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伯虎笔墨惊奇》作者王悬:为唐伯虎舞弊案,寻找另一种答案

 小说阅读君 2021-10-28

相信许多80后、90后都是看着星爷的《唐伯虎笔墨惊奇》长大的,唐伯虎作为历史上鲜有的诗书画大家,他的人生也充满了跌宕起伏。《唐伯虎笔墨惊奇》是近年来鲜有的聚焦历史上著名大才子唐伯虎的文化悬疑小说,作者王悬在深入研究唐伯虎之后,对唐伯虎怪事连连的人生充满了兴趣,今天他为我们分享了创作这部小说的一些想法。

作者王悬:唐伯虎在我国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甚至在提及他时,有些人还能顺口吟哦一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其实和大部分读者一样,第一次认识唐伯虎都是从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中知道的。我觉得能让大家一下子记住唐伯虎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唐伯虎的传奇人生。所以,我在创作《唐伯虎笔墨惊奇》之前就想,认知度这么广的一个人物,写出来一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吧?于是我决定开始寻找那个真实的唐伯虎。

历史中的唐伯虎他从小便是“学霸”。十五岁时,在人才济济的“苏州府”院试中考了第一名。之后又得了一个省里的“第一名”。凡是通过这两个考试的书生,分别被称为“秀才”和“举人”。唐伯虎一下子拿了两个第一,为他获得“江南第一才子”的名头奠定了基础。

在绘画上,他和沈周、文徴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诗文中又与文徴明、祝枝山和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古时的“吴中”也就是苏杭及周边地区,从古到今,人杰地灵,出了许多名人大家,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可见唐伯虎不仅学习好,诗书画也确实是出类拔萃的。

但唐伯虎也有自己的另一面——在唐伯虎参加乡试的前几年,他迎来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父亲唐广德去世后,母亲、妹妹,甚至妻子儿女相继去世,唐伯虎一夜白发。我笔下的唐伯虎在《唐伯虎笔墨惊奇》出场时,也正是这个时候。我想他当时应该是“心灰意冷”“借酒消愁”的一个精神状态。不久后,他又与弟弟唐申分家。于是我从这一点为切入口来呈现唐伯虎的故事。

当然,如果唐伯虎后面的人生一帆风顺,很可能就不会再以“才子”的名声流传至今。唐伯虎人生中最大的磨难,也是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取得“解元”之后。参加会试的那一年,他不幸卷入到了“舞弊案”的风波。为了弄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翻查了很多史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明史·程敏政传》中最后的结论,“事秘莫能明也”。所以最后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作为收场。

也就是说,唐伯虎是不是参与了舞弊,成为了一桩“悬案”。之后,唐伯虎回到江南,仕途彻底没了希望,也不愿去当地方小吏,自此“绝意功名, 纵情诗酒,寄意书画”。

这是影响唐伯虎一生的最大事件,我没有理由不去抓住。所以,我就想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之上,以悬疑小说的手法,重现案件始末,为这桩悬案提供另一种合理的答案。

除了“舞弊案”,《唐伯虎笔墨惊奇》这个系列中还有许多唐伯虎经历的奇案。比如:宁王朱宸濠谋反时,因为欣赏唐伯虎,所以想方设法想进去拉拢。最后,唐伯虎靠着装疯卖傻才逃过一劫。这也说明,唐伯虎不是一个只会吟诗作画的“书生”,说不定他还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又比如:我在查找唐伯虎家谱时,意外发现唐伯虎的祖上“近枝”唐泰,在明朝正统年间的兵部车驾主事,不幸死于土木之难。通过时间交叉比对和对唐伯虎相关资料的研究,结合小说创作的虚构与想象,为人物之间的关系找到另一种可能,使小说看起来更加有可读性。我也希望小说更加契合文化悬疑小说的特性,通过小说也能充分展现唐伯虎的诗词书画,于是我将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巧妙地融入到故事里的“解谜”桥段。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拆解分析,将整个《唐伯虎笔墨惊奇》的故事串联了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