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柳生四五千年前的中国,并不是像咱们今天一样安宁祥和。而是万邦林立,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国家。 它们之间常年爆发战争,每天都上演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对当年的老祖先们来说,绝对是个非常残酷的年代。 远古战争 但同时它又很浪漫,三皇五帝,大禹治水,甚至山海经的神话传说,很多都发生在这个时候。 《三皇》黄帝、伏羲、神农 大禹治水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穿越回这个危险又浪漫的年代,而且可以免费送你一个技能,你会选什么呢? 种地养猪?道法仙术?还是绝世武功? 出生技能 三选一 发展农业可以让你发家致富,修炼道法可以让你超然物外,奋勇杀敌可以让你功成名就。 好像每个选项都不错。 不过有一个人的选择跟所有人都不一样,因为他选的竟然是——“建筑学”。 他在千沟万壑的陕北高原上,打造了一座425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六个紫禁城的超级大城。这可能是4000年前,地球上最大的城市。 陕北高原上的石峁城 这座庞然大物,就是石峁古城。这个人,当然就是石峁之王。 在这座史前堡垒的城墙上,你能找到2000年后,秦汉城墙上才有的,那个冷兵器时代终极防御——马面和瓮城。 马面和瓮城 3000年之后唐宋的砖石建筑里,才有的“钢筋结构”——紝木。 紝木 城市的中心还有一座70米高的皇城台,上面有气势恢宏的宫殿,庄严肃穆的神像,还有一座看似不起眼的水池,据说里面养着石峁王的宠物 ——鼍(tuó)龙。 鼍龙——扬子鳄 咱们这位大王住着华丽的宫殿,统治着辽阔的疆土,闲着没事还能遛一遛鳄鱼宝宝。 看到这真得感叹一句: “知识改变命运啊!” 玩笑归玩笑,穿越当然是不可能穿越的。但是石峁这座巨大的古城,却是真实存在的。 它就在那里,静静伫立在陕北高原上,几乎完整的见证了,华夏5000年的历程。 石峁所在的陕北高原 那这位石峁之王既然不可能是穿越来的,他为什么懂的这么多? 他到底是谁? 答案似乎就隐藏在这件不起眼的玉器里。 玉璇玑![]() 玉璇玑 这个东西圆圆的,中间有个孔,厚度也很薄,边儿上还有三个角,就像是长歪了的玉璧一样, 所以专家们也管它叫“牙璧”——长着牙的玉璧。 ![]() “牙璧” 这种造型的玉器,其实在中国北方很多遗址都有发现,但是在石峁发现的数量异常的多,多到几乎是其他所有地方的总和。而且这东西自从发现以来,就一直不知道是用来干嘛的。 ![]() 龙山文化 专家们一开始以为它就是个普通配饰,后来又觉得它像是个机械零件,最离谱的是还有专家觉得 这玩意儿是个防身用的暗器。 ![]() 飞镖? 只能说专家们还挺能幽默的,不过他们吵来吵去,总得给出一个靠谱的解释吧? 其实早在西汉年间,孔子的后代——大儒孔安国,就已经把真正的答案,写进了他老祖宗那本名著 ,《尚书》里。 ![]() “(璇玑)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尚书》 这个貌似玉璧长残了的家伙,真实的身份居然是,用来观测宇宙的天文仪器! ![]() 这个说法一出现,考古学界的专家们还没反应过来,古玩市场的商人们就先疯了。本来已经被贬为“牙璧”的普通装饰品,在孔家两代大儒的加持之下,成了代表上古中国观测天文的“黑科技” 。于是市面上所有玉璇玑的价格都跟着水涨船高,稳压其他古玉一头。 ![]() 孔老夫子 不过那么大个宇宙,茫茫多的星星,一个小小的玉璇玑怎么观测得过来? 原来这个璇玑它还非常专一,只负责观测星空中很小的一块。但是也恰恰是因为这块区域,在不经意间透露了华夏起源的秘密。 因为在远古时代,祖先们透过这个圆孔看到的,正是代表黄帝一族的 “北斗星” 。 ![]()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尚书 专家们翻过史书之后,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神话故事。 大概五千年前的某个晚上,夜深人静。一个女人来到了郊外的荒野之中,她的名字叫附宝,是当地有熊国的王后。 这时候突然一阵滚滚的雷声传来,天空中电闪雷鸣,把本来黑漆漆的夜晚照得跟白天一样。她抬头一看,竟然发现这闪电的轨迹,正好绕着北斗星在打转。 ![]() 这可太稀奇了,就在她惊讶的时候,突然肚子有一阵异样的感觉。