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获取成长的力量

 千言无万语 2021-10-28
阅读第1268天


刚刚和一位小伙伴沟通。
 
这是一位有过好几年战斗经验的教师,之所以进入公司,就是想要更多成长的机会。
 
所以,后面的对话,就相当精彩了。
 
 
 
01
 
成长?这个词非常让人心动。
 
进入新世纪,或者说移动时代之后,总会出现各种让人看之热血沸腾的词汇。
 
正能量,心灵鸡汤,执行力,狼性文化,舒适圈以及成长啊……
 
每一个词都感觉充满了力量,可是真正的力量又在哪里呢?
 
当我最开始面试新人的时候,我听到他们说需要成长,我会很激动。
 
感觉是遇见了像自己的一类人,因为自己确实需要成长。
 
因为自身能力薄弱,且能够看到,想要前进,故需要成长。
 
后来发现,我貌似错了。
 
也许是给小伙伴的成长不够;也许,他们对于成长有什么误解?
 
亦或,他们根本没有想着成长乎?
 
这一切,只能尘归尘,土归土了。
 
如果想着坐在办公室,快乐地玩耍手机;上班的时候划水,就是在成长。
 
这就好像告诉那些家长和老师,素质教育就是百分之好,碾压应试教育。
 
今年的南京十一中,感觉就是给素质教育一记响亮的耳朵。
 
打醒了一些迷糊的人,但是打不醒装睡的那撮人。
 
没有认清自己,没有认清环境,那么所谓的成长,就是水中花,镜中月。
 
如果没有实践和反思,所谓的成长也是没有价值。
 
如果没有调整心境,那么前方的道路,依旧昏暗。
 
 
 
02
 
翻阅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俞敏洪去那些农村地区和老师沟通,问他们需要什么。
 
诸多的回答就是培训。
 
那一刹那,我有一丝的感动。
 
无论任何原因,能够在那样的学校驻扎,就是很不容易。
 
能够想着进步,也许有着自身的某些考量,也是极好。
 
之前谈到,广大教育不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缺失更甚于硬件改善。
 
买一些桌椅,修缮下学校和教室,铺上暖气或者安装空调,都是易事。
 
外在的,总是最容易的。
 
但是内在的呢?学生群体的筛选,很难。
 
优秀的教师资源,更难!
 
既然没有,那就只有去培养。
 
只是,这里就存在三个悖论,是我一直很难想清楚的:
 
1.到底应该教什么?
 
老家也有着类似的学校。
 
曾经有着小200号学生,现在大猫小猫加起来不过四五十只。
 
为何?越来越多的孩子去了县城读书。
 
这里的老师,应该教什么呢?或者说教的东西是否落地呢?
 
假如真的教了屠龙之术,也许那就更悲剧。
 
更怕的是,那些老师们,知道自己要成长,却并不知道要成长什么样子!
 
 
 
03
 
这样看来,貌似先可以做的培训,就是职业规划。
 
想想,也颇有道理。
 
2.培训之后,能力的提升,又何去何从呢?
 
其实,对于这点,可能是想的较为暗黑吧。
 
执教于这类学校的,一部分是怀有极强的教育情怀。
 
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在这里带上几年。
 
最后还有一部分,纯粹是因为能力受限,或是没有“门路”,只能来这里抱着一只破碗。
 
第一种是最少的,第二种次之。
 
培训之后能力的提升,也许会带来更意想不到的结果。
 
也许可以说,培训教师的情怀,增加使命感之类。
 
但是,众所周知,这也是最难的。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啊!
 
3.教师能力提升后,学生资源的匹配如何进行?
 
由于现在的城乡建设,越来越多的人往城镇挤。
 
稍微有点条件的,也会让孩子去城镇的小学、中学读书。
 
而偏僻的农村地区,就成为了一块类似“鸡肋”的存在。
 
这个比喻确实有点言过其实。
 
可是,教师能力提升,也能够去进行教学,学生呢?
 
或者说,教师已经提升了,本可以服务更多的学生;甚至能力超过了部分城镇学校的教师呢?
 
这就更为尴尬了。
 
 
 
04
 
也是看到了乡村教师需要成长,才想到了个人之后的提升路径。
 
这种个人,无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有。
 
在我想来,所谓的成长,除了所谓生理的成长,应该还有心智的成熟。
 
同时,加上自己习惯的某些改善。
 
和其他的小伙伴沟通,说到成长, 容易沦为了一句口号。
 
要么就是不愿意行动,要么就是不知道如何行动,以及最可能出现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我一般提的建议,就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什么意思呢?专门先改善某一个问题,再去逐渐调整另一个。
 
所谓的成长,让自己变得不一样,是很难高速达到脱胎换骨的。
 
也许还是有。
 
扩大自己优势的同时,去缩小自己的劣势,也许是一条不错的路。
 
如果考虑去改正掉自己的缺点,固然有决心,但实践真的不可意料。
 
一旦反弹,也许之后更是彷徨。
 
并非自己没法改善,而是选择的方式出现了偏差罢了。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结语】
 
心中总会怀有信念,自己要前进。
 
可是,前进的方向,总不会是只有一个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