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见文物 | 红山文化玉人,见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见青黄 2021-10-27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早期发展阶段,玉器是贯通天地、沟通祖灵和神灵、彰显礼仪的核心物质载体;秦汉以后至明清,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玉器发挥了延续文明血脉、凝聚民族共识等重要作用,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红山玉文化诞生于我国内蒙古地区东部和辽宁省西部地区西辽河、大凌河流域,形成于6000余年前古代文明初始的红山文化之中,以其考古发掘问世的玉猪龙、玉凤、玉鸮、玉筒形器和玉兽面形器等为代表器物,被考古学家和玉器专家赋予中华古礼中“唯玉惟礼”的重要证据。

文章图片1

杨晓君 摄

红山文化遗址于上世纪初在内蒙古发现,1954年被命名,但最重要考古发现则是在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其考古成果闻名于国内外。玉人、玉凤、玉龙等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的玉器群得到确认。红山文化成为研究辽西地区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红山文化玉人,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出土,现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长9.1,头宽4.42,最厚2.34厘米。

玉人为黄绿色透闪石籽料,背面有大面积深浅不一的铁锈红瑕斑,在左侧头顶局部留有略呈圆形的玉皮,玉质细密坚硬。玉人为整身形象,立姿。形体为圆角的三面体,有正面、背面之分,背面光素无纹饰。人体正面半圆雕,头部方圆,双眼半合,嘴巴半张,额间凹陷,表情呈痴迷状态;双臂曲肘,双手立于胸前;双腿并足而立,呈站立祈祷状;脐下部位凸鼓,应为巫师作法时的形象。颈的两侧及后面对钻有三通孔,可穿绳系挂。出土在墓主左侧盆骨外侧,背面朝上。

这一玉人形象,似一副神灵附体的巫之形象,所以常被学者们解释为巫人,墓主人也被推测为红山文化晚期一位通神独占的大巫或者“一人独尊”的萨满。

萨满服饰和法器是萨满的标志物,它们的产生、定型都经过萨满之手。服饰包括萨满服和饰物。一般来说,经过几千年的埋藏,丝织物已腐烂,其他质地的饰物如玉、石等法器仍然保存下来。萨满的服饰、器具为祭祀场合带来了肃穆、虔诚、火爆、热烈的宗教气氛。玉雕巫人即是对当时常见的祭祀时神灵附体状态的真实记录。萨满在作法时佩带此玉人,目的在于制造庄严肃穆的气氛,增强法力,使神灵尽快附体,沟通人神。

牛河梁遗址分布范围达50平方公里,发现坛、庙、冢等祭祀和墓葬遗存,出土一批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的红山文化玉器,也使得红山文化玉器群最终得以科学确认,成为中国史前玉器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的代表。

记者:杨晓君

责编:勾晓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