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 | TUD优毕展:世界顶尖的欧系建筑学院Studio都在研究什么?

 LAC_STUDIO 2021-10-28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科一直致力于在广泛的学科语境下改善建筑环境,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技术、社会科学、流程管理和地理信息科学。该学院与其他院系、大学、私人和公共部门密切合作,在荷兰以及国际上拥有广泛的网络。学院以荷兰丰富的建筑文化为教学基础,鼓励学生开发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建筑项目,将设计作为一种手段来处理在建筑环境中遇到的技术、社会和空间挑战。

该课程与其他建筑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方向的多样性。学生可以从一系列的工作室中选择,每个工作室都有不同的重点,从概念到具体,从技术到理论,从建筑到城市规模。每个工作室都结合了学术界和来自领先建筑公司的从业人员的教学。

2020-2021毕业年的建筑设计主要由12个不同的Studio组成,包括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welling(Dutch Dwelling / Global Housing), Public Building, Borders and Territories, Complex Projects, Heritage and Architecture, Interiors Buildings Cities, Methods and Analysis, Urban Architecture, Explore Lab, City of the Fu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Crossovers.

我们选取了Heritage & Architecture, Complex Projects, Interiors Buildings Cities,Borders & Territories, Global Housing 5个studio的优秀毕业作品,并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内容介绍阐述。


Studio - Borders & Territories

Three Scales Of Weathering:

An alternative way of understanding industrial impact on environmentand humans in Yekaterinburg

Borders & Territories致力于探查在当今新兴涌现的边界环境中建筑在塑造这些边界空间中的主动性。建筑研究主要涵盖边界的形成、控制、规则化、维持以及(跨)边界的空间关系如何同时塑造的边界。课题组通过处理这些建筑学中的边界环境,鼓励实验性的建筑尝试、理论概念、设计过程与方法以及表现技术。

作者:Gongbu Han

导师:O.Rommens, N Awan

「 前期研究 」

叶卡捷琳堡是全世界重工业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彩色排放池、人造沙漠、地下空洞等工业景观一方面被认为是地球的伤疤,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风貌与美学。

但无论是抽象的污染数据,或是具象的视觉性图景,其实都不足以完整地理解这个独特的城市。只有一种“超体的”(Transcorporeal)视角——一种超越了简单的自然/文化或人类/气候环境二元论的、专注于身体感知的视角——才能真正地理解叶卡捷琳堡在工业化发展的影响下在经历着怎样的一种“风化”(weathering),而这个过程又如何深刻地影响了这里的疆土面貌和地域文化。



「 三种Weathering 」

该项目试图通过三种尺度和层面上建筑的风化,尤其是突出建筑风化对于人体验场所和空间的影响,来对叶卡捷琳堡的地域价值进行深入地探索、揭露与强调。

第一种weathering是建筑体的风化,其影响呈现的单位是建筑体内部的“房间”。在这一层面上,项目通过一座在位于污染沉淀场中的摩托车运动塔楼,将建筑体和场所被风化和逐步掩埋后对于建筑内部空间的影响放大,并探讨了这种空间变化是如何同时与污染厂区的极限运动文化互相影响和成就的。


第二种weathering是建筑内部空间的风化,其影响呈现的单位是结构构件。这里设计者通过位于城市肌理中的一座文化展览馆,探索了当建筑空间中的结构构件被污染物风化腐蚀,整个建筑的空间体验会发生何种变化。展馆中的柱子作为中和酸的污水处理装置,随着时间发挥治污作用的同时,池中的氛围和体验将大为不同。




第三种weathering是构件的风化,其影响呈现的单位是材料的细部。通过设计一道连接着污染水源景观桥的细部构造,风化和污染将直接作用在景观桥下方的板材上,这些板材也将作为风化的证据,被行人观赏和体验。


三种层面的风化被一条污染水的处理流线整合在一起,即从实际上辅助了当地污染治理的过程,也将对自然变化和人力治理角力共存的思考以独特的方式融入了人们对于地域建筑的认知和体验之中。




Studio - Heritage & Architecture

Bridge the collective memory:

