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屠夫可救人,园丁亦摘花

 千言无万语 2021-10-28
阅读第1184天


《我不是教你诈》的前四本细细翻阅完毕,进入到刘墉的第二版《我不是教你诈》。这一本,专门讲医疗真实面。
 
其实,对于医生,我是经常把这个职业和教师相提并论。原因无他,一个管生、死,一个管中间。
 
如果真的评选世界最神圣的职业前三,我想这两个职业应该会入选吧。另一个,就留给三大宗教去争夺好了。
 
当我翻读的时候,不禁想起教师行业的某些事情,貌似和医疗行业是共通的。这种共通呢,可以说是“潜规则”,也可以说是沉疴旧疾吧。
 
 
 
01
 
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话我是基本同意的。作为深耕厨艺五六年的人,一般来说,老姜确实味道比嫩姜更上头。除非,你的口味比较独特。
 
可是,这句话仅仅是用来形容食材的哟,并不适用所有的事物,尤其是对现实的环境。
 
我曾经对小伙伴开玩笑:这世上有两个行业是最看重长相,成熟的长相,那就是医生和教师。
 
当你看病的时候,一个是白胡子老爷爷,一个是精神小伙,你会如何选?哪怕那个白胡子老爷爷是“专家号”。
 


这还需要选吗?果断专家号嘛。而在选老师的时候不也是如此吗?这么年轻?行不行啊!
 
看到一脸长得着急的,嗯,还不错!再有个胡子或者“地中海”,发际线超高的,好!就这个老师了!不准变了,一看就很有经验!
 
就是因为这种“潜规则”,活生生让我从一枚小鲜肉变成了现在的猥琐大叔。身高没变,脸型没变……吧。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80后的年龄,70后的脸。
 
这种心态是怎么来的?是否正常呢?由于自己在这个行业稍微也蹉跎了几年,发现这类心态是极度正常的。
 
为什么正常?因为当你代入病患或者家长身份,再去看给自己“诊断”的医生和老师,那么就很有趣了。
 
在病患或者家长想来,年纪大一点,经验就更多,犯错的机会就更小。并且还有一种隐性的想法,作为家长,总会觉得你的孩子是“独特”的。
 
很多家长如果不是专门谈自己孩子,也许很清醒。但是提到自己孩子,分析能力就会急速下降。这也是正常。
 
所以,家长会认为,我的孩子居然会出现这种问题,有点难搞。一定要找个有经验的,因为那类老师见识的学生足够多,也许就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那什么是经验多呢?就是看颜值,看年龄。这是不是正相关?不重要。就像家长看学生是否进步,只看分数。
 


我们承认,所谓的年纪大和经验多,是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不过,这类经验,是否会对他的技术,产生实质性的帮助,就是一个疑问。
 
这就不是概率性的问题,而是现实。如果真的凭年纪,经验多就是好医生,那么医院中的名医,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的老爷爷了。
 
虽然普遍年纪也会略偏大,我觉得是正常。毕竟,医科生和师范生是有所不同的。当医科生毕业,开始正式工作的时候,师范生也许都带完两届毕业班了。
 
 
 
02
 
年龄和技术最大的差距,其实和某个核心技术相关,那就是学习能力。这是最大的无奈,也是制约老干部们能否适应现在各类复杂情形的关键点。
 
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化,或者远程遥控,电子设备普及,老医生们能否适应?能否去适应?这是不明朗的。
 
同理,教师也是。教材版本更新,中高考改革,学生的年龄段变化,新的教学理念调整等,这些能否及时跟进?也不知道。
 


有的人生病,很迷信什么隐世老中医或者老军医。并非什么歧视,而是能够找对的概率太低。更多的就是“被自愿”交智商税。
 
能够有这种实力,并且深藏功与名,还为你诊断,和中五百万的区别并不大。如果真的有,你一定要再买张彩票。
 
而学生对于“老教师”的态度,其实也是一个坑。如果询问中学生,对于老教师的态度。想要从他们口中得到多高的评价,太难了。
 
难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的课堂,对于诸多学生来说,不是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而是在一片沼泽中艰难前行。
 
老教师对于知识不熟悉吗?熟悉,相当熟悉。但是授课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心态把握,这两点要做好就不易。
 
拿着书本,默默地读着课本,只要台下不吵翻天。讲某道题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背对学生默默地写着步骤,也未顾忌能否听懂。
 
