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ature头条:中外科学家揭开中国“神秘木乃伊”血统之谜

 昵称535749 2021-10-29

中国生物技术网 

昨天 15:51

  北京时间10月28日,Nature新闻头条发表题为“DNA reveals surprise ancestry of mysterious Chinese mummies”的文章。

500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塔里木盆地出土的几百具自然保存的神秘木乃伊引起了国际考古学领域的关注,但他们的身份至今还是个谜。一些学者认为这些青铜时代的遗体是来自西部数千公里的移民,他们将农耕方式带到该地区。但现在,一项基因组分析表明,他们就是当地土著居民,可能通过什么方式学会了邻近群体的农业方法。

500

  2021年10月27日,发表在《Nature》上的这篇新研究中,来自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银秋教授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将这些早期中国农民的祖先追溯到大约9000年前生活在亚洲的石器时代狩猎采集者,而且他们似乎在基因上是独立的。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学会了以与其他群体相同的方式饲养牲畜和种植谷物。

500

  该研究共同通讯作者、哈佛大学的分子考古学家Christina Warinner说:“这项研究暗示了人类迁移方式的差异,以及思想是如何随着人口传播的。”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考古学家Michael Frachetti表示,这一发现表明,文化交流并不总是与遗传关系相伴而行。这些人仅仅是互通往来,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要结婚生子。

  完美的保藏环境

  从20世纪初开始,这些木乃伊在属于所谓小河文化的墓地中被发现,这些墓地散布在中国新疆地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500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考古学家Alison Betts说:“沙漠是地球上最恶劣的地方之一。在那里,尸体被埋在用牛皮包裹的船形棺材里。沙漠中炎热、干旱和含盐的环境自然地保藏了它们。所以他们从头发到衣服的一切都完好无损。在这项最新研究之前,我们对这些人的身体状况已了解得足够清晰,但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在那里。”

500

  她补充说,这些被埋葬了2000多年的木乃伊可以追溯到新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古代社区正从狩猎采集者转变为农民。

  一些后来的木乃伊被埋葬在与西部文化相似的毛织品和服装中。坟墓里还有小米、小麦、动物骨骼和乳制品。这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特有的农业和畜牧业技术的证据。使得此前的研究假设这些人最初是从西部迁移过来的,他们经过了西伯利亚、阿富汗或中亚。

  在这项最新的研究,研究人员从木乃伊中提取了DNA来试图验证这些观点,但他们没有发现支持这些观点的证据。

  他们对生活在4100年至3700年前的13个人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这些木乃伊是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墓地的最底层发现的,另外还有5具来自新疆北部数百公里外的木乃伊,他们生活在5000年至4800年前。

  然后,研究人员将这些木乃伊的基因图谱与之前从世界各地100多个古代人群和200多个现代人群中测序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

  两个群体

  他们发现,新疆北部的这些木乃伊与生活在大约5000年前的来自中亚阿尔泰山脉的青铜时代移民共享部分基因组,这支持了早期的假设。

  然而,来自塔里木盆地的13个木乃伊并没有共同祖先。

  该研究共同通讯作者、首尔国立大学人口和进化遗传学家Choongwon Jeong说,他们似乎只与大约9000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和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北部的狩猎采集者有关。新疆北部的个体也有一些这样的血统。

  由于在塔里木盆地墓地上层最年轻的木乃伊旁边发现了乳制品的证据,因此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些较年长木乃伊牙齿上的钙化牙斑,以了解奶牛养殖的历史。在牙斑中,他们发现了来自牛、绵羊和山羊的牛奶蛋白,这表明即使是这里最早的定居者也消费乳制品

  Warinner说:“这些创始人口已经将乳制品畜牧业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但Betts说:“这项研究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即小河文化的人是如何获得这些技术的,从哪里以及从谁那里得到的?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相关链接:

  https://www./articles/d41586-021-02948-y

  https://www./articles/s41586-021-04052-7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