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昨天说到了大建筑师劳森,就不得不再说说另外一位同样在这个区域很有名的大师,叫彼得。 弗朗西斯·威廉·彼得(Francis William Petre, 1847 年 8 月 27 日 - 1918 年 12 月 10 日),与劳森差不多同时代的人,这位新西兰本土出生的建筑师同样是哥特复兴式风格的倡导者。(不同于Peter,这个Petre是个贵族姓氏) 如果有时间在奥马鲁逛逛,你就有机会看到一座极为漂亮的建筑,从外表上看与神庙相似,气质独特,古典而浪漫,这就是彼得设计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相比劳森的阴郁风格,彼得的设计更加明亮,更加注重细节,风格细腻,实用性也更强。(这个符合新西兰务实的一贯作风)。 清晨的暖色光铺洒在外立面上,古典而浪漫 内部采光良好,空间宽大,视线无遮挡,实用性极强 柱廊的科林斯柱头带有浓郁的希腊古典主义气质 细节处无一不卓越,几乎是艺术品 这是怀玛特小镇的圣帕特里克教堂,外表极为抢眼,建于1908-1909年,是一种意大利罗马式,以红砖和奥马鲁的白石建造,被称为彼得最具原创性的作品。 教堂内有精美的霍德迪管风琴、大理石祭坛和著名的圣殿窗户 位于劳伦斯附近的小教堂 位于南部小镇温顿的小教堂 中奥塔戈的克伦威尔Irish Martyrs教堂 1903年,克莱德的圣顿斯坦天主教堂 或许与彼得的宗教信仰与归属有关系,看起来他似乎像是罗马天主教流派的信徒,在新西兰他承接了大量的教堂以及教会建筑(包括神学院)的设计,这使他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新西兰的三座大教堂,每座都以不同的建筑风格区分: 但尼丁的圣约瑟夫大教堂(哥特式风格); 惠灵顿的圣心大教堂(帕拉迪奥式风格); 基督城的圣体大教堂(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 劳森的设计跨度相对很大,包括银行、酒店和市政厅,教堂只是其小部分,但对于彼得来说,教会建筑几乎是他设计的全部,可以说他更为专注地在神与人世之间做出自己的奉献。 业界对于彼得的评价十分中肯,认为与北半球那些建筑大师相比,他并没有创造出一种独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也没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复兴时期,他的成就就是极好地适应了时代特色并发展出了众多的既定风格,无论是使用钢材和混凝土这些新兴的建筑材料,还是更传统的石材,他都能够协调而娴熟地应用到各种场合,他为新西兰提供了许多纪念性的建筑都证明了他的才华横溢和务实风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