业化。

而这个时候,郭富城的造型都已经做好。

再后来,郭富城请他去看演唱会,结果大屏幕在播《寒战》的预告片,他心里百味杂陈。

又两年后,他对着美亚老板讲了五分钟,拿回一个不到两千万的投资,终于拍了《踏血寻梅》,更成为金像奖史上唯一包揽演技奖的电影。

以这次合作为引线,翁子光开拍了个人第一部商业大制作《风再起时》,投资超过两亿。

由郭富城和梁朝伟主演,又请来金像奖第一届影帝许冠文。

万事俱备。

拍这部《踏血寻梅》的时候。

翁子光萌生了一个想法,帮郭富城拍一个老香港的黑帮电影。

理由很简单,他觉得郭富城的脸太精致了,就像好莱坞的“小李子”,天生适合传奇人物的电影。

另一个理由,是他也想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旧年代枭雄故事。

一拍即合。

而梁朝伟第一次见到翁子光,就问他,「你为什么想要拍一部香港版的《美国往事》?」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部好莱坞黑帮史诗电影,1984年的《美国往事》。

有人这样说过,「在美国电影史上,只有一部类型片可以与《教父》相提并论,那就是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昂内的“往事三部曲”之一,耗资4000万美元,历时十三年制作的《美国往事》。」

数十年时间跨度、旧年代人物、场景,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这就是关于《美国往事》的描述,而放到《风再起时》,也完全贴合。

但这样的手法与野心,其实对翁子光导演而言,极具风险性。

很多人以为电影无非就是题材,而这个题材本身在香港历史上已经被多次拍摄,从一开始的《跛豪》,到其后的《五亿探长雷洛传》、《四大探长》,再到近些年王晶手里辗转三次的翻炒,所以见过有人说这题材已经被拍烂。

然而题材并不是决定电影品质的前提。

同样的题材,落到不同人的手里,会生出不一样的结果。

就比如一团泥巴,让普通人捏泥人,可能只得一个粗糙的轮廓,落到大师手里,则可能栩栩如生到眼神都会有光。

目前三部作品的翁子光还属于新导。

他其实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专注艺术小众电影耕耘,第二个就是商业大制作。

而在目前所见的表述里,《风再起时》无疑兼顾了两端。

其实他最保险的做法是开拍一部场面火爆的商业犯罪片,阵容、场面和叙事良好的话,票房大爆指日可待。

但他选择了走钢丝,风险随之而来。

从此前访谈透露出的消息看,意见并不一致。

「有些人看了粗剪,怕三四线城市人看不明白」,换句话说,认为电影首先要满足商业娱乐性。

但翁导很坚持,他说,「为什么要贬低观众?」

引用一段翁导的访谈:

「我跟投资方说,我不能保五六七八线城市能看得懂,我只能保品质。

但是我不知道《风再起时》能不能卖钱,它跟《追龙》《扫毒》《无双》很不一样。《追龙》不是已经有2了吗?大家不需要去看这种东西的副产品。《风再起时》是新的。

《风再起时》也不可能做得特别火爆,这不真实。《追龙》也不真实,能整个大厦都塌下来吗?如果这样的话,香港历史没有记载吗?

每开一枪到底那人有没有死,我都要考虑的,我不会莫名其妙拍一个大场面。」

这种态度对不对?

当然是对的,但另外一个层面来讲,两亿投资的大制作,优先考虑票房问题也是对的。

近日,数度贴片电影广告的《风再起时》再度释出一个预告片。

在以前片花基础上做了增删处理。

其中几句台词颇具哲理意味:

这场战争,是我命运中不堪回首的劫难。

香港这地方,谁有本事谁大。

聪明人,不是知道什么事情该做,而是知道什么事情不该做。

这个预告片仅35秒,却兼顾了很多东西。

偶遇与碰撞,朋友与敌人,利益与背叛,更兼有音乐和舞步的象征义,更预示这是一场跨越数十年的史诗叙事,在慢镜的写意之外,也有爆烈炫目的场面。

所以更倾向于认为,翁子光导演对自己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力图商业与文艺兼收。

这无疑是一个最正确的方向。

而上文所说的风险性,即在于香港版《美国往事》这样一个概念。

这种旧年代的史诗性叙事,难度在于“复刻”,你不但要复刻布景、物件、道路等空间因素,还更要复刻年代氛围甚至人物行为等时间因素,对服化道的细节考究以及人物表演的要求来讲,难度都将极度放大,这不但要讲求一种极致的态度,也真的是一种非常的难度。

就如他说,「好导演都“独裁”,像黑泽明,最有名就是拍几十匹马,身高大小颜色都要一样的。李安也是,他要一个1956年的东西,你给1955年的,不要。」

这种极致的态度,就是经典作品的基石。

与认为影片可能票房表现不佳的看法不同。

我认为这部《风再起时》,很可能是一部香港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

不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有极大概率石破天惊。

有没有破《怒火·重案》票房纪录的潜力?

大胆揣度,或将书写全新纪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