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麟 · 夕阳秋色

 addlss 2021-10-29

嵇康有诗: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后来,顾恺之因诗作画,说道:“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画家作画,作具体的手挥五弦,有具体的形象。而目送归鸿,则重在神思,远非易事。

又,王摩诘诗: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宗白华也说,前二句可作一冷艳清奇的画来,但空翠湿人衣,则无法直接画在画上。即便刻舟求剑般画一人着湿衣服,也无法传达这两句诗的意味和感觉。

好的画家,可以去暗示这种感觉,却不能直接画出来,所以以这两句诗来补足。画和诗毕竟是两回事,诗中可以有画,但诗不全是画,甚至不是画。这种画外的诗意,诗中的画,却是这首诗是诗而不是画的部分。

夕阳秋色图

南宋 马麟 绢本 设色 51.3cmx26.6cm 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马麟有一小册页——夕阳秋色图,原应是左右蝴蝶装的小品册页,流传至日本后,被重新揭裱成上下组合,呈现一个画轴的样式。画中部是明显的接缝。

清晰可见的接缝

夕阳秋色图假想复原图样

画上夕阳爿爿,横在天外,水上点点飞燕掠过,树色苍苍,山头隐没在江雾中。

现在画作的上部,是宋理宗所书“山含秋色近,燕渡夕阳迟”诗两句。

取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陪王明府泛舟》:

花县弹琴暇,樵风载酒时。
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
出没凫成浪,蒙笼竹亚枝。
云峰逐人意,来去解相随。

宋理宗将颔联中的“鸟度”改为了“燕渡”。

马麟作画布局较其父更为空灵空盈。画中几丝水波与飞燕,横在最前,江雾盘绕,中不可见。而后面山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向远方,最后,由一抹夕阳远至天际,不单是画幅上下左右的空旷,马麟已把空间推向更远的纵深去了。

而同样,秋色易现,从古而近画者随手就来。画中草木简单,木叶寥落,秋意弥漫。

而何以点出“燕渡夕阳迟”呢。

像上图这样,太阳尚未落下,鸟度夕阳,度得正欢,一点也不迟,大可慢慢悠悠。

马远有小品《青峰夕霞图》,也是用色染夕阳,染得相当克制。在从唐至明清的画中,几无有画夕阳或霞光的画作,可以说马远父子为首列。他们爷俩知道怎么画夕阳,而且效果相当不错。画中是余晖将尽的光景,为的点出傍晚,而非白天,或者《华灯侍宴图》中那般的夜色朦胧。

马远御题山水册之青峰夕霞图

一抹残阳,残得非常克制,点出了日没山下已久,夜色将至——别在外面浪了,赶紧回家吧——点出了这个“迟”。

直观来说,画面呈现出“虚”,是要远大于“实”的,画中气氛营造得异常寥落和苍茫。

画中山景、林木的描绘略显趋于概念化,明显的老手所为。山水树石,是马家父子长项,而寓诗于画,亦是马家父子长项。诗有未达之境,画有未尽之意。而理宗所题诗句在这里,又点出了画中没有点明的画外之景画外之意。

有了这波操作,现在这幅画,变得可视,可思,可感了。

马麟应该对宋理宗说:多亏了有你。


非常感谢“中华珍宝馆APP”提供的《夕阳秋色图》。

PS:公众号改版后推送经常被淹没,记得点“在看”把它捞上来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