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笨功夫”不“笨”

 下乡进城 2021-10-27

“笨功夫”不“笨”

记忆中曾经有一个孩子,那时他上小学一年级。

有一天,他拿着攒了许久的十块钱到镇上的供销社去,想买一辆心心念念的四驱车。正要付钱拿车走人的时候,他无意中余光瞥到了玻璃柜台角落里的一本巴掌大小的书,名字叫《中华上下五千年》。他让售货员把那书拿出来递给他,随便翻阅了几页,就决定不再买四驱车,而且花了八元将这本书带回家。

他把这本书拿回家去急忙“啃”了起来,在这本书里,他第一次知道了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因为这本书本就是记述隋唐史的分册而已。全书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里面隋文帝杨坚批评太子杨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话甚至让他一直以为是杨坚的原创。

读完此书的他,心里觉得空落落的,总感觉意犹未尽,似懂非懂的他想要阅读更大的世界。于是又辛辛苦苦花了两个星期攒了八块钱,去到那供销社,问相同的书还有没有?售货员在后面仓库倒腾半天,找出两本分册,一本《秦汉》,一本《明清》,略带嘲讽的对他说:“那么小的孩子,字都认不全吧,还看这个?”当时的他全然没理会售货员的话语,而是陷入了无限的纠结:钱只够买一本的,到底买哪本呢?无奈,他决定拿一本《秦汉》,然后恳求售货员把这本书给他留着,他两个星期后有钱了再来买。售货员大笑说:“行,反正也卖不出去,给你留着”。

两个星期后,他如愿把《明清》分册也买到并读完了,但镇上却再也买不到其他分册了。他的内心跟猫挠似的,难受得很。他打电话给在外工作的爸妈,希望他们过年回来的时候,能给自己带几本历史书回来。爸妈爽快的答应了。

过年的时候,爸妈果然给他带回来了好几大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中华通史类书籍,把他高兴坏了。虽然他读得半懂不懂,迷迷糊糊,但他仍如饥似渴地读着,吃饭的时候看,上厕所也看。就这样,读着读着,他到了二年级。

二年级的一个下午,他正趴着桌子午睡。恍恍惚惚之间,他梦到了一个白发飘飘的长者,那位长者对他说:“我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名字都整理出来,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大工程”,梦中的他果断应承了下来。梦醒后的他,立马着手这一“伟大工程”。拿来纸笔,对着已有的历史书“皓首穷经”起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自然是榜上有名,冒顿单于、南蛮孟获也是忝列其中,他哪知道皇帝是什么呀?只知道把一大群人的老大往上填就够了。

这项工程整整持续了两年。两年间,他不断要求父母给他买历史书,实在不行就拿着纸笔让父母带他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他蹲在那里就翻书看啊看、抄啊抄,能整整呆一天,从开门呆到关门。到了四年级的时候,他已陆陆续续整理了四百多个所谓“皇帝”的大名,并对他们事迹有一定的了解。

这一切,都是瞒着老师同学偷偷进行的。直到四年级下学期的一个午后,班主任无意中翻阅了他记录这些大名的本子。班主任课后问他这是在做什么?他见瞒不下去了只好坦白,但却无不骄傲地说他进行的这项工程的伟大意义。班主任听后大笑,拿出来一本厚重的汉语大字典,直接给他翻到最后的部分。他一看,立马傻眼了,觉得整个世界都黑暗了。因为大字典里把历朝历代皇帝谱系、生卒年、年号等写得明明白白,那种完整性、严谨性,是他永远无法赶上的。当时的他,翻着这些内容,眼泪都掉下来了。班主任赶忙宽慰他:“没事的,没有一件下所谓笨功夫的事是会白费的”。当时的他又哪听得进这些呢?感到好几年努力付之一炬的他,悻悻走出了班主任的办公室。

他着实抑郁了一段时间,直到那年暑假他母亲带他参团去北京游览,一大堆初、高中生还有大学生跟他们一个团。在游览定陵的时候,导游说你们知道万历皇帝叫什么吗?当其他人面面相觑的时候,他果断大声说“朱翊钧,生于1563,死于1620年,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导游还以为他背了小抄,或者在哪里看到了介绍。又问他:“你知道万历皇帝的父亲是谁,爷爷是谁吗?”听后,他就直接把明朝十六帝的名字给导游顺了一遍,还说南明还有弘光、隆武、永历三帝,不知道是否可以算进去。也许是来了瘾头,他还把唐宋清的皇帝顺了一遍。众人叹服,也许是重新拾回了自信,他那一直以来的心情阴霾也顿时一扫而空,重新晴朗起来。

从北京回来后,他就到新华书店,专门去翻高考历史卷,遮住答案,竟能做对六七成。那时候的他真的是太高兴了,再想起来班主任说的那句话,他突然懂了。的确,今后历史这门课的考试从来没有难倒过他,基本都是第一。那时的他,无不在庆幸那些年下过的笨功夫。

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慢慢发现需要下笨功夫的地方越来越多,而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找回当年的那股劲!


下乡进城

记录点滴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