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恐惧,无所不在,而又确实不在

 千言无万语 2021-10-28
阅读第1158天


我看本书的时候,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真的是有恐惧这种感觉吗?应该是有的。不然何来我们“害怕”这一说。
 
但,又有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恐惧呢?没法解释。或者说你所解释的,更多的是基于主观的一种臆断。我们所得到的恐惧,更多的,应该是从我们的表现行为而来,定义为恐惧。
 
我们其实和它若即若离。也许你有恐惧的情绪,但平时貌似没有真正去感受。不过,我们诸多的其它行为,也许就是它的真实反馈。
 
 
 
01
 
安全感,这个词现在出现较多,出现在女士身上较为普遍。如果问一个女人:她愿意嫁给怎样的男人?能给她安全感的男人。
 
那什么是带给她的安全感呢?如果我们把这个做成一份调查问卷,也许可以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吧。精神层面或者物质层面的应有尽有。
 
家里有房子,车子和存款;自己有一份好工作;人品好;真正爱自己,对自己好……还有呢?差不多吧。那么再来看一个问题:安全感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外还是内?
 


这个答案我知道必定是无解的,因为答案不唯一。不过,将安全感延伸下,如果一个人没有安全感,那么根源是什么?
 
恐惧。为何恐惧?恐惧什么呢?恐惧失去。也许是害怕失去财富,也许是害怕被抛弃,都有可能。不过恐惧最本质的,应该是来自于内心。
 
我们常说害怕什么,这句话没错。不过,这并不是说恐惧就是一种外在的感觉,其实还是内在感觉。因为无论何物,关键在于你怎么想。
 
同样是狗,有的人看到狗,哪怕藏獒,他都想想尝试去抚摸下,当成宠物;有的人看到一只吉娃娃,都是害怕得上蹿下跳。
 
所以,在这里,狗,其实是一个诱因,诱使你的大脑对它做出判断。很显然,这时候你对狗的认识,就决定了最后是所谓的喜爱还是恐惧。
 
以此,再联系安全感。安全感更多的也是来自于内心,外物也不过是个诱因。也许男人并没有多少钱,这并不是和他在一起是否有安全感的唯一凭证。
 
社会现在的文章,很多都提到所谓的拜金。在我想来,这也许是把一个小概率事件专门进行了扩大。拜金和重视物质,应该是有本质区别的。
 
 
 
02
 
两个人在一起,需不要关注物质呢?肯定要,这绝不是所谓的拜金。这时候男方没有太强的经济实力,那怎么办?
 
如果,完全是以物质作为判别标准,也许是拜金;如果这时候男人的品行、努力和上进心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哪怕现在没钱,也会给人安全感。
 
身边的同龄夫妻中,可以说90%以上在一起的时候,男方都是经济平淡的。没房的,存款极少的,家里贫穷的,也为数不少。
 


到现在,基本上一个温饱或小康家庭是可以做到的,也有少数是小有身家。那些女孩独具慧眼,她们选择的另一半,给她们的安全感就是内在。
 
不仅仅是生活,哪怕职场也是类似。工作中也可以看到那些没有安全感的人,他们的原因也各有不同,不过大部分应该是养家或糊口。
 
而这种不安全感,给他们带来的会是什么呢?第一种,就是奋发图强的人,个人很不要脸的说我在向此靠近。为什么还要努力?就是心里那种“不安全感”。
 
当然,这在有些朋友的嘴里,就变成了有人生规划。每当我想到后面房子装修,婚礼举办(虽然单身)、生孩子,养孩子……短短的三四年,需要支出的金钱就是一大笔数字。
 
再看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就有了继续向前的动力。那些“杞人忧天”的念头,确实会让我对现在有种危机感。能够做的,就是强大自己,打破这种可能的危机。
 
第二种,就很有意思了,叫做瞎忙。其实瞎忙的原因也不是仅仅这一种,有些新人是不知道要做什么就瞎忙;有些是偷奸耍滑的假把式瞎忙;还有的,就是真的想做事,害怕失去工作的瞎忙。
 
不知道做什么的,那就要有专门的人告诉他做什么;偷奸耍滑的,就是要告知需求,不然板子就是狠狠地打在屁股上。最后一类无疑是心酸的。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听起来很心酸,但是现实更心酸,没有功劳就更没有什么苦劳了。所做之事,要么就是有价值,要么就是浪费资源。
 
看到那些专门写中年危机的文章,看着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没错,这种必要的焦虑还是要有的。那些害怕失去工作,但是瞎忙的人,也许需要适当驻足,想下你到底能够做什么。
 
