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儒风君 人生最好的状态,不是圆满,而是适度。 人这一生,把握好这三个度: 知取舍,才能不贪得; 知进退,才能不迷茫; 知得失,才能不忧愁。 知取舍 庄子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小鸟栖身山林,但只占一树枝; 鼹鼠饮河水,却只求喝饱肚子。 生而为人,需要的东西其实也不多: 纵有美酒佳肴,不过一日三餐; 安得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颜色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声音太多让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让人感觉失调; 纵情打猎让人身心发狂,稀奇的宝贝让人为了得到而不择手段。 人这一辈子,注定会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 决定人生质量的,并非你获取了什么,而是你放弃了什么。 活得明白的人,都懂得有舍才有得。 
知进退 《周易》有言:“亢龙,有悔。” 龙盘旋于九天之上,已经到达了最高的地方。 它四顾茫然,进无可进,退又舍不得退,反而觉得悔恨。 世人也是如此,他们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 只知道成功,不知道失败。 执着于长盛不衰,无止境地贪恋功名利禄。 却不知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只有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才能掌握住自己的命运。 范蠡辅佐勾践消灭吴国,却谢绝高官厚禄。 而是弃官从商,与西施泛舟西湖。 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被封为一等勇毅侯 在名望和权势如日中天时候,他却选择解散了湘军。 曾国藩说:“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做人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也别忘了给自己留条退路。 《道德经》有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当退则退,是一种气魄,也是一种智慧。 
知得失 人生在世,总是在得与失之间循环。 庄子曰:“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再多的财富,都不过是外物。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得到的时候,不要过度欢喜; 失去的时候,也不要过分忧愁。 古人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生活不会因为一次失去,就变得一片荒芜。 万事万物都是守恒的,你在这里失去的,会在其他地方找回来。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 却忽略了现在,把已经拥有的东西都失去了。 整日患得患失,往往得不偿失。 古时候,有个小和尚替师父养兰花。 兰花是师父的心头好,叮嘱小和尚要仔细看护。 小和尚不敢怠慢,每天小心翼翼地照顾它。 谁知某日狂风大作,兰花被风吹折。 小和尚去找师父领罚,老和尚却一笑了之。 他说 :“拥有时,已经尽力,逝去时,又何苦挂碍。”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得失随缘,才能心安。 每个点赞和在看,儒风君都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