回头一检查,发现自己居然怀孕了! 这时候她还不知道,更离奇的事还在后面。十个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附宝掰着手指头算算日子,差不多到了该出生的时候了,可是她肚子的这位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 又等了十个月,还是没动静。最后在她怀孕足足二十四个月之后,一个男婴才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黄帝。 ![]() 这就是黄帝降生的整个过程。在这个故事里,黄帝就是妥妥的北斗星转世,而且他们俩之间的缘分远远不止如此。 在黄帝成年之后,平炎帝灭蚩尤,威名远扬。在战争结束之后,他还制定了一部历法——《北斗历》。 ![]() 北斗星 就是按照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圈的轨迹制定的。 好了,黄帝的身份这下算是和北斗星彻底绑定了。而石峁挖出来的代表北斗星的玉璇玑,又是全国之最。那四舍五入一下,是不是就能认定石峁是黄帝,或者他的后代的都城呢? 哎,草率了。下面还有一件东西,更能说明问题。 青铜齿轮石峁遗址其实挖出了不少青铜器,比如这个青铜刀,一看造型就知道,是汉朝环首刀的原型。 ![]() 青铜刀和环首刀 还有这个东西,一个玉璇玑上面粘着一个青铜环。专家把它叫做“金玉合璧” 。 ![]() “金玉合璧” 名字很酷炫。但奇怪的是,这个青铜环上面也有密密麻麻的牙齿。难道那时候就有齿轮了? 就在所有人都感到诧异的时候,石峁当地的收藏家又拿出了更惊世骇俗的东西。 升级版“金玉合璧”套装![]() 这一套东西一共有八件。有铜环,铜手镯,也有玉璧,玉璇玑,简直像是金玉两大族拖家带口的大联欢。 每件器物单独拿出来,你可能觉得也就那么回事。但是当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青铜环上,也均匀排列着很多牙齿——越看越像齿轮。 ![]() 青铜齿轮 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套在一个柱子上,想象一下它们转动的场景。 像不像是某种机器的转轴? ![]() ![]() 专家们纷纷表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不过因为这一整套东西,并不是从考古现场挖出来的,而是收藏在民间的,专家们担心有造假的可能,于是这个“转轴”就被请进了实验室,做了年代和材质的鉴定。 但是当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所有人都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4000年前,青铜材质,没有任何问题。 “金玉套装”的出身确定了,可它到底是干嘛用的呢?经过测量发现,这东西虽然长得像齿轮, 但是厚度只有几毫米,强度差了点,没法真的用来做零件。 ![]() 再加上发现的时候,就是戴在一具女性的手臂上,所以面对这根长相清奇的“转轴”,专家们也只能很不情愿的,下了最后的结论——它们是巫师或者王族戴在身上,用来显示身份的装饰品。 ![]() 金玉合璧套装 ![]() 专家们做研究当然是相当严谨 讲究一个唾沫一个钉。不过还是有人提出了另一个说法,一个特别科幻的说法。 咱们先来回想一下黄帝的名字:姬姓,有熊氏,号轩辕。 ![]() 黄帝 黄帝姓姬,是因为他生长在姬水这条河边;有熊氏,是因为他的父亲少典是有熊国的国王;那轩辕又是什么呢? ![]() “轩”其实就是带车厢的车, “辕”就是车前面的把手,功能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方向盘。 ![]() “轩辕”这个名号,讲述的可能是一个刻在我们华夏人基因里的远古故事。 指南车在5000年前,华夏大地上邦国林立,国家之间为了资源和信仰,经常爆发战争。血流成河 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 在那个残酷的年代,没有谁能置身事外。战火纷飞之中,只有三个国家坚持到了最后的决赛圈。 ——黄帝、炎帝和蚩尤。 ![]() 华夏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 炎帝神农氏自古就是高门大户,家底丰厚。但是和黄帝相比,他也只是纸面实力强罢了。因为和黄帝过招的,可都是西北那一大群带着游牧基因的掠夺者。 ![]() 在高手的“喂招”之下,黄帝在这时候,已经成长为整个华夏北方最强大的势力。 他挥师东进,首先击败了炎帝,得到了他的武力和资源,充实了自己的实力。 ![]() 但当他向南望去,寻找下一个对手的时候,蚩尤的大军早已隐藏在了重重迷雾之中。 ![]() 蚩尤隐藏在迷雾中 这时候黄帝找到了风后——他是伏羲的后代,精通五行八卦,奇门数算,是黄帝最得力的臣子。 ![]() 伏羲 二人合力,制作出了可以辨明方向的指南车。 它和指南针不一样,并不需要磁铁,只需要用齿轮进行组合,就能指示方向。这种装置在今天的汽车里仍然在使用,它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 “差速器” 。 ![]() 黄帝的指南车全身都用木头打造,包括那个远古差速器。下面是轮子,靠人力驱动,上面是一个抬手的小人,无论车轮怎么转动,车头朝向哪里,小人的手始终指向蚩尤大军消失的方向。 ![]() 指南车还原 于是在指南车的引导下,黄帝部队终于踏上了和蚩尤决战的道路。 当他穿过漫天大雾,看到了满脸震惊的蚩尤,黄帝知道,自己已经胜券在握。 ![]() 大战一触即发,整个过程惊天动地。不知道过了多久,这场争夺华夏之主的战争终于落幕。大雾散去,黄帝站在战场的中央,看着阳光穿过云层终于照耀在大地上,他感受到自己已经 得到这片天地的认可。 ![]() 远古战场 他看向那辆已经支离破碎的指南车,把它的核心取了出来,带回了自己的都城,从此这些齿轮和“轩辕”的名号一起,作为家族的标志,传承了下去。 ![]() 在5000年后的石峁,黄帝的指南车,或许早已经腐朽,化为尘土,最后被黄土高原上的狂风吹散,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这套今天发现的铜齿轮套装,它确实是装饰品,没有实用功能,但是它背后代表的,有可能就是掌握在黄帝一族手里的“远古造车术”。 ![]() 不过这一切似乎都随着石峁城的消失,烟消云散了。 指南车为迷雾中的黄帝大军指明了方向,但它自己却迷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这项技术在后来的时光中,几度失传,又几度重现。它的身影徘徊在历史典籍中; ![]() 隐藏在从战国到秦汉的那些青铜齿轮里。 ![]() 直到两千多年之后的三国,才被魏国的马钧重新发明,被正式记载在官方正史《三国志》里。① 黄帝和指南车的传奇故事就已经够让人感慨了。不过更让人唏嘘的是,石峁城这么一座巨大的城市,在它建立的500年之后,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在历史中留下只言片语。 这么强大的王国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消失之谜远古文明的消亡,往往离不开这两个原因: 战争和天灾。 神秘的三星堆之所以会消失,根据专家们的猜想,是代表神权和王权的两个家族,争权夺利大打出手,最后付出了代价。 ![]() 三星堆青铜面具 而良渚文明的覆灭,是因为气候剧变,海平面上升,古老的城市被滔天巨浪淹没。 ![]() 气候剧变 那么石峁消失的原因会是哪一个呢? 这里有五六米高,两三米宽的巨大城墙。尤其是那座巍峨的东城门上,还有从秦汉“穿越”而来的马面和瓮城。 ![]() 石峁外城东城门址 种种迹象都表明,这里是一座随时处在战争状态的堡垒。 那石峁是毁于战火吗?在皇城台上,专家们发现了好几个被大火焚烧过的断木,已经完全碳化,说明当年的火势非常大。 ![]() 碳化的木质结构 看起来好像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战争,但是再检查石峁的城墙 却没有发现任何曾经被攻破过的痕迹。所以很明显,战火来自石峁城的内部。 这座陕北的雄关要塞,也像当年的三星堆一样,没有逃过战争的魔爪,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内乱。 ![]() 皇城台上那些被砸烂的、栩栩如生的陶鹰神像,和被当做垃圾一样扔掉的,几万枚珍贵的骨针,证明了这场起于城内的浩劫,一度蔓延到了石峁之王的宫殿里。 ![]() 不过石峁这里并不像三星堆那样,神权和王权完全对立,这里很明显更像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因为神庙和宫殿都建在皇城台上。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国王就是大巫师。 既然没有对立,那为什么石峁城会突然祸起萧墙呢? 