Urban living room design for historical city center of Dordrecht

Heritage & Architecture专注于现有建筑和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更新。设计为导向的价值研究与评估主要聚焦在建筑、建造技术和文化身份等方面,以回应现代遗产保护和重塑在多元维度上不断增长的需求。

作者:Haoyu Shi

导师:Lidy Meijers , Frank Koopman, Hielkje Zijlstra



「 前期研究 」
V&D百货中心在荷兰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辉煌时期曾经遍布荷兰各个大小城市,并且是城市中具有显著地位的经济和文化空间。

此次的设计任务是改造位于荷兰城市多特雷赫特的一座空置的V&D百货中心大楼。这座百货大楼始建于1920年代,位于多特雷赫特的历史文化中心,并且四周被极具当地特色的城市肌理——河道与桥梁——所包围着。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当中,这座百货大楼的室内空间一直是市民在城市中行走时难以错过的途径之地,也是城市当中重要公共聚集场所。



在百货大楼没落并被空置的今天,如何恢复和重塑这个建筑在城市中的价值,将其中的室内产业和空间联通周边的城市空间一同激活,便是这次改造最大的任务。

「 城市客厅的四个维度 」


由于原始的功能需求和美学风向,大楼建筑的内部空间十分封闭。在建成后的一个世纪当中,大楼又经历过多次改造更新,使得原本连贯的空间又变得零碎而散乱。这次改造最基础的目标就是创造出一系列开放、连贯、大小有致的“过渡空间”(In-between space),在原本单一的商业空间中引入城市客厅的公共属性,同时提升此处的产业和文化价值。

受Piranesi的著名画作The Drawbridge启发,又考虑到百货大楼所处的城市环境,设计将把桥这一空间原型从室外城市空间引入大楼的室内空间,以其为媒介去探讨如何在城市、街道、室内和人体的四个尺度去塑造城市客厅的开放性、连贯性和公共性。

城市尺度上,大楼首层的复杂高差被细致地整合,并与周围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剖面上首层充分向外部打开,形成一道贯穿百货中心的商业街桥。


在街道尺度上,建筑的底层向内后退,主入口和其他商铺的门户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以便在商铺营业时打开的门户可以构成一道新的街边天棚,以形成更宜人的购物和游走体验。环绕着二层的内部廊桥可以同时俯瞰内外的街道,高低处的透明性也使得原本封闭的立面有了更强的互动性。


室内空间尺度上,中庭和天井空间成为了设计的重点。不同从层高被各种形式的桥梁连接,新加入的桥梁元素又在不同的区域强调了建筑中不同年代的特色结构构件,使得空间的游走体验同时与时间的迭代重叠。


人体感知的尺度上,饰面材质尤其是铺地的砌法纹案成为了进一步黏合室内外空间、形成连贯氛围感知的重要因素。另外,灯光、天光的引导作用也在这一层面起到了强调路径或重点空间的作用。




Studio - Complex Projects


Mycomorphosis: Access to Tools for Urban Waste Flows

Complex Projects致力于拓展人们对于设计和密集的城市空间发展的知识和认知,并着眼于拓宽未来建筑师思考和实践的边界。课题组在教学中关注不同尺度和层次的建筑思考:细部、建筑体、城市和区域,以艺术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人道主义者、城市规划者等多重身份视角去理解和拆解设计的限制条件,并给出富于理性分析和批判思考的设计创想。

作者:Thanat Prathnadi

导师:Manuela Triggianese, Elein Blom

「 前期研究 」

本次项目主要着眼的是一项前沿生物科技“真菌介导技术”(Mycoremediation)——一种通过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环境净化的方法——对于未来城市建筑的影响。建筑师推测在2050年,菌丝工业在将作为鹿特丹Maashaven 地区循环经济中的重要的产业部门出现。届时,真菌养殖或利用真菌作为能源或肥力的城市农场将得到大力发展。另外,利用菌丝修复技术对抗当前现场特定环境问题,解决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城市垃圾流动,这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真菌技术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推进鹿特丹城市农业和废物管理的数字化和机械化,并使城市环境中人类与水、农地、生物的关系更加密切化。

