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事儿丨蔡永平:踏着月色去家访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1-10-27


那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细水河小学。

学校窝在山岰中,背靠嶙峋的石山,面对苍郁的绿峰,门前是潺潺流淌的细水河。

学生一百二十多人,老师九人,家在附近村庄的老师走教,陈校长和我们三个家在外地的住校。

深山不通电,日子过得单调漫长。

白天和孩子们一起,忙碌且快乐着,下午放学和晚上闲暇时间,无聊寂寞淹没我们。

那天吃过晚饭,天气晴好,陈校长领我们去家访。陈校长在大山中待了二十多年,熟稔大山的沟沟岔岔。

红彤彤的夕阳像硕大的西红柿衔在西山大张的垭口,金灿灿的阳光涂抹群山,盘山的黑黝黝石板路成亮闪闪的金带,路两旁是茂密旺盛的草丛、姹紫嫣红的山花、起舞忙碌的蜂蝶。

我们一路欣赏美景,一路听陈校长讲述从教的经历和大山教育的变迁,心中充满感慨和豪情。

夕阳一点点被垭口吞噬,暮色像顽皮的山孩给天地拉起一道幕布,天地暗下来。

我们爬上山峰,平展展的大台袒露在眼前,碧绿如韭叶的马莲在晚风中摇曳,几座石砌的院落散布在大台上,像老牛随意拉下的粪砣——这是马莲台组。

几个满身灰土的“泥猴”,在村口探头探脑张望。看到我们,捂嘴“嗤嗤”笑。陈校长高声吆喝:“再不要贪玩了,快回家吃饭,做作业。”

孩子们伸舌眨眼做鬼脸,嘻嘻哈哈地跟着我们。他们亮晶晶的眼睛盯着我们,希冀我们能走进自家院落——老师去家中是件荣耀自豪的事。

陈校长说去拉毛吉家,几个男孩一溜烟飞奔着去报信,其他孩子叽叽喳喳争抢着引路。

拉毛吉是五年级学生,两天没来学校了。

我们走进她家低矮的房屋,拉毛吉和她阿妈慌张地收拾屋子。拉毛吉阿爸忙不迭地让座、沏茶、递烟,他搓着手,赔着笑脸。

在跳动的煤油灯下,我们和拉毛吉父母聊天。拉毛吉的父母说,她的两个哥哥在县城上中学,家里人手紧,钱儿紧,丫头识字只要不是睁眼瞎就行了,回家帮衬家里干活,学会放羊、种地、做饭、做针线,长大了嫁个好人家。

陈校长“嗞溜、嗞溜”喝几口酽茯茶,“叭嗒、叭嗒”抽几口拉毛吉阿爸的旱烟锅,站起身大手一挥,向拉毛吉父母摆事实讲道理,俚言俗语张口就来,“地荒一年,人荒一生”“苦了娘老子,幸福娃一生”“养女不教,父母过”“养儿得济,养女也得济”……

阿爸挠着蓬乱的头发,酱紫了脸连连点头,阿妈搓着衣角,低垂了头,拉毛吉殷勤地端茶倒水,黑亮亮的大眼睛里满是期盼。

陈校长许诺,给拉毛吉贫困生救助,免除拉毛吉学杂费。拉毛吉父母连声承诺,明天让拉毛吉去学校,一定供拉毛吉上学,不拖孩子上学的后腿。

拉毛吉阿爸扯住陈校长衣袖,让妻子赶快去鸡窝抓鸡,让拉毛吉赶快去小卖部买酒。

陈校长笑眯眯地说:“今晚不麻烦了,拉毛吉不来学校,我们就天天来家访,来吃鸡喝酒。”

月亮像山丫俊俏的笑脸,从东边山梁上亮亮地显露出来。

天幕高远,清亮如水的月光泼洒下来,朗朗地将群山照亮,柔柔的夜风送来草木的清香、小虫的低唱,好一个空灵清亮的世界。

我们心情愉悦充实,向陈校长请教一些教育的问题,沿绕山的银带,轻快地走向谷底的学校……

如今,通讯畅通,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沟通在微信群里就能完成,老师上门家访已很少了。

但我深深怀念那段陈校长领我们翻山越岭,踏着月色去家访,和山民商谈山孩教育,给山孩辅导补课,把失学的山孩从山旮旯里找回学校的充实日子。

(已载10月28日《德州晚报》)

【更多内容】

        温情时刻丨胡曙霞:一直记得

        那些事儿丨赵明宇:在乡下看书

        那些事儿丨沈德红:深秋里的牵挂

        那些事儿丨陈勤:城市的风景

        那些事儿丨李淑云:世间最美的韵律

END

■作者:蔡永平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