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鉴定:看看什么是“一眼假”!

 随心插柳 2021-10-30


近日不断接到藏友交流,发来一组古玉图片,许多无法用一句话概括,只能说'不看好'或'一眼假'等;但如此交流藏友并不能有所获益,在征求一位藏友的同意后,以其收藏的古玉作为分析对象,说说为什么是'一眼假';在此十分感谢该藏友的支持。

以下是藏友发来的图片:

图片

藏友提供

看这两组图片,分别代表了2个造假重灾区,一个是红山,一个是战汉;这2段时期都造假泛滥;究其原因,红山是玉器的起源,战汉是玉器的巅峰,此2者皆为爱玉之人所神往,受众甚高!

有人喜欢就会有'利益'趋势,有利益就会存在'造假',简单的道理!

那么?藏友是否问过自己,为什么会屡屡被造假者所得逞,自己为什么会屡屡中招呢?这种心理分析,将会在以后分享自己的'吃药'历程。欢迎关注交流。

下面从技术层面分析一下藏友的藏品,一眼假,假在何处。

图片

造型莫名奇妙

第一问:这是什么器形?属于造型怪张,毫无美感。

第二问:玉料本身美吗?熟旧吗?

你要知道,红山文化属于'巫玉、神玉'时代,人们用玉代表身份并与神灵沟通,这样的玉料、这样的造型,神仙会不高兴的!

图片

藏友提供

藏友可能以为是'黄玉',看照片我不可断,但感觉密度一定不高,也没有'硬度';藏友如果能够从'造型'上鉴定为赝品,请注意总结此玉料的造假特征。

图片

不要被一个“鉴别点”迷惑

注意这个玉料的'侵蚀孔',真的侵蚀是外小内大,侵蚀在工之上;这样的侵蚀孔很有迷惑性,藏友往往仅看到一点便以为是真品,此想法往往容易走眼;此玉料的也有'迷惑'性,具体因未上手,不妄言;仅从'造型''包浆光气'此物不真!关于'光气'的培养,请藏友多看馆藏,培养眼力。

图片

图片

机器工“深浅粗细一致”纹饰组合乱无章法

图片

龙软凤粗,皇帝很生气

一眼假的社会现象理解:战汉时期,诸侯争霸,玉皆为王公贵族所用,若不是陪葬品,必是好料好工(工也有偏弱的),以玉来彰显身份,此等玉怎能为'王'喜欢,不喜欢是要杀头的!

结束语:以上皆是'一眼假'遍地是的假玉,分析的对与错,可供大家讨论,在此再次感谢该藏友的大度,希望本次分析能对你有所帮助,建议你还是'多看少买'!

古玉的发展史其实以人们对'美'的追求为推动力的;不美的'玉'即使'真'也要'莫伸手',用审视的眼光看自己的藏品,每一块玉都是你不断进步的阶梯才好,万万不可总在一个地方跌倒|

下面看这件:

图片

本人吃的“药”,玉藏友同出一路!

在万千赝品中,两块一样的赝品偶然邂逅,也是缘分!与友享,搏一笑!

我吃的药多了,你算老几!

吃药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