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氏历史 | 青齐明氏在历史的地位和影响

 东方欲晓10 2021-10-27

明氏家族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并不十分显赫,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载:明氏出自姬姓,虞仲之后也,百里奚者,为虞之公族大夫,晋献公灭虞,虏虞公及大夫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自此遂为秦大夫,奚生孟明视,视名字也,以字为氏,遂为明氏祖矣! 

据史料记载明氏家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朝代更迭中在青齐平原地区有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以氏族为基础,联姻其他家族共同发展的格局。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上层为争夺帝位而陷于混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乘机进入中原,长安,洛阳残破荒废,包括齐鲁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各族争夺的战场。在这场动荡的社会形式下,不断没有影响和削弱氏族垄断朝廷大官的现状,反而加剧了士族集团为了自身利益争权夺利的程度。士族按照同宗,同乡,同僚等关系组成不同利益的集团,在追求不同利益时勾心斗角,诉诸武力,兵戎相见,使得任何皇朝都不能轻视士族集团的影响力。当士族集团利益受到皇权侵犯或严重阻碍时,就会进行反击,甚至不惜改朝换代来换取自己自身的利益,这也是造成了南北朝时期长达二百多年分裂和战乱的社会政治原因之一。所以每个皇权要想维持统治,就要得到士族阶层的支持和配合。 

 士族阶层依靠着九品中正制在选官上拥有特权,在任官上也有自己的特权,利用这一特权,各个高门大族不断陪植自己的势力,并努力使这特权代代相传。在各种场合都要显示出他们高人一等的优越性,即使皇帝也无法改变他们的社会身份,士族与庶族,高门和寒门的区别牢不可破。庶族,寒族可以做官,可以执掌实际权利,却得不到地方士族的尊重,没有社会地位可言。 根据南京太平门外出土的《宋故员外散骑侍郎明昙?府君墓鋕铭》以及山东陵县孟家庙出土《明赉》,《明湛》墓志铭的记载考证,明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青齐平原一带也形成了拥有自己的家族文化和势力范围,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 在当时士族是政治格局中的主要势力之一,士族之间的结合是以门第为准则来联姻的,婚姻联姻和宦官士族成为维持政局稳定的两大支柱。当时累世官宦家族称呼名词不一。从家门盛贵方面看称为:高门,门户,门第,门地,门望;从身份华贵方面看称为:膏腴,膏梁,甲族,华蹊侪,贵游;从权势方面看称为:势族,势家,贵势;从家族绵延方面看称为:世家,世胄,门胄,金张世族;从姓氏观点看称为:著姓,右姓;从家门社会地位方面看称为:门阀,阀阅;从家族名声方面看称为:名族,高族,高门大族;从政治文化方面看称为:士流,士族。 

 士族门第世家制度从魏晋兴起,到南北朝时期已经根固蒂深了,并且日趋严格和精密。一姓中还要再分等级,为了防止寒族利用伪造出身的办法混入士族阶层,南北朝家谱学盛行。刘宋,萧齐时有很多人编写《百家谱》记录各世家大族的源流,朝廷甚至还专门设立谱局从事编修家谱工作,并以此来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北魏孝文帝时期更是把这士族制度的族姓等级法律化。规定汉族按照父祖的官品划定等级:三世之内有三公的为膏梁;有尚书令,中书令,仆射为华腴;有尚书为甲姓,有九卿或州牧为乙姓,有散骑常侍或中大夫为丙姓,有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并制定按门第选官的法律《方司格》,规定所有官员必须按照姓族分等级选取任用,结果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平原明氏是个边境士族,在永嘉之乱后并没有随晋皇室南渡,而是选择留在北方的青齐地区。除了自身具备经学传家和地方势力等特征外,从明昙(?)府君墓志铭中看其家族在东晋末年到刘宋时期三代的婚姻情况,可以看出明氏家族在地方上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到刘宋时期才有一支南渡于江南,居吴兴和官仕建康 。东晋统治百年,官学几近兴废,在这种情况下,私学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得以发展兴盛 ,门阀世族重视家族家庭教育,尤其在儒学方面以维持家族的不衰。从历史记载的明汲撰写的《家训》就显示出明氏家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以及后来的明僧绍开始,儒学中的礼学,孝经,论语等家学逐渐成为任官的基础。主要以担任国子博士这类学官为主。如明僧绍:国子博士,明山宾:梁五经博士,明震:梁太学博士,明克让:隋国子博士等。从任官性质看,明氏家族除了地方性的官吏外,本身具备了儒学传家的特征,也维持家族的长盛不衰,拥有更多的权利,成为世代延续维护门第的重要因素。     

