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屠夫可救人,园丁亦摘花(二)

 千言无万语 2021-10-28

阅读第1185天

我读完前面两章之后,越发感觉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太多的共通点。虽然,大多数行业也有自己的内幕。

很多行业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忌讳。这些忌讳,有时候很难去说清楚;或言之,说出来,也不好。

你知我知,大家也知,但是没有一个人说出来。并不是不知道,而是大家都装作不知道。天下太平。

01

我是一个很怕死的人,非常怕死。只要身体有点什么小问题,就会去看医生。稍微感觉有点大问题,就在工作日去大医院(那时候人稍微少点)。

看医生的时候,我的态度就是医生问什么,我答什么。问完之后,我再补充我还有哪些症状。

整个过程,我就不再是“老师”的角色,就是一个陈述病情的患者,仅此而已。

可是,有时候就是能够看到比较喜剧的一幕:病人和医生交流的时候,说这是什么老毛病了,具体是什么什么病,可能要开什么药。

每次碰到这类情况,我总会瞥到医生的表情,是那样的纠结和麻木。

估计那时候医生的OS是:你丫的都知道了,还跑过来看个毛线啊!!!

我非常能够体会那种心情,因为在教师行业,也会经常存在。我所说的存在,是指在教培行业,而非公立学校。

给小伙伴培训时,我总会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家长或学生,坚持要你按照他们的思路去教学,怎么办?

有些小伙伴说,既然家长和学生那么坚持,那就按照这种思路来嘛,不然他们不高兴。

对于这类回答,我直接说的是,不建议吃教师这碗饭。并非能力怎么样,而是心态出现了问题。

家长和学生的意见要不要听?肯定要听。注意,是适当听!不过,专业的人,要做专业的事情啊。

有时候碰到的家长,如果是教师、老板或者官员,总是“好为人师”。对任课老师说:孩子有这个问题,你要这么教……

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一般会微笑着说:要不您自己先尝试培养下?我能力有限啊。

这类家长,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变成这样,太正常了。而且,这类学生能否再进步,就是一个更大的未知数。因为家长坏事的概率极高。

就像医生碰到那类病人,教医生如何去诊断病情,下诊断结果。如果真的那样,医生最好要么就是推辞,要么就是提醒你闭嘴。

对于某些专业性岗位的人来说,是有一份独特的“傲骨”。其他人可以提出建议,但是不要摆出一副教人做事的态度。

就像某位家长,虽然自己也是很有经验的老师。但是和我交流,口中道着感谢,阐述着孩子最新情况。这,就是会做人哪!

他们不懂教学吗?比我懂太多了。但是能够看清,现在孩子“在我手上”,那么就由我来决定如何教可以了。他们,直接当好家长的角色即可。

我常说一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止是在职场岗位,日常交际,都是如此。

有求于专业人士,就不要摆谱。不然,到头来,吃亏的还不是自己?

02

两年前,我去川北医院看牙齿。当时挂了一个陈医生的专家号,但是给我看病的,是他的一个学生。

开始有点奇怪,不过看着诊室里面明显几张年轻的面孔走动,我还是保持着待定的状态,先看看。

结果还不错,基本上能够达到一个比较良好的结果。只是我想,如果其他人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样?

直接拒绝?让那位陈医生亲自看?我觉得有可能吧。如果那时陈医生真的时间太紧张了呢?

继续等?一直等?还是让他学生试试?会不会觉得不值得票价呢?也许哦。

其实,在医学方面,教师方面,都存在这个问题:如何让新人实战能力快速成长!

