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岁女孩患抑郁症,竟因数学老师太漂亮:孩子也这么外貌焦虑了?

 KaDa故事 2021-10-29

封面出自绘本:《大鲸鱼玛丽莲》

前两天在热搜上,看到了一则颇让人匪夷所思的新闻:

一个9岁的小女孩被诊断为抑郁症。

而引起抑郁症的原因,居然是数学老师长得太漂亮了,孩子产生了自卑心理…

新闻出来后,评论区或调侃或感慨,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

但我们仔细看了看新闻,发现“老师漂亮”最多算是个诱因,孩子过度注重外表的真正症结,其实还在家庭教育上。

在这个鼓吹“颜值即正义”“ 看脸的时代”,不仅女性普遍产生了容貌焦虑,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同为“社会人”的孩子。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能怎么帮孩子正确地看待外表?又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观?

1

「容貌焦虑」正在日渐低龄化

说实话,如果不是这次新闻,我都没有意识到容貌焦虑已经如此普遍,并且不断地往低龄孩子渗透。

各大电商网站上,儿童化妆品的生意火热。

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5000万儿童使用化妆品。预计2024年年底,该市场价值将达到1500亿元。

在视频网站上,还出现了一些“小学生美妆博主”

她们打着#全网最小博主在线授课#、#跟小学生学猫咪妆##冰雪奇缘妆#的tag,化妆手法比很多大人都娴熟。

整容年龄也在逐年下降。

每年一到寒暑假,就有大量学生扎堆整容。其中很多都是家长主动带着孩子前去咨询。

江苏某妇幼保健院称:“接过的最小咨询者仅有8岁。”

如此让人瞠目的数字背后,看起来是家长思想前卫,解放孩子爱美的天性。

但真正反映出来的,是家长对容貌的单一标准,和生怕孩子颜值上落于人后的过度焦虑。

2

杜绝容貌焦虑

是不是要制止孩子「爱美」?

的确,孩子爱美是一种天性。

很多小女孩到了3、4岁,会喜欢涂抹妈妈的护肤品,偷穿妈妈的高跟鞋……

男孩子也是一样,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倾向,知道什么衣服更好看,哪个女同学更漂亮。

这个阶段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审美敏感期”——多发生在2.5到5岁之间。

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写到:

审美的敏感期是螺旋式发展的,会从对自我形象的要求完美,上升到对环境、对内在气质、对艺术品质追求完美等。

幼儿时期出现的审美意识将影响他一生的气质和审美能力。

所以,我们可以有意地去引导:

1.尊重孩子的爱美之心。

千万不要矫枉过正,刻意贬低外表的作用、故意给孩子“扮丑”……因为一味的打压,只会限制孩子的审美发展,甚至导致孩子自卑、缺乏自我认同。

更好的态度,是尊重孩子对美的向往,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决定自己的日常搭配。

当然啦,化妆品这种明确对孩子有害无利的,还是要尽量少让孩子接触。

2.引导孩子形成多元的审美观。

我们不否认颜值的确是一种优势,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

美是多元的,不要活在别人的审美标准里。

繁花是美,凋零也是美;

萌芽是美,沧桑也是美;

圆满是美,缺憾也是美;

浓墨重彩是美,风轻云淡也是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美。

陶虹曾经在节目中分享过一个故事:

女儿小时候有一天回家后哭,说她们班同学说她长得丑,于是陶虹对女儿说了这样一段话☟

当她给出这样的答案时,女儿又开心了起来。

而且,美不仅仅在于外表,好的修养和内在的力量同样是一种美。

日常生活中,当孩子愿意分享、乐于助人、独立完成什么事情,我们都可以告诉他“这样的行为很美”。

咱们做家长的也要时刻注意,不对别人的外貌评头论足,不对自己的缺点吹毛求疵……这些都是给孩子一种好的示范。

当孩子能够不含偏见、不用单一标准去看这个世界,他对美的态度就会更超然,也就不容易陷入焦虑。

3

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拥抱另一种美

其实,孩子过度关注外表,还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精神世界的匮乏

因为当我们精神世界丰富的时候,更容易构筑一个稳固的自我——这样的话,即使我们依然会在乎自己的外貌,但它不再会是我们所有的情绪开关、自信来源。

我们的眼界会更开阔、内心会更丰盈——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更加宝贵的美?

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也是对抗容貌焦虑一种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

阅读会打开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很小,但书本里的世界很大。

当孩子通过阅读走入更广阔的的世界,不仅知识面会更广、眼界会更高,看待问题的时候,角度也会自然变得不一样。

阅读让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家蒋方舟曾说:“一个人如果不看书,那么他的价值观就会由他身边的人决定,因为他没有别的输入途径,只能模仿身边人,周围流行什么,就跟随什么,永远找不到自己。”

但当孩子阅读的时候,不仅会听到更多的声音。而且这种差异,会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去理解、去领取、去辨别、去思考。

当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会逐渐成熟,也就更不容易被一些外在的声音所“绑架。”

阅读为孩子提供心灵的养分。

不管是童书或者是文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阅读可以一直给孩子提供养分。

比如小的时候,绘本《我喜欢自己》、儿童文学《绿山墙的安妮》……让孩子乐观积极地看待自己、接纳自我。

等大一些,《简·爱》里的对白,同样会让孩子振聋发聩: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

你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充实!

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

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的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当孩子的精神世界日渐丰富,外貌对于他的困扰会越来越少。

孩子也可以更加关注内在的发展,更好地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