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调病,先养阳!阳虚体质的人这样做,比吃人参还要补

 乐康居 2021-10-29
【健康知识】第61期
图片
文章由橘杏缘学院专业审稿老师审核

图片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全文↑)
图片
快到冬季了,下降的不只是外出的热情,还有身体的温度。
你是不是比别人更怕冷呢?
 
如果你常常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腰膝酸软、气力不足,那很可能是阳虚体质

今天白术跟大家分享阳虚体质形成的原因,以及阳虚体质如何调理。

已为你准备养生食材、艾灸穴位调理动作,满满干货在最后,记得点亮再看,分享到朋友圈哦~
1

什么是阳虚体质?

现代中医学将人划分为9种体质,分别为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和平和质。

阳虚体质属于9种体质之一,主要是人体内阳气不足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

阳气有什么作用?

阳气有温煦的作用,能温暖四肢与脏腑;

有防御作用,“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有推动作用,血液、津液流速减慢,造成痰湿和血瘀……


温煦作用是什么?

我们身体就像一个小炉子,每天37度上下在烧着,这个就是中医称为的温煦作用

图片

温煦,意思是文火蒸腾,既不能太旺,太旺就上火或烧干了,也不能太低,太低不能蒸腾水液,温暖身体。

所以气不足的人,会出现体温偏低,怕冷,而阳气太旺,就会怕热,上火,口干。

阳虚的根源在于肾中阳气不足,而人体五脏的机能活动均根植于肾之阳气。

图片

注:中医和西医的肾脏并不一致,图片仅供参考。

2

阳虚体质的危害及表现

阳虚体质从中医上来讲易产生内寒,表现为体内有寒邪所出现的症状。

  • 畏寒,小腹总觉得冰凉,仅能饮用热水或食用热的食物。

  • 稍微温度低的水、冷饮或凉的食物,食用后出现腹中冷痛,甚至腹痛、腹泻。


常见的体征有: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面色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除了这些体征,还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1   畏寒怕冷

畏寒怕冷,总觉得小腹冰凉,仅能饮用热水或食用热的食物,这种冷是可以通过增添衣物、改变环境而适当地缓解的。

 2   腰酸腿疼

阳气就像“发动机”,只有阳气充足,脏腑的功能才能正常运转;如果肾阳不足,肾主骨生髓的功能也会减弱,从而容易出现腰膝酸软的情况。

图片

 3   容易生病

阳虚体质的人相对普通人来说,抵抗力要低很多,总是会容易患上一些流行疾病,身体素质也特别差。

 4   情绪低落

阳虚主要包括心阳虚、肾阳虚、脾阳虚。心主神明,心的阳气充足,人会更加乐观、活泼。如果心的阳气不足,判断能力就会下降,表现出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的状况。

3

为什么会形成阳虚体质?

阳和阴对立,热和寒对立,阳不足的人寒气会更重。而阳虚体质是先天后天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

 1   先天原因

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高龄孕产,或年老阳衰,这都可能会导致肾阳不足。

 2   后天原因

长时间使用空调:让风邪、寒邪入腠理、筋骨,容易导致机体阳气受到损伤,严重的会导致各种疑难杂病。

用药寒凉:抗生素、激素滥用,中药凉茶、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寒凉药物的大量使用,也会严重损害机体的阳气。

缺乏运动:长期坐在办公室、夜晚加班、熬夜看电视、通宵玩游戏或打牌等,会使人体睡眠严重不足,从而导致阳气受损。

图片

衣着不温:尤其是着露脐装、露背装。背部的中心为“人体的阳光三角区”暴露在外,很容易凉气入侵,伤及心阳。而肚脐保温也很重要。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有没有经常做这些事情?

4

阳虚体质如何调理?

年过四十阳自半,正常人到了四十岁,即便没有不良嗜好,人体阳气也普遍不足。

所以生阳、补阳,一直都是千古不变的养生重点,毕竟“阳气若足千年寿”嘛!

今天分享几个生阳、补阳的小方法,简单,却非常有效,大道至简!!

  1   饮食

多吃温性食物,少吃寒性食物。温性食物比如:

蒜苗、蒜苔、大蒜、大葱、生姜、熟藕、扁豆、青菜、黄芽菜、芥菜、香菜、辣椒、韭菜、南瓜、熟白萝卜;荔枝、龙眼、桃子、大枣、杨梅、杏子、桔子、樱桃;羊肉、鹅蛋、猪肝。

图片

以上列出的温热属性食物也要有技巧的食用,如果食用过量,会造成物极必反的效果。

 2   艾灸 

艾灸具有祛风散寒、温通经脉、活血助阳等多种功效,是阳虚体质者很好的养生手段。

阳虚体质的人可以经常艾灸以下穴位,可起到保健、缓解虚寒的作用,每个穴位艾灸5-10分钟。

图片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

此穴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还有调理气血、培元固本的功效。

图片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后正中线上,第二、三腰椎棘突间,与脐相对。

此穴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图片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或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点。

此穴主治消化系统疾病,长期艾灸还有补益脾胃的作用。

图片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外侧缘一横指处。

此穴还有增强抵抗力、补中益气等作用。

 3   撞背

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适度撞背有利于提升阳气。

人体后背正中线有督脉的循行,督脉是人体的阳脉之海;督脉两侧是膀胱经,膀胱经也是阳气聚集之地。

方法:距离墙大概两拳的距离,用上背部轻轻撞墙,还可以用侧面肩膀区域来撞墙。

图片

 4   搓耳朵

也许你也看见过这样一张图:把耳朵看成一个倒垂的婴儿

图片

耳朵上包含了全身的信息,搓耳朵可以把人体五脏六腑的阳气、精气都调动起来。

搓耳朵特别适合气血瘀堵的朋友们,把耳朵搓软了、搓热了,相应的经络也会慢慢疏通,心情也会更好。

方法:食指和中指夹住整个耳朵,然后上下搓,每天搓20-30下。然后把大指和食指相对,往上拉耳尖,往下拉耳垂。

图片

最后,为了方便记忆,白术再把阳虚体质的特点给大家总结一下。































体质辨识:阳虚体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容易感冒、腹泻,容易生湿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