教师方面是如何做的?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师范生根据学校的安排,或者自己找一所学校进行实习。

实习干嘛呢?听课。但是到了某个时间,他们还是要上台讲课的哟。

他们能够讲的多好吗?不好说。大部分情况下,很难讲好。哪怕他已经很努力地在之前认真听课、准备教案了。

昨天我提到,经验,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但,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无数的小白鼠慢慢打磨。

那这些小白鼠怎么来呢?就是从实战中“幸运”抽取。

就像被医学生看病的患者,被师范实习生代课的学生,都是小白鼠。

他们能够做好教师和医生这个岗位吗?不知道,未来太模糊了。

但是,我至少知道一点:如果现在没有给他们实战的机会,那么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成长起来。

从小到大,我也被实习老师教过,被医学生看过病,倒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这一点,我觉得是幸运的。

幸运的原因有两点:

1.我自己没有被他们坑到;

2.我为他们的经验值积累,提供了一点微薄力量。当他们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好医生,我至少出过力嘛。

不过,社会对此的普遍认识,可能还是存在问题。就是那些“新人”不太值得相信,担心出事。

对于这点,我非常理解,也是极度正常的。或者说,有的人能够理解和认同,那些新人选择一些小白鼠实验;但,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期待着在别人身上实验,实验到足够多,磨练出来。那么,自己就可以享受一位靠谱的医生或教师服务。

不能否认,那些新人能力还有所差距,但并非完全拒绝的原因。他们能够开始执行这些事情,我觉得至少不用太担心。

而且,也许有时候他们会更安全呢。老鸟经历得太多,多到他们对于有些细节不再注意。这时候,菜鸟,说不定能够带来惊喜呢!

03

古代的医生看病,貌似讲究一个四部曲:望、闻、问、切。现在去看医生,节奏就变得不一样了。

一般的操作的是,问两句,拍个片,验个血,做个CT等结果。社会上对此也提出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医生以此拿高额提成。

到底是不是,我不清楚这行的具体游戏规则。但是,我知道一点,做了这些,能够更好让他们判断。

是不是他们能力有限,看不了病呢?并不是。现在的医疗,其实越来越重视以科技手段进行检测,代替之前的完全人工操作。

不能说这类科技检测百分之百高于人工,我想,高于95%应该没问题吧。对比五十年前的医疗来说,还是有跨越式的进步。

还有一点,就是医生的时间可能会有点紧张。所以,他们不得不想办法减少一些不太必要的操作。

什么是不太必要的操作?就是耽误过多口水话的操作。直接让病人去拍片,拿到结果一看,一目了然,简单粗暴。

所以,看到有人吐槽,去看医生,没谈到两分钟就被要求去拍片了,感觉太坑人。实际上,这时看后面的人群,就会明白。

忘记是什么时候,因为身体原因去看医生。当时是川北医院的某位副书记坐诊,老大爷差不多有60多了。

从早上开始,到下午一点多,都在看。我因为取号比较晚,排到了倒数几个。等我去看的时候,已经中午一点半了!那个老大爷已经坐诊差不多5个小时。

他算是问的很细致的,所以耽误的时间有点久。如果按照两三分钟那种,估计他都可以提前下班了。

时间紧张,其根源在于,行业的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

有时候家长向我吐槽,学校的老师对于自家孩子的照顾太少了。孩子有某些问题都不能解决,哪怕有时候回答问题都比较急。

我非常理解这点,也会安慰家长:那些老师至少带两个班,甚至有带三个班的。每个班60多人,可以算算。

教培机构的老师,带50人,已经很累了。很多服务就会难以兼顾,何况那种带学生100多的?

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那些重点中学,教师数量本来就处于尴尬情况,而每年的新生班级都在增加。

这导致的结果,就只能是老师带多个班,或者超大班(现在国家明令禁止),那么家长和学生能够受到的关注度就会下降。而看病,也是如此。

所以,万事主要还在自己。学生在学校听课,大部分就是基础知识和常见方法。更多的,还是课后自学或者校外补习。

而不想和医生聊两句就撒出去大笔的银子,最好的办法将就是锻炼自己,提升免疫力,省得往医院跑。

我们纠结问题,永远要尝试看本质,而不是看发生后的乱象。那,会蒙蔽俺们双眼的!

【结语】

今天谈到了三个话题:好为人师、经验培养和时间紧张,这是医疗和教师行业常见的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并非局限行业本身,而与国家政策、社会价值紧密联系。

要使行业发生巨变,太难,只能慢慢等。这个过程,就是尽量能够以理解,换位思考为重。毕竟,不会因为你的牢骚,这个世界就会改变。反而,会让你更痛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