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彩霞老师谈唇腭裂心理: 唇腭裂儿童家庭心理访谈(五)

 石冰团队 2021-10-27

家庭在唇腭裂患者,尤其儿童青少年患者的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大,但是这一点并没有被家长们广泛认识到。作为医务人员,尤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我总是试图通过“教育”家长来改变他们的认知。

在十来年的临床心理工作中,我“教育”过的家长没有上千也有数百,有的家长非常“有悟性”,一点就通,而有的家长真的就只能用“冥顽不化”来形容了。为此,我除了心酸与无奈,更希望通过讲述这些我经历过的故事,来引发家长们的反思与觉悟。

曾经有这么一对父子(丁丁和丁爸),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但我仍然记得他们的故事……

丁丁大约六七岁左右,长着一个圆圆的脑袋,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张白白胖胖的脸。他是因为唇腭裂术后二期修复手术前来科室求治的,由爸爸陪同入院。

丁丁一入科室就引起了护士阿姨和护士姐姐们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他实在是太活跃了!几乎每天,他都蹦跳着奔跑在科室大厅、走廊,满身活力地穿梭在各个病房。在我们看来,丁丁外向活泼、开朗大方。

和丁丁不同,丁丁的爸爸少言寡语,成天都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故事要从入院后的常规团体心理咨询开始。记得那天,我带领的父母团体心理咨询主题是:认识孩子—“我手画我娃”,丁爸是场上唯一一个一笔都没能画出来的人,在列举孩子优点的环节,丁爸更是“惜字如金”,一个优点也写不出来。团体咨询结束后,我请他单独留下来,试图引导他去发现丁丁的“优点和长处”。这个木讷的汉子嘴角嗫嚅着,满脸焦躁,不耐烦地反复念叨:“他有啥子优点,他没得优点,他只有淘气,他只会惹祸。所以我都不想管他,平时我和他妈妈都在外地打工,他奶奶带他,这次本来我可以不回来的,让他奶奶带他来做手术的,就是因为他太不听话了,他奶奶把他带不住,没有办法我才请假回来的。”看到丁爸的“黑脸”,听到他重复的抱怨,我明白了平时每次我们在病房里表扬丁丁活泼可爱时丁爸都显得无动于衷、置身事外的原因了。为了进一步拉近他们父子之间的距离,也让丁爸能对丁丁有所认可,我邀请他第二天带丁丁到心理咨询室来做沙盘。

第二天,丁爸把丁丁带过来后转身就走,我告诉他可以和丁丁一起做沙盘游戏,他连忙拒绝,说那是小孩子的玩意儿,他没得兴趣,然后就匆匆离开了。我陪着丁丁一起做沙盘,我们一边做一边聊,丁丁的沙盘故事是他和爸爸,他选了一个“金刚狼”模型做他的爸爸,用一个穿黄衣服的非常小的男孩代表他自己,他说:我爸爸特别“有劲”,特别“厉害”,“什么都得行”,我想和爸爸一起打怪兽。听着丁丁自豪地描述着自己的爸爸,看到沙盘里代表他爸爸的“金刚狼”隔着一段距离且背朝着那个代表丁丁的“小男孩”的场景,我陷入了沉思。一时间,我那“教育家长”的念头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我叫来丁丁的爸爸,想请他到沙盘旁边来试图给他解读一下丁丁的沙盘,或让他亲自听听丁丁对他的“描述”,但是他非常坚决地站在门口,不肯迈进一步,并且不停地念叨:“那是小娃儿的耍玩意儿,我不懂那些......”我快速地给他大致转述了一下丁丁说的话,他竭力回避着,就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一样。而丁丁也在父亲出现的那一刻一直怯怯地沉默着,随后在父亲的招呼下小心地离开了。

第三天,丁丁做手术了,我趁丁爸坐着没事,又去跟他搭讪,试图将话题引向“丁丁的优点”,丁爸仍然重复抱怨着:“他有啥子优点,他没得优点,他只有淘气,他只会惹祸......”看到他“冥顽不化”的样子,我忍不住说道:“他哪里没有优点呢?他眼睛那么大,皮肤那么白,身体那么结实,这个难道不算优点吗?”丁爸使劲摇着头,说:“这个算啥子优点哦”,看到场面僵持,我只有找个台阶给自己,说:“这样吧,你多想一想,等出院的时候你再告诉我答案吧。”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丁丁出院了,我也没能得到来自他爸爸的答案......


这个遗憾的结局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深深记得这个故事的原因,我也多次在病房父母团体咨询时讲述这个故事,衷心希望父母们都能从这个故事受到启发:

我想告诉爸爸妈妈们,尤其是有着先天畸形缺陷的唇腭裂孩子的父母们:你们那幼小的孩子,他们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没有稳定的自我评价,他们早年对自我的认知更多来自于周围“重要他人”的肯定和认同。希望父母们能尽可能给予你的孩子更多的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给予他们更多的正面激励、更充分的包容与爱护,因为这是孩子形成积极人格特质的基础,这些来自哺育者的滋养和爱将伴随孩子的人生,成为他们终身受用的财富。

读完本文我们再来温习下心理知识的文章

龚彩霞老师谈唇腭裂心理:唇腭裂儿童家庭心理访谈(四)

龚彩霞老师谈唇腭裂心理:唇腭裂儿童家庭心理访谈(三)

龚彩霞老师谈唇腭裂心理——唇腭裂儿童家庭心理访谈(二)

专家简介

龚彩霞,女,1973年生,四川三台人。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副主任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心理危机干预专业认证师资。现任四川省护理学会心理护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护士长/心理咨询师。

专业领域:

唇腭裂护理临床、护理科研、护理管理、唇腭裂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负责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唇腭裂心理治疗工作室。有丰富的临床个体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咨询经验。四川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讲教师。以负责人身份主研科研项目5项。团队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学术成绩:

主编专著《唇腭裂心理咨询与治疗》《唇腭裂的护理》2部,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十余部。在核心期刊及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爱心修复 笑语新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