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帛动心,挥洒金银为本色

 千言无万语 2021-10-28
阅读第1164天


这本书拜读完毕。给我最大收获,应该就是能够去更走进内心,去探寻我自己的心迹如何。这个过程,不一定是舒适的。
 
本书第一篇笔记,我谈到,有时候不愿意面对自己内心,是因为怕看到之后会害怕,这是极为正常。
 
我也经历了这个阶段,很复杂。本来想谈下这本书对于内心情感的各类描写,不过想想,应该是很难淡定下来。所以,不如以对于钱的态度,来说人心。
 
 
 
01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进行了本书内容的整理。之后,看到了冯大的一篇公众号文章《如何在五年之内挣100万》。
 
这个问题是在互联网星球中被人提出来进行了解答,然后被放到了公众号中。这篇文章没有广告,也没有鸡血,只是对于财富在讨论那赤果果的真相。
 


我们的组织马上要进行变革。变革之后,也许就会进行一定的权利下放。权力下放之后,很多事情都要中层管理做决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用好财权。
 
权利下放是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要保证利润。如何保持利润呢?大部分的中层管理说出同一句话:压缩成本。
 
这句话有问题吗?没问题。利润要增加,无非四个字:开源节流。而且相比较而言,节流绝对是好于开源的。原因很简单:易操作。
 
这种易操作也是相对来说。相比节流,开源就显得更困难了,更不愿意让人走出去尝试。所以,保证利润,那就是节流。
 
怎么节流呢?水电气和办公用品、交通费之类的可以适当想办法节省点,真正的成本大头是什么?老师工资。
 
那,要不想办法省省老师工资?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完全走向了歧路。至少,从开始虽然走偏了,如果又想到这里了,那就是彻底废了。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来源,而非节流。节流要做,但并不是核心。而在这样的沟通中,反映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如何花钱。
 
冯大的那篇文章和自己这几年对于财富的初步认识有点相关,那就是要挣钱,先学会花钱。要挣更多的钱,那就得学会花更多的钱。
 
不过,钱不是随便花的,而是花在能够产生价值的地方。本次组织调整,要对利润有高要求,但同时,老师工资进行了提升。
 
嗯?要有利润,怎么还提升老师工资呢?这就是花钱的艺术。不敢保证提升老师工资,一定能够让所有人去做的更好,但至少可以激励一部分人。
 
高工资的条件下,能够吸引的人才更多,有更严格的考核标准,也能够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的“选、留、培、育、淘”。
 
而冯大的那篇文章,其实也就说到一点,在最开始,人的工资并不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要学会花钱了。
 
很不幸的是,第一步也许就有人走偏了,但是没法说正确与否。当你工资低,能力偏弱的时候,这时候投资的,应该是自己。
 


投资自己,无非就是两样,要么花钱,要么花时间。人要学到某项本事,要么就是花很多时间去琢磨,要么就是花钱,站在巨人肩膀上。
 
前者肯定是要做的,但是如果能够适当借助巨人肩膀,何必不弄呢?假如你是一位从没有教学经验的新老师,你该怎么提升呢?
 
除了应有的培训之外,你要买题来刷呀,不能只是看着眼前的培训资料。还有,看看那些名师的教课视频,当然,有免费的。
 
免费不能说差,收费的也不一定是好,但是万物的价值应该是能够对等的。能够在这上面有所投入,那么你的成长可以超越同一批进来的新人,你的机会岂不更多?
 
 
 
02
 
这个道理,应该说出来工作的人,绝大部分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是不想成长吗?也许不是,而是心里还没“转过弯”。
 
当初工资较低的时候,一直告诉自己的是,工资这么少。更多的人是自怨自艾,慢慢熬时间涨上来。这类人,注定了就是“辛勤”的小蜜蜂了。
 
有的人,知道要成长,但觉得等好一点之后再投入。如果能够做到,其实也可以,只是会慢一步。可等到好一点的时候,钱也许就没有了。
 


我经常会好奇一个问题,为何有的小伙伴拿着不错的工资,还在嚷嚷着钱不够用呢?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他们过的生活,也许是我至少五年内无法企及的。
 
所以,有句话很有意思:穷人越穷,越想存钱;富人越富,越会花钱。这句话不一定是真理,但是确反应出不同阶层人对于钱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对于财富的把控。
 
