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老街,亘古来就这样,静静地走过千年岁月,有过辉煌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同一盏不灭的油灯,照亮它的前世今生,照亮古镇的文明历史。 此刻,我行走在洄溜古镇的小街上,风儿轻轻地抚摸着疏枝和浓影,阳光透过枝枝叶叶,把摇曳的绿荫铺满一地。一阵风吹过,一片叶子打着旋儿飘落在身边,悄悄地向我诉说着当年的繁华和昨天的冷落。房前屋旁,小草丛中,那些不知名的小花正摇头晃脑对我表示欢迎。别以为狭窄而不长的街道,那些灰暗陈旧而低矮的砖木结构的房子,显得古色古香。石板道上,历经雨水洗涤,依然能辨别前人留下的足迹。久违了的古街,曾经盘旋在我梦境中的记忆。说洄溜是一幅画,碧野、绿水、清风、明月,自然的生态环境,演绎着恒古而幽远的历史;说洄溜是一首诗,码头、商埠、文人、墨客,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首千古绝唱的华章。小楼木门,透着历史灵气,青石板上,走过沧桑岁月。 沙颍河水流过千载百年,流过阜阳大地。在此拐弯盘旋,乾隆皇帝游江南,看到河水回漩西流,一时兴起,封赐为洄溜湾,才有了洄溜这个古镇。旧时作为水上交通的木船,往来交织如梭。白日里,江水润湿了两岸农作物,纯朴的农民脸上堆满了丰收的喜悦。鱼虾水产在市场上活蹦乱跳,鸡鹅鸭的欢叫啼鸣,奏出一曲生活的乐章。傍晚,炊烟袅袅,灯火点点,热闹的场景怎愿渐渐散去。此刻,我行走在小街上,在缕缕清风的抚弄中,遙想当年这条街,思绪也就飘忽在往事的云烟中。眼前仿佛飘过旧时的繁华,打铁铺、木作坊、茶馆、餐店、布匹绸庄、茶食糕点、四季瓜果、贡菊茶叶。眼前的古街,说来巧得很,和我老家的那条街,一样的建筑,一样的店面,一样的布局。米行、鱼巿、铁匠铺、木作坊、裁缝、鞋匠、百杂、茶馆,一应俱全。晚上茶馆里里熙熙攘攘热热闹闹。说书人抑扬顿挫,说不完道不尽的杨家将、忠岳传、凤阳出了个朱元璋,惊堂木啪啪响起,惊险曲折的情节,听的人津津有味不愿离开。我在街道西侧的小学里念书,中午饭后,在青石板街路上边走边看,顺便买些笔墨纸张。所以说,洄溜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让我感到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仿佛是回到童年的秋天,又一次踏在故乡那熟悉的小街上。少年从军,远去北方的茫茫大海中,在小小的海岛上,十天半月送一趟柴米油盐和日用品,这五年多的日子里,多少回思念老家的小街。退伍回乡第一件事就去逛小街,小街依旧,风味还在,只是多了一个供销社门巿部和一家孵坊。安排在城里工作后,休息日才回老家看望父母,很少能去小街逛逛,据说后来建了新街,小街日渐冷落。前些年,当地报社记者要我陪同釆写老街旧时的鱼市和苗禽市场,却不见了这条历经千年的老街。原来,杭长高铁建设时,老街连同周边的村子一起被拆除,自此,这条有千年历史,曾经繁华的小街不复存在,可它的身影,早已刻印在我的心头。 走进十月的洄溜已是深秋,在这多愁善感的季节里,在任性回忆的思绪里,老家小街的记忆尽显在眼前。哦,洄溜,你勾起了我多少乡愁,此刻,我只能轻轻诉说着几多的往事,眼前的古镇小街,就是复活了的我老家的小街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