对于学生,也许他们对于老夫子的态度,和家长是不同的。如果真的分析那些老干部很难做好的原因,除了学习,还有其他原因。
 
第二点就是他们的精力不一定够。我曾经看过老教师讲课,说真的,很难为老人家。课堂上站一节课,还要声音洪亮,手舞足蹈,真的有点残忍。
 
而如果是老医生做手术,就更难办了。不知道站多久,又是从事急速消耗脑细胞的高技术工作,能否正常挺过来,都是未知数。
 
还有,诸如老教师计算的正确性,对于试卷和习题的错误辨析能力,老医生对于某些小问题的关注度,也许都会出现些许下降。
 
第三点就是他们的年龄和相关的体制。我们虽然常说站好最后一班岗,但是多少人能够做到?
 


医生这个职业我不是很清楚,但是老教师在退休的前两三年,心态很容易发生变化哟。
 
只要不出现什么杀人放火的事情,基本上这两三年就平稳度过。至于成绩?升学?那是什么?不记得了。
 
如果学生碰到了这样的园丁,我觉得先祈祷吧。希望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不然坑哭你都没法说。
 
多少学生和家长想换,但是怎么换?进入这种班,碰到这类园丁的,家长和学生还不明白自身处境吗?学校的领导又不笨!
 
 
 
03
 
是不是老就意味着不好呢?并不是。刚刚所说的,其实就类似于任何行业都会出现的个例一样,不可避免,只能善用。
 
有的老教师快退休了,精力跟不上,也不可能学习了,怎么办?正常教学?不现实嘛。虽然一方面也许出于良心,另一方面也不想别人砸自家窗户嘛。
 
要么就是带最差的班,要么安排一个闲职。不过,对于大部分学校,一个老师当两个用的情况下,基本上选择第一种。而且第一种有时候都是幸运了。
 


而这,其实和普通企业不也是相同吗?有些老人,当然,这些老人不是年纪大,而是在公司的资历相对偏高。也许,他们才是而立之年。
 
所有这些行业的老人,一旦出现了问题,都会是个烫手山芋。说的难听点,看起来像是在浪费粮食,但是你也不敢开掉啊。
 
首先,你不一定有那样的权利,虽然你是所谓的“老大”;
 
其次,你一旦开掉,给别人的印象就是卸磨杀驴。舆论基础,对于越往上的人越重要;
 
最后,这些老人你惹不起。他们的关系网,比你还深。犯浑的时候,撕下脸皮,你只能被痛打。毕竟,人无皮则无敌呀!
 
那怎么办?首先就是供起来啊!佛为什么受尊敬,因为他是被供奉起来的,不参与凡尘之事,超脱世间。
 
看起来,是有点损失,但是相比可能带来的坏,其实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供起来肯定不够啊。因为人一旦太闲,那就会出事。我们还要给别人发光发热的机会。
 
有的医院,就让老医生教学生,带着菜鸟做手术。他不亲自动手,但是会参加某类疾病的座谈会,发表高论。
 
做手术时,会在旁边观摩。当那些“新兵蛋子”遇到问题时,就指点一二。至少,他的经验确实放在那里。
 
像那些医学院,让老医生去授课。讲课方式好不好不知道,但是那些内容,肯定还是有诸多可取之处。因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经历的案例。
 
哪怕如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会组织老干部顾问委员会,里面都是一帮退休的老干部。他们现在执政不一定称职;但是当顾问,确实不错。
 


他们当政时,有好的经验,也见证了一些过错。不奢求他们能够在开大会的时候提出多么完美的建议;至少,能够矫正一二也是极好。
 
其实,在我想来,对于老一辈人,不管是年纪上的老,还是资历上的深,其实都应该被值得尊敬。
 
过往的岁月,毕竟为所在的组织,甚至社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虽然,那也是一种有偿的交易方式。
 
只是,真正要做到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和教师,是需要无数的“小白鼠”。如果被服务者一心想要的就是“成熟有经验”,那么这些行业,终究是没有未来。
 
 
 
【结语】
 
以前听过那类寓言故事,把医生比作屠夫,我觉得也很形象。医生其实也像是一位杀手,刀法精湛。能够杀人,其实,更能救人。
 
正如园丁,可以栽花,也可以摘花。虽然可以用职业道德约束,其实更要这个社会对此进行包容。一味的偏见,见风就是雨,只会让这些人走向更远的歧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