 宋故员外散骑侍郎明昙(?)府君墓 志铭(元徽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府君墓志铭(元徽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铭文]宋故员外散骑侍郎明府君墓志铭]:祖俨,州别驾,东海太守。夫人清河崔氏。父逞,度支尚书。父歆之,州别驾,抚军武陵王行参军苍梧太守。夫人平原刘氏,父奉伯,北海太守。后夫人平原杜氏,父融。伯恬之,齐郡太守。夫人清河崔氏,父丕,州治中。后夫人渤海封氏,父?。第三叔善盖,州秀才奉朝请。夫人清河崔氏,父模,员外郎。第四叔休之,员外郎,东安东莞二郡太守。夫人清河崔氏,父諲,右将军冀州刺史。长兄宁民早卒。夫人平原刘氏,父季略,济北太守。第二兄敬民,给事中宁朔将军齐郡太守。夫人清河崔是氏,父疑之,州治中。第三兄昙登,员外常侍。夫人清河崔氏,父景真,员外郎。第四兄昙欣,积射将军。夫人清河崔氏父动之,通直郎。君讳昙?,字永源,平原鬲人也。载叶聊芳,懋兹鸿丘。晋徐州刺史褒七世孙。苍梧府君歆之第五子也。君天情疑澈,风韵标秀,性尽冲清,行必严损。学穷经史,思流渊岳。少摈簪缙,取逸琴书。非皎非晦,声逖邦宇。州辟不应,徵奉朝请。历宁朔将军员外郎带武员令。位颁郎戟,志钧杨冯,运其坎凛,颇而慷慨。值巨猾滔祲,锋流紫达。君义裂见危,身介妖镝,概深结缨,痛嗟朝野。春秋卅。元徽二年五月廿六日丙申越冬十二月廿四日辛卯窆于临沂县戈壁山。启奠有期,幽穸长即,兰虹也无,青松无极,仰图芳尘,俯铭泉侧。其辞曰:斯文未隧,道散群流,惟兹胄彦,映轨鸿丘,伫艳润徽,皓咏凝幽。测灵哉照,发誉腾休。未见其止,日茂其猷,巨珍于纪,侈侵陵将,金飞辇路,玉碎宸嬛。霜酸精则,气动人游,镌尘玄穸,志扬言留。夫人平原刘氏,父乘民,冠军将军冀州刺史。后夫人略阳垣氏,父阐,乐安太守。 

此墓志铭出土于南京太平门外,石灰岩刻成,内容全文五百四十五字,三十行,满行二十二字。 

我们根据铭文把其分成两部分来解析,一是:家族成员在当时的地位官佚,二是联姻方面与其他家族的关系。(以下是有历史资料记载或者碑文记载) 

明褒:西晋武帝时期(265~290年)官职:徐州刺史,四品 

明预:西晋(265~316年)官职:从事中郎,六品 

明普:西晋~东晋(265~420年)官职:无 

明汲:西晋~东晋(265~420年)官职:太守,五品; 

