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讲讲我的一点小看法

 十步读财 2021-10-29
10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的正式落地。
新规的解读文章很多,十步就不啰嗦了。
这个事简单理解呢,就是银保监爸爸划了一条线,这条线以下的保险公司,暂时不能做互联网人身险业务。

显然,这条线还是蛮严格的,尤其是储蓄险业务,目前符合条件的只有21家公司。

平安,国寿,泰康,太保寿,新华,太平,人保寿,友邦,阳光,民生,国华,中美联泰,中信保诚,招商信诺,中宏,工银安盛,交银,恒安标准,中英,长城,光大永明。

为什么要划这条线呢?

先了解下中国的保险监管体系,简单说,哪个公司不行了,最后还有监管爸爸输血,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具体案例参见安邦~

但是,谁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奶一家两家还成,太多了肯定扛不住。

这是大背景。

另一方面,企业经营具有短视性,为了扩大业绩规模,流血割肉的事不少。但保险和其它商品不一样,它的“兑付”在后面。

尤其是储蓄险,动辄复利3%+的刚性兑付,一承诺就是30-50年,销售量小还好说,一旦大了,将来的兑付压力会很大。

所以,划条颇有难度的及格线,让不达标的公司到线下小范围销售,以宏观调控微观,规避风险,爸爸将来还能兜得住。

对我们有啥影响吗?

新规针对的人身险产品,有保障型和储蓄型两种。

1、保障型产品

影响很小,目前看只有9家公司存在被调整的风险:

百年人寿,渤海人寿,君康人寿,富德生命,珠江人寿,合众人寿,前海人寿,小康人寿,恒大人寿

其中,百年人寿已经连续两个季度风险评级为B了,只要本季度和下季度评级达标,明年仍能继续销售互联网产品。

这些公司里,热销产品有如下几款百年康惠保富德童宝保橙卫士康卫士1号

除了核保的特殊性外,这些产品都不算无可替代,如果不是正要 投保,没必要抢购。

还有好的消息,互联网重疾险投保不限制地域了

补偿型医疗险、失能损失险和医疗意外险的互联网产品,有地域要求。但分支机构少的公司,可以和其它保司或中介公司合作,扩大销售地域范围。

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2、储蓄型产品

我们整理了一下,大概有24家、60多款互联网储蓄型保险要被调整。

其中,一串的明星产品:天天向上、利久久、增多多2号、金生有约、京福颐年、百岁人生······

这些产品,都有这样的特征:收益高、刚性兑付、长期承诺。

结合前文观点,它们肯定在调整的范围内了。

这个调整,不一定是停售,也可能是从线上转到线下销售,只面向少数几个区域。

对我们的影响,买起来会很不方便。

这60多款产品,也不都是好产品。后续,十步会按不同类型,分别做出完整测评。

如果你了解每种储蓄险的特点,又恰好有这样的理财需求,不妨看看再做考虑。

最后,一个最近常被问到的问题,统一回答:

被“下架”的产品有啥问题吗?还是公司有问题?

“都没问题,都在银保监爸爸的管理和荫庇之下,具体原因前面我分析了,是宏观调控微观,避免未来的经营风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