我在想,这样的人最无奈的就是,他以为自己做的事还真的不错,很有用,自己很有价值。等到了某天,自己还是被炒了,才发现之前自己所做的事情,却是那么的无厘头。
 
 
 
03
 
现代社会,没有点什么病,总感觉都不好意思给人打招呼。前段时间和几个朋友聚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自己这两年身体哪里哪里出现问题。
 
这时候一位家属开玩笑说:感觉你们现在都是在晒病史。我们听后,也是莞尔一笑。那些身体的具体疾病不说,有些行为或者心理方面的疾病,其实有时更让人纠结吧。
 
妄想症、抑郁症、洁癖(这个存在两面性)还有强迫症,都是现在较为常见的一些小纠结。
 


其实,强迫症在我的初步认识里面,很难说它是一种疾病,更多是一种行为上的怪癖。可能需要必须做到什么事情才会心安,否则心头总感觉被压上了一块大石头。
 
强迫症为什么会出现?不妨先看下强迫症有哪些:排版必须对齐;家里的各类物品摆放必须按照某种规律;裤子衬衫上绝对不允许有一点褶皱;要完成的任务必须达到某一步……
 
这类强迫症好不好呢?应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至少可以让你整个人展现一副较为周正的模样。不过,为何会出现呢?
 
书中对此进行了简单分析,我觉得应该是部分可以满足,毕竟以偏概全太难做到。强迫症出现的原因就是害怕失去,或不做这件事造成的某种后果。
 
文字排版为何要对齐?也许就是感觉这样更美观,也许是甲方看到错乱的结构,直接毙掉?为何东西要放好,也许就是怕自己找不到。
 
这些所谓的强迫性行为,它们可能有的恐惧对象其实不大。不过,我很同意一个观点,那就是这类强迫症有时候会耗费你较多的能量。
 
因为强迫症本身就带有“强迫”二字,强迫的是谁?主要还是自己。如果某件事情没有如你所愿,那你也许就是心神难宁了。
 
这时候较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适当地打破它。为何说适当?如果你能够完全自己控制,那就更好;如果不能,尝试做下不那么“完美”的,然后慢慢去体会那种感受,直到消失殆尽。
 
这里也许会出现一类特例,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培养的初期,还有坚持的过程,都会有一个强迫的过程,无可厚非。
 
如果这类强迫,还是没有完全让你去认同这件事情,达到自然而然去做,并给你的心神造成了干扰。那么,所谓的这个习惯,其实并没有那么好。毕竟,人自虐不是真的为了自虐,而是为了自利。
 
 
 
04
 
我是在《爱情公寓3》才知道有墨菲定律这个东西。信不信呢?半信半疑。因为人们有时候总会感觉,自己做的好梦没有实现,自己不想要的总会发生。真的如此吗?
 
其实首先可以分析一点,之所以产生墨菲定律,就是因为人们心头的惴惴不安。不安什么呢?某件事情会发生,伤害到自己。
 
而最终事情发生,果然验证了墨菲定律。大谬!如果是这样,那么烧香拜佛就真的有用了,虽然有的人真的迷信这些。
 


首先,人们之所害怕某种件事情发生,很大概率是这件事情就已经有问题了。你害怕老师上课抽查你,结果真的抽查你了。为何你会害怕?你根本没有背啊!
 
你害怕公司不能挺过危机,为何呢?公司产品少,质量一般,又没有做好服务,之前也没有专注市场领域的拓展。危机到来,你能不慌吗?
 
其次,无论是人的叛逆心理也好,还是怎样,人们害怕某件事情发生,是很容易沿着这条作死的路走下去的。
 
书上说是人有逆反心理,越害怕什么,就越去做什么;在我想来,这应该和承诺一致原则类似。你脑中想着某事不要发生,你所做的行为就是在作死的路上勇往直前。
 
害怕被老师抽查,你还眼神恍惚,四处漂移,不点你点哪个?害怕公司破产,你整天在公司传递这负能量,没有积极突破,只是一副苟延残喘。最后还不倒闭,天都不允许吧!
 
所以,何来所谓墨菲定律?不过是自作孽不可活而已。世上的路有千万条,只是偶尔也会走走那些作死的有趣“坦途”。
 
 
 
【结语】
 
也许不一定知道你害怕什么,但是你只要有任何负面的情绪,其实都存在恐惧。能够有牵挂,那就一定有恐惧。人生于世,毕竟难为孑然一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