因为石峁同样也遇到了那个毁灭了良渚的恶魔 ——气候突变。 ![]() 在4000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石峁所在的陕北地区,都是降水充沛,土壤肥沃的农耕区。虽然不如今天三星堆的天府之国,和良渚的鱼米之乡,那样的水草肥美,物产丰富,但也拥有无数的农田,密集的河流。每年产出的粮食和丝麻,完全足够让城内的居民吃穿不愁。 ![]() 但是谁也没想到,在石峁城经历了500年之后,它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气候剧变。 专家们研究了远古植物的花粉粒,发现在3800年前,陕北高原上降雨量锐减,气温骤降,让石峁城的周边瞬间改天换地。 ![]()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场景。 大片的庄稼在寒风里枯萎,农田退化成草原,石峁人被迫养起了牛羊。但这依然无法养活城内几万人。 ![]() 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进入了饥荒和干旱的年代。 ![]() 这一代的石峁王看着恶劣的环境,心急如焚。但还是努力遵守着王族的铁律,坚守在这座祖先建立的雄城里。 ![]() 他在供奉神鹰和石像的那座神殿里虔诚祈祷,希望这比敌人更凶恶的寒风,早日离去。恍惚间,到了石峁帝国的晚期——旧王驾崩,新王登基。寒风不仅没有离开,反而变本加厉。干冷的环境再也无法支撑这座超大型城市的生存。 ![]() 石峁人看着空空荡荡的粮仓,忽然想起了那些曾经在战场上对阵过的敌人——他们是一群有游牧基因的掠夺者。虽然很野蛮甚至很无耻,但正是劫掠来的粮食和物资,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苦寒的冬夜。 ![]() 于是大臣们向王建议,听说东南边的邻国,最近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不如发兵征讨,这样还能得到一些粮食,否则冬至新年一到,就是大难临头了。 ![]() 一边是王族的祖制,一边是饥饿的子民,刚刚登基的新王举棋不定。但是就在他犹豫的时候, 城内那些早就觊觎王位的贵族,带领着对苦寒忍无可忍的士兵们杀上了皇城台。 ![]() 刀光剑影,战火纷飞。新王倒在了血泊中。得手的贵族用颤抖的声音,对手下这帮已经杀红了眼的士兵,下达了南下掠夺的命令。 几天之后,嗜血的军队来到了300多公里外,这个曾经与石峁世代友好的邻国。 ![]() 石峁与陶寺 这里的国王很硬气,并没有屈服,而是带领自己的子民,倾举国之力来反抗这群暴徒。但很可惜,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不过这也让石峁的大军损失惨重。石峁人对这里的王恨之入骨, 不光夺走了粮食,虐杀了整个王族,还挖开了他们祖先的坟墓,把先王们的尸骸挫骨扬灰。 ![]() 果然,这场大战之后,这里就再也没有恢复元气。一百年之后,这座和石峁一样曾经无比辉煌的古城,也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这座不幸的城市,就是三皇五帝里尧帝的都城——山西陶寺。 ![]() 石峁人回到自己的城市,勉强度过了寒冬,但这远远不是苦难的尽头。 终于有一天,就连劫掠得到的物资都无法满足生存的需要了,石峁城再次爆发了一场大乱: 整个城市都陷入了争斗。篡位的贵族在混乱中被流矢射杀,逃难的人群打开了城门,飞奔着离开了石峁,离开了这座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圣城。 ![]() 背井离乡的人群里,有的向北,混迹于草原文明之间;有的往南,进入中原,那里已经有了最早的夏王朝。 ![]() 这可能就是石峁王国最终的命运。当年那场石峁和陶寺的战争,就是这部悲情的史诗,在落幕前最后的高潮。 在这件事上,站在整个华夏文明的角度,你很难说到底谁对谁错。因为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的挣扎总是显得很渺小,即使在今天也是这样。 石峁的故事到这就结束了,下期咱们聊聊石峁的这位邻居——陶寺。 跟石峁比起来,陶寺的故事一点都不逊色。因为咱们儒家最推崇的尧舜禹时代,就隐藏在这座古城里。 那么下期咱们陶寺见! ①*黄帝造车仅见史书和神话,目前还没有考古实证支持,这里是依据现有物证的推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