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彝族新娘为什么需要饿食饿水

 春哥123 2021-10-28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婚姻的特点是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一夫一妻制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形态。家庭以父权为核心,在彝族家庭中,实行父子联名制和财产父系继承的原则,儿子婚后即另立门户,只有幼子婚后与父母同住。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低下,只有家政的支配权,没有参与财产分配的权利,也不能参加重要的社交活动。

男子是一家之主,拥有家产决定权和子女婚姻决定权。彝族的婚礼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泼水、抹黑脸、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婚期一般都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以后到次年二月这段秋收后的黄金季节举行。

彝族的恋爱是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他们有专门的恋爱场地——姑娘房。姑娘房是专供青年谈情说爱的场所,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要离开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绩麻纺线、挑花绣朵。有小伙子来相会时,陪坐谈天。

在姑娘房里,姑娘可以留宿来会自己的小伙子,二人同床而睡。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不见怪,无拘束。但是照彝族规矩,姑娘小伙同床,只能动口,而决不能动手。稍有越轨,就会群起而攻之。

姑娘房大小不一,大的可以住十余人,小的可以住三五人,一般都建在村头或村尾,一是方便小伙子与姑娘幽会,二是避免影响村寨中的父母和长辈。姑娘们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里纺线织布绣花,有的姑娘房中还会准备一些香烟、糖果、瓜子之类的零食,有小伙子来相会时,便陪坐聊天。

彝家的规矩,不管路有多远,一律走路,不骑马,不坐轿,近年来也有乘坐汽车和拖拉机的,于是,娶亲,送亲的队伍在喇叭和唢呐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背、抬着令人眼共缭乱的嫁妆,浩浩荡荡地向男方家出发了。一路上,人们还弹月琴,唱山歌,跳左脚舞,热闹非凡。

女子在出嫁前是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的,这个习俗在我们看来不是太能理解,并且有点不通人性。但是彝族人认为,如果新娘婚前吃东西喝水的话,就会上厕所,这样是很不吉利的,所以一般是“新娘饿食饿水”的。

新郎要去新娘家里迎娶新娘,新娘的哥哥或者是弟弟要向新郎泼水,向新郎泼水是为了表示祝贺。泼水代表新娘到了夫家之后不会缺水喝,其实是祝福新娘婚后会幸福美满。

彝族传统婚姻中有转房习俗,有生育能力的妇女丈夫去世后,子女又尚未成年,则须转嫁给死者的同胞兄弟或近亲叔侄。如彝族家中无子嗣,家支内部有权分配其财产,称为“吃绝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