明俨:西晋~东晋(265~420年)官职:太守,五品;配:清河崔氏 

明恬之:刘宋(420~479年)官职:齐郡太守,五品;配:清河崔氏,渤海封氏 

明歆之:刘宋(420~479年)官职:苍梧太守,五品;配:平原刘氏,杜氏 

明善盖:刘宋(420~479年)官职:奉朝请,五品;配:清河崔氏 

明休之:刘宋(420~479年)官职:东安太守东莞太守,五品;配:清河崔氏 

明宁民:刘宋(420~479年)官职:未仕官;配:平原刘氏 

明敬民:刘宋(420~479年)官职:齐郡太守,五品;配:清河崔氏 

明昙登:刘宋(420~479年)官职:员外常侍,五品;配:清河崔氏 

明昙欣:刘宋(420~479年)官职:积射将军,五品;配:清河崔氏 

明昙?:宋武帝~宋废帝(420~474)官职:宁朔将军,四品;配:平原刘氏,略阳垣氏 

  官职:员外散骑 

  官职:武原令 

明玩:东晋~刘宋(317~479年)官职:州治中,五品;僧绍之祖 

明略:东晋~刘宋(317~479年)官职:给事中,五品;僧绍之父 

明僧胤:刘宋(420~479年)官职:冀州刺史,五品;僧绍长兄 

明僧嵩:刘宋(420~479年)官职:青州刺史,五品 ;僧绍次兄 

明僧绍:刘宋~齐(420~502年)官职:齐任国子博士,五品 

明庆苻:刘宋(420~479年)官职:青州刺史,五品  僧绍之弟 

明惠照:齐高帝(479~482年)官职:巴南主薄,巴州刺史,五品   僧绍之子 

明元琳:齐~梁(479~557年)官职:未仕官;僧绍之子  

明仲璋:齐~梁(479~557年)官职:未仕官 ;僧绍之子  

明山宾:齐~梁(479~557年)官职:中书侍郎;僧绍之子 

明少遐:梁(北魏502~557年)官职:青州刺史,散骑常侍,五品;僧绍之子 

明震:梁(502~557年)     官职:国子博士,五品 僧绍之孙 

明罕:梁(502~557年)     官职:司空记室,六品   

明粲:梁(502~557年)     官职:信式记室,六品  

明亮:北魏(386~534年)  官职:勇武将军,五品 

明丕:北魏(386~534年)  官职:绥远将军,河涧太守,五品 明赉高祖 

明协:北魏(386~534年)  官职: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顿邱太守,巨鹿太守,济阳太守,济北太守,五品;明赉曾祖 