为何会出现这类差距?肯定还是心态上。有的人对于钱看的太重了。虽然知道,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是拿来用,绝非用来控制自己。
 
这里其实涉及到前面说的那种特殊心理状态:不安全感。现在很多的公众号文章都会说到这类话题,核心没有错,但是并不意味着钱等于安全感
 
更多的,是你能够挣钱的能力带给你安全感。想到之前栩先生的一篇文章,把一个人弄到某个地方重新开始,数月时间又能够赚到一百万。这才是安全感的来源吧。
 
死死的存钱,每一分钱都不太舍得花,也就是害怕损失。这种害怕损失,就是来自内心最深的恐惧。只有银子堆在身边,才能克制这种负面的情绪。
 
关于钱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什么东西才是最贵的?答案是免费的东西是最贵的。
 
乍一看不符合人们认知,但是换到自己去体验的时候,也许就会明白了。
 
我们开设免费的晚辅。家长不用交钱,就可以把孩子送来作业辅导。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既能够帮学生巩固,又能帮家长解决辅导难题。
 
可是,麻烦接踵而至:孩子觉得老师讲的太少了,晚辅时间太短了,环境太吵了,辅导的老师太少了……
 
我们目瞪口呆!老师参加晚辅,学校还是会给津贴,这是纯支出。结果一件好事,感觉变成了“千夫所指”。
 


后来我们明白了,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你花钱之后,对于所要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个对应的预期,这很正常。
 
你花个500买个苹果X手机,和别人花8000买的苹果X手机有区别,肯定是正常的。如果这点都没有想通,那肯定是脑子有粪。
 
但是免费的就有意思了。没有标价,那就是“无价”喽!既然是“无价”,那么 期望值就高到吓人,或者说,高到没有边?只要有问题,那就是问题。
 
 
 
03
 
这个逻辑也是极为有趣。不过想想,这不是和公司给员工发奖金,以及求人办事一个道理吗?
 
什么是奖金?这是许多公司和都没有搞清楚的事情。奖金是什么?是员工在做了本职工作之后,公司给予超出预想结果的额外奖励。
 
那么不给奖励可不可以啊?可以。有人也许就想不通,凭什么?但是换一句话,如果要发奖金,那又是凭什么?
 


这时候假如不发奖金,有的人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完就歇息了;有的人做出了120%的成绩出来。等到公司扩大,要选一个主管,那会选谁呢?
 
没有什么太大意外,肯定是后者。这时候凭什么?就是凭之前的那句“凭什么”?所以,奖金作用是什么?奖勤罚懒。
 
而且这个过程还要注意两点:
 
1.要告知小伙伴,这是奖金。为何发,告知清楚。并不是“我应得的”,如果是这种念头,那么第二点就可以用上了;
 
2.奖金绝对是跌宕起伏的。就如同前面有人觉得奖金是应得的,可能这个月发300,下个月只有50,后一个月没有。为何?做的事情不一样啊。
 
如果没有认识到这点,明显就是心态出问题了。人的普遍心态就是可多得,而不可损。你要多发,我高兴;你少发了,我就不爽。至于原因,不关心。
 
请人办事的时候也有类似情况。如果办不了,那就算了。如果办了,没办好,或者办好了,这时候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有意思了。
 


如果没有明显的层级差异,只是平等的朋友之间,这时候的态度就决定了这类人是否要深交。
 
办好了,觉得是应当;没办好,还一味抱怨。这时候的方法就很简单,离得越远越好,不然打雷的时候,绝对会伤到自己。
 
当然,也有一个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不要提前拍胸脯,给人太大期望。人呢,只要有了期望,好像是有了盼头。可是,这个盼头的好坏,那就不好评说了。
 
 
 
【结语】
 
阳明先生曾提到“动心”一说,而我们有时也会想起一个词:动心忍性。不过想想,何止金银,周边动心之事绝不少数。
 
动心之举,其实归根而言,无非“佛家八苦”之说,再简约点,就是怕,也就是恐惧。恐惧什么?损失。人?物?情?命?皆有。
 
我肯定是做不到淡然孤立。不过,能够时不时自省,也许能够让负面的能量少一点吧,再少一点。人生路,毕竟已经够累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