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拟益气合疡汤治疗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0例

 益康态 2021-10-28

来源:医生在线

日期:2007-03-05

自拟益气合疡汤治疗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0例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第23卷 临证一得
作者:辛铭金
单位:辛铭金(山东省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 山东 265200)
关键词: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益气合疡汤;益气补脾;理气止痛
  分类号:R573.1▲
[-hzh-]   笔者自1993年~1998年,运用自拟益气合疡汤治疗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的诊断,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男40例,女10例;年龄12~60岁;病程5个月~20年。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直径,胃溃疡0.5~2 cm,十二指肠球部溃疡0.2~1 cm;单发性40例,多发性10例;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活动性溃疡并出血5例。
  2 治疗方法
  益气合疡汤处方:黄芪30 g、党参20 g、炒白术20 g、云茯苓20 g、海螵蛸30 g、浙贝母10 g、白及15 g、蒲公英30 g、黄连6 g、延胡索15 g、川楝子20 g、苏梗30 g、炙甘草6 g、气滞腹胀者加川朴15 g、炒莱菔子20 g、枳壳12 g;食少纳呆者,加焦三仙各15 g、鸡内金10 g;瘀血刺痛者,加蒲黄10 g、五灵脂15 g;嗳气频繁者,加代赭石30 g、降香10 g、公丁香10 g;恶心呕吐者,加白蔻仁10 g、半夏10 g;嘈杂吐酸者,加吴茱萸3 g;有出血者,加血余炭20 g、地榆炭20 g;胃阴不足者,加黄精15 g、石斛20 g;便秘者,加大黄7 g、枳实15 g。每日1剂,水煎服。30 d为1疗程,一般可用1~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服药1~2个疗程后,胃脘部疼痛完全消失,其他症状消失38例;胃脘部疼痛减轻及其他症状减轻11例;无变化1例。胃镜复查显示,溃疡面完全愈合33例,溃疡面明显缩小16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为98%。
  4 讨论
  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由于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临床上以脾虚气滞,寒热错杂症较多见。益气合疡汤是四君子汤、乌贝散、乌及散和金铃子散复合加味而成。方中黄芪与“四君”益气,黄芪甘微温,补诸虚不足,壮脾胃,活血生血,托疮生肌;乌贝散专治溃疡,疗效颇著,实验研究:有明显的吸附胃蛋白酶和中和胃酸的作用,故有保护溃疡面及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白及收敛,药性粘涩,止血颇佳;蒲公英、黄连,去中焦湿热,现代实验研究证明:二药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延胡索、川楝子、苏梗,疏肝解郁,宽中理气;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近年有报道,单用甘草粉或配伍乌贼骨、瓦楞子等治疗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中,生肌合疡,理气止痛之功。
  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机复杂,多是虚实互见、寒热错杂,非一方所能治,故宜“四面合围”。根据“奇之不去则偶之,一方不去则复之”的原则,笔者自90年代以来,采用益气、健脾、生肌、合疡、清热、宽中诸法复合成方,随证加减,颇获实效。■
  作者简介:辛铭金,男,36岁,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1999-06-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