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正经历人生逆境,就读读《论语》吧

 bulaolindtsg 2021-10-28

如果说有哪一本书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那非《论语》莫属。

《论语》里面不仅有治国理政的方案方法,更多的是处世之道,做人的道理。

每当我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了逆境,或者心中有了困惑,我都习惯性地看一看《论语》,每次总能从中汲取到能量。

如果,忧伤再一次袭来,绝望再一次蠢蠢欲动的时候,就用几句《论语》中的话送给逆境中的自己吧。


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这句话有各种解读,因为字少,所以理解起来五花八门。

有人认为器是器皿,君子不做器皿,就是说君子不应该只有一种固定的作用,任人使唤而没有自己的思想。

还有人认为器是祭祀的礼器,礼器的作用就是徒有其型,没有实际的用途,君子不器,就是不做百无一用的书生,要有办实事的能力。

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做人不能低头拉车不看路,更不能华而不实。

做一个有用的人,更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君子不应该拘泥于做一个专才,而要举一反三,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把从一件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贯彻到日常的生活当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

从做事中成长,在做事中超越,这才是人生修行的正道。


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就是颜回,因为颜回的人生态度让孔子都羡慕。

一个人,没有锦衣玉食,没有高官厚禄,不受人尊重,过的不是让人羡慕的生活,可自己却总能乐在其中,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后世大儒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追求这种超脱快乐的人生境界。

人的一生究竟要怎么度过?

做一个有钱人?做出一番成就?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这些和自身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富足比起来,哪个更高级呢?

君子是一种做人之道,如果自己每天悲伤抑郁,每天不断受到自我的压抑和他人目光的困扰,那就是没有看透这世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精神的富足是真正的富足,发自内心的愉悦来自思想的深邃和超脱,生活,乐在其中就是最高的智慧。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的一生。

人生,到什么样的年纪,就会有什么样的心境。

孔子,后世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同样在四十岁感到了中年危机,五十岁才知道这一生应该坚守的使命,到了六十岁才可以人不知而不愠,充耳不闻别人的诋毁,七十岁才算是修得圆满,从心所欲。

人生的就是一场旅途,就是一次心灵的体验之旅,苦辣酸甜,快乐与痛苦,失望与满足,所有的一切都有其意义。

没有痛苦就体会不到快乐,没有失望过就不懂希望的宝贵。

人生百年,别急躁,别慌张,你正经历的心境几千年前的人类同样经历过,你所经历的逆境没有你想象中的艰难,再过几年,回看今天的自己,你会感谢自己的坚持,也会感叹当初自己的天真。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因为心生怨恨。

心态不平衡,感觉一切都不公平,所有的愤怒都因此而起。

生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感觉对方对自己却不够好,会心生怨恨;对待工作,感觉自己付出的远远高于自己的回报,也会心生怨恨。

我们怨恨根源就是:总是以对待自己相同的方式要求别人,我做的已经很好了,所以你也就应该做的好,你做得不好,所以我要生气。

所谓求仁得仁,只要做好自己,别管其他。

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那我就对别人好。

我自己力求完美,对自身要求严格,只要自己做到就可以了,不要求别人也和我一样。

只休自身,自己有所提高就很开心,不去过多关注外界的因素,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自然就少了很多烦恼。


结语:

如果你正经历人生逆境,就读读《论语》吧。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不开心,人生路上也从不缺少荆棘,遇到逆境,挺直腰板,风雨过后就是彩虹,从《论语》中汲取能量,重整心情再出发,与君共勉!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