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嘲笑“私奔”,浪漫已死?

 印客美学 2021-10-28

小印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歌曲里,私奔,似乎都彻底消失在历史中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让小印带大家探索一下原因吧。



NO.1
我们为什么不再热衷私奔?

上次听说私奔,大约还是梁博好几年前翻唱的歌曲,再往后,几乎只有广告中偶尔会冒出这个词。


私奔这个古老的词语,似乎在千年后就不复存在了。

翻翻新闻,有关私奔的报道大多都是十几年前,现在哪怕偶尔发生,也只配登上边角或者当作笑料。

而知乎上对于私奔的看法,大多也是脑子有病。



不说生活,现在的影视剧里私奔的情节也十分少见,导演和编剧更愿意把焦点聚集在逃婚、车祸、复仇等大家熟悉的桥段上。

私奔看起来彻底不吃香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私奔,是指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是跟他一起逃走。

其实质上反叛的是封建礼教、清规戒律,追求婚恋自主,是源于对情欲解放的追求。

在古代,私奔不仅满足了人们不用在意世俗、违反规则的爽点,也可以带入自己,让人生更加戏剧性。

因为这些原因,私奔广泛出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成为一种经典的爱情故事模板。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私奔,大部分都是借婚恋自由,去执着表现他们反封建的主观意志。

因此,爱情本身不再有什么看点,两代人间的关系冲突,才是作者的用心之处。

把父母推向陈旧的封建势力,是赢得青年读者群体的先决条件。


发展到恋爱和婚姻自由的今天,大家已经知道,离家出走并不等于自由,不用反抗社会压迫、反抗家长专制的少女们,不再需要私奔这个选项。

但是在现代,私奔并没有消失,只是主人公从未婚的少女改变为已婚的女性。

现代小说或者影视剧里,已婚女性因婚姻不幸再次去追求爱情,并当作生命的全部意义,这就是传统私奔的现代演绎。

这些故事角色,由未婚少女少男,变成了已婚情人们的奔走。


比如女作家杨刚的《生长》,讲述了新女性,因不满丈夫的虚伪欺骗, 和情人私奔出走,梅娘的《鱼》以第一人称叙述,同样讲述了,一个妻子背叛丈夫的私奔故事。

《死水微澜》里,邓幺姑和表兄袍哥大爷罗歪嘴的私情,也是作者在讴歌他们为欲望而私奔的行为。


私奔由闺,转向了妇,她们不同于未婚少女的精神苦闷,而多表现出性欲压抑和爱情缺失。

古老的私奔故事们,在现代披上了西方女性平等主义的皮,演绎着妇女解放的悲喜剧。

而其中的道德批判,实际上仍是延续千年的礼教。



NO.2
不再浪漫的私奔?

自从《史记》记载了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的故事后,私奔故事便被不断演绎,成了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非常有趣的是,当时看来有伤风化的故事,却大量出现在封建文人笔下,被传为佳话,这在现代的我们看来,却是悲剧性十足。


悲剧之一便是作为背景的古代社会。

中国古代是礼法社会,婚娶作为礼法的一部分,有很多严格的要求和限制。

当时的嫁娶对象都是由家长选择,对男性来说,即使一次婚姻不幸,他们还有机会选妾,而对于女性,只能听天由命。

《唐律》中明文规定,只有父母或者尊长才能决定姻亲,违反的人杖一百。

在法律和习俗的双重影响下,父母对子女婚姻霸权得到有力保障,不满父母安排而私奔的故事,自然成为了文学创作的主题。

在古代看来是伟大浪漫的爱情,以现代眼光阅读,却是在压迫中不得已的反抗,让人不免感到悲凉。


比如《华州参军》,就有着三合三离的曲折故事。

故事中,崔女被许婚王生,但她却钟情于柳生,后来虽然在崔母安排下,和柳生行聘完婚,官府却仍将崔女判归王家。

不得已崔女只能和柳生私奔,官府又将她追回,再次判归王家,崔女抑郁身亡,鬼魂又再次私奔。

崔女对柳生的感情至死不渝,却遭到现实中的重重阻碍,即使只剩下魂魄,也不能和柳生安静生活。


但其实从性别关系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发现,私奔的始作俑者都是男性,满足的是男性对女性一种另类欲求。

