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动脉易损斑块从“阳明瘀毒”论治探讨

 叶子imx9fzla7y 2021-10-26

颈动脉易损斑块从“阳明瘀毒”论治探讨

颈动脉易损斑块从“阳明瘀毒”论治探讨

颈动脉易损斑块从“阳明瘀毒”论治探讨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不仅是单纯的动脉壁脂质堆积,而是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脂质代谢异常、细胞凋亡、血管重塑、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相关。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关注。易损斑块(Vulnerable?Plaque,VP)是指不稳定、易于破裂、易形成血栓而导致不良血管事件的斑块。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管腔闭塞是急性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目前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研究较多,但对于其中医理论探讨较匮乏。本文运用整体观念、六经辨证及经络走行络属理论,结合颈动脉之病位为足阳明胃经人迎脉,提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命名为“人迎脉痹”,并探讨从“阳明瘀毒”论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名1.1?历代医家认识?中医历代文献中尚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之相关病名记载,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及

其形成血管事件(如脑梗死、眼动脉闭塞等)的临床

表现,如头晕目眩、困倦多寐、健忘痴呆、口舌歪斜、视物黑蒙、卒然昏仆、不省人事、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行走不稳等,散见于“眩晕”“多寐”“痴呆”“中风先兆”“中风”等病的记载中。当代医家多认为其

病位在血脉,而将本病归于“瘀血”“癥结”“脉痹”等范畴。也有医家认为由于瘀血和痰浊之邪长期停留于脉络中,致使脉络不通,形成“脉积”[1]。

1.2?“人迎脉痹”浅析 《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记载:“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灵枢·本输第二》云:“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可见人迎脉的具体位置,在喉结旁两侧颈动脉搏动处,此处亦为足阳明胃经循行之处,故颈动脉粥样硬化其病位可考虑在人迎脉。动脉粥样硬化属于脉痹的范畴,《素问·痹论第四十三》指出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脉为气血运行之通路。痹,即痹阻不通,指不通畅,甚则闭塞。脉痹是因血脉瘀滞所致的疾病,即脉道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脉痹因累及的部位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疾病,如《素问·痹论第四十三》云“心痹者,脉不通”。心脉闭阻不通即为心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趺阳脉痹阻不通则可变生脱疽,可见于现代医学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寸口脉痹阻不通可见无脉症等,例如现代医学的大动脉炎、雷诺氏病等。推而广之,人迎脉痹阻不通,即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卒然昏仆、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眩晕等中风或中风先兆症状。故可根据脉

痹累及的不同部位,将其分为心脉痹、人迎脉痹、趺阳脉痹、寸口脉痹等。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独立的致病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其防治意义重大,故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命名为“人迎脉痹”。

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

2.1?当代医家认识?当代医家多认为其病位在

血脉,辨证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虚、阴虚、阳

颈动脉易损斑块从“阳明瘀毒”论治探讨

张桂睿

(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 要?颈动脉位居足阳明胃经之“人迎脉”,人迎脉痹阻不通可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拟命名为“人迎脉痹”。阳明经多气多血,最易化热化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痰瘀互结的基础上化热成毒而成易损斑块,提出从“阳明瘀毒”论治颈动脉易损斑块。以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其机制可能与调整肠道微生态、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调脂等多途径相关。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阳明经;瘀毒;大黄牡丹汤;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 R 259.4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19)11-0005-03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3210)

doi :10.3969/j.issn.1672-397X.2019.11.0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