「 农废共生 」

在建筑设计上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立一种建筑干预措施,将以蘑菇种植为主的都市农业转化和整合到城市废物流中,使得废物和农业两个系统之间形成有机互利的共生关系。



项目要求能够将农业生产和废物处理的不同过程有选择地互相或向公众开放,不仅使得两种产业流程能够在效率和空间上互相裨益,更能使生产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相结合,起到公众参与的目的。该项目根据两种系统中生产空间的需求指导空间的物理形态设计,探索温度、湿度、亮度和二氧化碳水平等各种因素如何影响空间形态、组织关系和空间内部的活动。此外,废物的副产品被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如肥料和清洁能源,用于建筑物内部的供能,并在社区内分配,从而构成一个循环系统。










Studio -  Interiors Buildings Cities

Rotonda Hotel: A City Hotel for Sharing and Connecting in Amsterdam


Interiors Buildings Cities专注于能够容纳不同尺度和层级的公共生活的建筑与内部,包括街道空间、公共的内部空间等。课题格外强调将人的生活活动置于建筑场景之中,并同时考量场所和时间、社会文化和物质文化对这些特定场景的塑造作用。

作者:Haobo Zhang

导师:Mauro Parravicini,  Daniel Rosbottom,  Sam de Vocht

「 前期研究 」

当代的阿姆斯特丹长期以旅游业作为发展的重心,这为城市带了巨大的人气和经济收益。但阿姆斯特丹对旅游业的过度依赖,已使得当地居民的幸福感被压缩,城市安定宜居的空间缩减到一个“甜甜圈”型的环状区域中。在这一项目中,弥合当地居民与城市空间的撕裂被作为最首要的设计动机,Urban interior也会被作为重要的空间媒介,将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连接起来。

对于阿姆斯特丹当代的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使得设计者将目光投放在了旅舍(hotel)这一建筑类型上。这种暂时、流动性的个人居住空间的集合将会是一种讨论个体居住体验和城市生活关系、进而探索新的当代集体生活方式的理想载体。

项目选址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一处位于街角的校舍,既是现代大学艺术与表演的教学与展示场所,也曾是著名荷兰画家伦勃朗笔下《夜巡》的背景场所。而正因这一地块被普通居民区所包围,因此旅社作为个人私密生活和公众文化的交汇场所所承担的空间与社会职责便显得尤为重要。




「 垂直折叠的圆亭序列 」

通过对历史上旅舍这一类型的研究,一种特定的空间序列被揭示出来:外部的城市街道—标识性的立面—欲扬先抑的内部通道—庭院—私密的旅舍空间。在这个序列上,具有仪式感和对称性的公共空间和存在于口袋空间(Poche)中的辅助功能都被有序地组织,城市生活、特定群体的文化聚集活动和私密的居住功能也由此互相连接。

而圆亭旅舍这个设计为了应对有限的街角空间,选择了将这种经典有效的序列以垂直折叠的方式进行了整合。位于极具对称性的曲形立面的主入口带领人们通过一条低矮的内部道路,进入最中心的圆形院落。以这个院落为基准,接待处、小讲堂、咖啡馆、旅舍房间旋转向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亦内亦外、公私相济的空间体验。



「 对于墙的多重思考 」

对于这座同时位于居民区和大学校区内的旅舍,其建筑的多重身份以及其所展示的形象是需要谨慎考量的。此外,被竖向折叠起来的公私不同的建筑空间和其中微妙的氛围变化,也是设计的重要课题。这些问题,都进一步聚焦在作为空间重点的墙体身上。

借着作为外部主立面的墙体,设计讨论了由David Chipperfield提出的关于城市建筑形象Figure或 Abstraction的抉择问题。这片轻微内弧、充满简洁的现代感的砖立面,同时又采用了传统建材和传统砌建技艺,并且借鉴了传统建筑中对称和高耸出背后空间的形式元素,有力地展现了设计者以一种细致低调的方式为这一混杂的街区空间树立一个中心形象(FIgure)的意图和价值定位。

另外,包裹了内部空间的墙体也成为讨论挑战建构真实性的思想——饰面、外壳、饰线(Cladding,shell, lining)——的媒介。面对内外的不同空间,墙体有时呈现砌体原本的建构形态,有时又以饰面的姿态构建界面的视觉形象,进而更清晰地传达了设计者对于不同空间所对应的功能与价值的定位。


Studio - Global Housing

An Architecture of Enablement – A Participatory Housing Process for Addis Ababa, Ethiopia.