私奔,正是儒家认可的“食色性也”,女性在这些故事中,不管多勇敢,也只不过是充当了被勾引者而已。


更为关键的是,在故事里,私奔基本上都没好下场。

他们虽然私奔成功,却仍然被束缚着,而这才让传统文学接受了这看似“反叛”的私奔。

首先是这些私奔故事中,女子都能在私奔后恪守妇道、同甘共苦、从一而终,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

其次,故事中的女子,大多都为男方生儿育女,承担了传宗接代的任务,比如《画中人》。


再者,这些故事中的私奔都用上了“报恩”、“姻缘天定”、“冥数”这些理由,让民众接受,聂小倩就是想以身相许,报答宁采臣的恩情。

私奔故事虽然看似圆满,但其实已经对私奔的女子进行了惩罚。

比如《碾玉观音》中,与崔宁私奔的璩秀秀,不仅自身被咸安郡王鞭打致死,更连累其父母被逼跳河;前面提到的柳生,也是被发配充军。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些私奔故事的男女主角,最终都得到了父母认可,消除了冲突。

古代私奔故事最有名气的系列故事,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无一例外都以司马相如获得朝廷赏识,卓王孙肯定二人的婚事为结局。


作者们在这些私奔故事中,设置符合礼法规范的情节,使其在礼教的束缚中,能够传承下来。

而自由开放的现代,大家不再能够体会到私奔故事的浪漫,和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巨大风险。



NO.3
消失的私奔,改变的爱情?

在现代,都市情感剧成为了爱情故事的主角,私奔也随着当代青年恋爱观的变化而渐渐消失。


相比于老年人口中的爱情故事,年轻人中流行这么一段话:“两秒钟可以泡一杯速溶咖啡,两分钟可以刷一次牙,而两小时可以成就一段爱情。”

尽管话稍微有一些夸张,但是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来看,现代社会的离婚率在逐年上升,婚龄也是越来越短,“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这类话更是屡见不鲜。

毫无疑问,年轻人的恋爱越来越快餐化。



当身边的朋友逐渐脱了单,父母的禁锢突然解开,你会不自觉的去想去谈恋爱。
与这场“试一试恋爱”的另一个主角相比,谈恋爱的这件事,或者说这个面子更让你在乎。

而导致婚姻失败,恋爱快餐化的原因,除了“无爱”和“工作太忙,没时间经营”以外,我也曾在《超三成年轻人进入单身潮,真的爽到了?》这篇文章里提过:高学历,高教育让爱情、婚姻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反而更像是一种调味剂。

遇到瓶颈之后,我们就疯狂想着抽身。

当爱情不再重要,私奔又怎么会出现呢?



除了快餐化,我们选择爱情也不像小说中的浪漫为主,没有那些矢志不渝,在挑选伴侣上,“门当户对”这种问题虽然封建老旧,但一直没有离开过。

尽管理论上,当代青年仍然接受以爱情为基础,但在实际中,择偶却是越来物质化。

在影视作品中,这种所谓的理性爱情,大多以物质条件追求爱情的人物设定,主要以反面人物出现,仅仅作为爱情主线的推动力存在。

但是,在热播的电视剧中,男主人公的存在形式,也同样避免不了天生的“超能力”。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贺涵作为职场金领一族的典型代表,专情、帅气又富有;《谈判官》中的谢晓飞,不仅出身名门望族,具有强大背景,还能文能武。

这说明,现今一些电视剧的爱情价值观,只不过是把理性,粉饰了一层感性的外衣而已。


但这只是剧,爱情是都市情感剧的核心元素,年轻人普遍对爱情抱有憧憬,希望有段轰轰烈烈的体验,但都无法避免地走向婚姻,直面生活。

“配不配的上”不仅成为选择伴侣的谈资,物质化的经济也是婚姻的门槛。


面对婚姻和家庭,爱情似乎越来越虚幻,现今再谈到私奔,大家首先思考的,或许是私奔后的生活。

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先生认为,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参考文献:
林丹娅.私奔:现代中国性政治的千年隐文[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4-6.
宋剑华.论“私奔”叙事的现代演绎[J].北京社会科学,2013,(04):24-33.
郭若鑫.试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私奔故事[C].河北师范大学,2010.
何亮.爱情的焦虑与错位——对中国当代青春爱情片的心理学分析[J].电影艺术,2021,(04):89-94.
刘婧;白行朗.论当代都市情感剧中爱情观的审美趋向[J].中国电视,2021,(06):98-101.

灵感来源:雷诺阿《威尼斯总督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