明赉:北魏(386~534年)   官职:奉朝请,功曹参军,五品 

明湛:北齐(550~577年       官职:中军参军,五品 明赉之子 

明克让:隋(581~618年)   官职:国子博士,四品 

明镐:宋    官职:参知政事 

从以上明氏自晋至隋有历史记载和墓志铭记载的有三十四人,与其他士族联姻的有十五人,清河崔氏八人;渤海封氏一人;平原刘氏三人;平原杜氏一人;略阳垣氏一人;渤海高氏一人。从仕官方面看,自东汉至隋代任官者共三十人,其中四品者三位,五品者二十四位,六品者三位。很明显平原明氏在当时属于士族范围。从明氏家族整体官职来看,最早是晋朝徐州刺史明褒官居四品,掌握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大权。在其之后明氏东晋至隋朝这段时间任官者五品居多。而且明僧绍及明庆苻二人任青州刺史,明僧胤任冀州刺史,明少遐(万姓统谱记载为明公遐)兼任青冀刺史,明俨任东海刺史,明恬之任齐郡太守,明休之任东安东莞太守,明敬民任齐郡太守。这四人都是任青齐地区太守,显示出平原明氏在青齐地区有着很强的地域性,且多在青州,徐州,冀州范围。地理位置非常相近,主要在今山东一带,由此可见平原明氏在青齐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明昙墓志铭中看联姻关系。清河崔氏,渤海封氏,渤海高氏皆是北方高门大族。其中以崔氏最多,这足以证明平原明氏和清河崔氏在当时的婚姻关系及门第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第联姻是非常严格的,门第不当是不可能联亲的,从中就可以看出明氏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据《元和姓纂》载:齐太公生丁公,及生叔乙,让国居崔邑,因氏焉 。济南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今山东章丘县西北)。《新唐书》记载:王,崔,卢,李,郑为大姓氏。清河崔氏在北魏前朝是鼎盛时期支房较多,在北方政权更迭中多迁徙,一部分仕于南朝跨越宋齐梁三朝,一支随慕容氏南渡迁于青齐地区后仕于刘宋,后回归北魏。从墓志铭上看:明昙?外祖父崔逞:度支尚书三品,大伯母父亲崔丕:州治中五品,三叔母父亲崔模:员外郎五品,四叔母父亲崔諲:冀州刺史三品,二嫂父凝之:州治中五品,三嫂父亲崔景真:平昌太守五品,四嫂父亲崔动之:乐安,渤海太守五品。明昙?三代之间都与崔氏联姻,并且三位兄长都娶清河崔氏之女,父辈也有三位。从中可以看出明氏士族对崔氏高门的联姻现象,崔氏除了和北方当权者保持关系外,在与地方士族上更是加强了关系。明氏在与清河崔氏联姻的对象中有四位是青齐地方上的统治者:明俨,明恬之,明休之,明敬民,这就显示出明氏在地方上的雄厚实力。这也是为了维持家族的影响力而造成了高门对士族的不对称的联姻现象。墓志铭上关于渤海封氏有一例,明恬之岳父:渤海封?。史载:封氏出于姜姓,炎帝裔孙钜为黄帝师,胙士命氏,至夏后氏之世,对父列为诸侯。其地汴州有封父亭,即封父所都,至周失国,子孙为齐大夫,遂居渤海蓨县。封氏的兴起与鲜卑慕容氏有着密切的关系,十六国时期慕容氏立国不靠国力,人力,而是靠汉人和旧法,渤海封氏也是借此而兴起于十六国。渤海封氏与慕容氏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几世不移居住于慕容氏的统治范围,长期仕于前燕,后燕和南燕,在朝中时常得到重用。墓志铭中刘氏三例,关于刘氏《元和姓纂》载:帝尧陶唐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事夏后孔甲,在夏御龙氏,在商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杜伯子显奔晋,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者为刘氏,又周大夫食采邑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刘氏与明氏联姻有,明歆之岳父:刘奉伯,北海太守。明宁民岳父:刘季略,济北太守。明昙?岳父:刘乘民,冠军将军,冀州刺史。墓志铭中关于杜氏一例,明歆之后夫人之父:杜融。未见仕官。墓志铭中关略阳垣氏有一例。刘裕灭南燕,略阳垣氏,平原刘氏,清河崔氏,张氏,归顺较早,且在南燕政权中地位逊于鲜卑贵族及封,韩氏族等,所以为刘裕重用。与明氏联姻者明昙?,字永源 ,后夫人之父:垣阐,乐安太守。 

综以上可以看出,明氏与之联姻者无论是从门第还是从士族等级来看,皆是当朝或者在地方上有影响力的氏族。从当时政治形势和社会矛盾看,氏族之间以自己的家族实力联姻其他家族来平衡和维护家族与政治之间的利益最最大化。这也是当时时代的必然产物。 

周隋时期旧齐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地方上有实力的代表人物成为当朝极力压制和控制的对象,多被迁至关中或者勒送到关中任职,欲隐而不能。另一方面许多青齐士人却欲仕无门。自明氏南渡之后,在吴兴郡仍在十大姓氏之内。在隋唐之时在地方姓氏排名中居十八位,明显已经开始衰败了。虽然世家大族已经出现衰败现象,但是 一些地方大族仍然聚族而居十分活跃。另一面中原高门尤其是关陇大族仍然象南北朝时期一样控制着朝政。军将和宦官多率整个家族转战迁任,他们害怕把家族留在老家会遭到瓦解的命运或者在战场上被消灭。中唐以后世家大族组织逐渐瓦解。另外形成了以宗祠,家谱,和族田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家族制度。世家大族的瓦解原因是他们凭借的经济上的实力,地方上的影响,以及庄园制度和政治上的门阀士族制度的衰亡而瓦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