Global Housing专注于处理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居住问题和当代建筑实践日益增长的跨文化特征。同时,其要求学生在不同于他们自己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下找到适当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且在地域文化和技术与全球化现象之间找到平衡点。

作者: Zhuo-ming Shia

导师: Nelson Mota & Harald Mooij

「 前期研究 」

设计住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设计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居住习惯又会随着居住环境而改变。标准化,模式化,追求效率的大体量住宅楼使得不同各式各样的生活习惯销声匿迹。而乡土建筑又会人们在建筑层面上肆意表达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两个极端:同质性(homogeneous)和异质性(heterogeneous)之间,应该如何控制住宅形制的复杂性呢?

要入手这个问题,有两种可能的解决方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是由政府做决定,适用于解决大量的人口住宅问题,解决方法高校且标准化。自下而上多适用于小群体的住宅需求。敏感度,灵活性,用户参与是其关键。于是,在考虑如何结合这两种方式的优点下,就提出了这个项目的研究问题:如何用一种参与式的设计决策系统来为大量的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首都)居民提供住所呢?

通过场地研究,亚的斯亚贝巴的快速人口增长和住宅供应短缺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催生出大量非正规住宅,这些住宅在一步步使得整个城市碎片化。为了顺利进行当前的城市发展规划,这些非正规住宅会被拆除和清理。本项目挑取了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来作为设计住宅系统原型的场地。

「 自下而上的设计规划 」

根据当地的居住习惯,从个人,家庭和家族三个尺度的居住模式和空间模式进行了类型学分析,总结出四种家庭群组居住的空间原型:Pavilion, Row, Courtyard, Tower。

第一种“Pavilion”可容纳四个家庭居住,四个私密住宅单元被公用大楼梯连接起来,半公共的大阳台可以承担不同的公共社交活动。

第二种“Row”是第一种原型的组合拓展版本。公共厨房和公共餐厅的设定允许了更小住宅单元的存在。这种类型更适合成员少的家庭居住。

第三种“Courtyard“在前两种原型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更加公共的室外空间。相对封闭的庭院单元是出于对于住户安全性的考虑。这种类型更适合互不熟悉的家庭居住。尺寸更小的家庭居住单元和廉价的建造方式给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和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第四种“Tower“是迎合当地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的需求。他们更偏好私密的和西式的生活方式。

将这四种集合住宅的原型在场地上进行组合和规划。将一颗具有药用的树及其周边空间作为整个社区的锚点和半公共的集会空间,塔楼周边的空间作为更加公共的市场空间。这整个社区单元就成型了。



在城市尺度上,用一条中心公共道路将住宅和其他的公共建筑(学校,医院)连接起来,整个场地的设计规划便完成了。

「 建造流程&项目管理 」

实际建筑单体的建造流程分为八步:回收,挖方,地基柱网建造,支撑结构建造,预制结构组装,家装铺设,住户入住,景观和生活化进程。

在更大尺度上,规划发展分为八步:建筑师基地中心,试点项目建造,社区单元建造,节点和公共建筑建造,多个社区单元建造,公共中心道路建造,住户入住。

在整个建造过程涉及到的多方团体需要配合合作,对于自下而上的设计系统,需要一个参与和反馈的用户组织:SHIA(Self-help Home Improvement Association) 

「 建筑技术&效果图&链接 」






结语

作为欧洲乃至世界顶尖的建筑学院,TUD建筑学科为学生们创造了锻炼独立学术态度的自由学术环境,并在模型制作设施、工作室空间和游览、研讨会和讨论会等方面提供了优秀的基础设施支持。强大的研究力与学生群体、学术界的热情和创造力共同结合,驱动着学院在理论学术和实践中不断取得更多的进步与成就,也不断为建筑学科的发展注入着新鲜的能量。

文/徐忆、卫斌  编/Lynn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项目作者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