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的样子74】詹胜利:打牙祭

 开心明智 2021-10-30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打牙祭

詹胜利

呱呱。呱呱。

听到阿强发来的暗号,我们悄悄钻出被窝,蹑手蹑脚溜出了寝室。

我们猫腰来到菜园,在偏僻的角落翻墙而出。这是我们再三踏勘,事先规划好的路线。

呱呱。呱呱。

阿强又轻轻地叫唤了两声,把带来的竹夹、火钳与提桶分发给我们。我们商量了一下,分成两个小组行动。

星星也厌烦了天上的生活,纷纷降落到田野、山岗,在茂盛的草丛里,在稀疏的树林间,在我们的身前身后,自由自在的飞,闪着蓝色的光。

我们走在田埂上,似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我们轻手轻脚,生怕惊扰了它的美梦。

冬眠过后的泥鳅、黄鳝从洞里钻出来,借着夜幕的遮掩,游到浅水的泥滩上,呼吸清凉的空气。

我打着手电向水田搜寻。看见泥鳅或是黄鳝,就悄悄伸出竹夹。我的手法快、稳、准,泥鳅、黄鳝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成了桶中之物。从小跟着哥哥照泥鳅,我早已经是个行家里手了。

同学阿灿很是羡慕,屏住呼吸试着夹了几次,不是时机没把握好,就是没瞅准目标,让泥鳅轻易逃走了,留下一片混浊。他把竹夹递给我,心甘情愿地拿起提桶,亦步亦趋紧紧跟随。

照完一块水田,我们就和阿强他们碰下头,谈笑几句。然后分开,继续搜寻。两小时过去了,我们把收获并到一起,竟有了小半桶。我们很高兴,明天可以好好打一顿牙祭了。餐餐吃水煮白菜,嘴巴早淡出鸟来了。

夜已深。月亮出来了,皱着眉头四处张望,是不是在找寻那些下凡的星星?

阿强的家就在附近,我们把工具放好后,又悄悄地返回学校的菜园,从偏僻的角落翻墙而入,蹑手蹑脚溜进了寝室。我们庆幸,没有被巡查的保安发现。

次日中午,几个要好的同学,按照事先的约定,下课就跑去食堂打好米饭,阿强回家拿菜锅和泥鳅,阿灿去买豆腐,然后一起到马鞍山的水塘边野炊。

我将收集来的课堂作业本,整理好后送到班主任罗老师的办公室。正准备离开,罗老师叫住了我。我惴惴不安起来。她盯着我看了一会,小声地问,今天上课心不在焉的,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脸倏地红了。作为学习委员,她最关爱的学生,我从没对她说过半句谎话。我嗫嚅几次,还是说出了我们的计划。

罗老师站起来,拍拍我的肩膀,不容置疑地说:“带我去看看。”

我垂头丧气,像个出卖朋友的小人,心里很不是滋味。要是罗老师揭发我们违反校纪,轻则通报批评,重则警告处分。

我们出了校门,穿过一片稻田,爬上了马鞍山。在凹型山口,我们远远瞧见,炊烟已经升起来了。阿强阿灿他们围坐在一起,一边烧火,一边唱起了快乐的歌。

罗老师突然停住脚步,对我说,她不过去了。又嘱咐我道,一定要记得把火扑灭,避免引起山火。

我一怔神儿,罗老师已转身下山去了。

泥鳅钻豆腐这道菜,味道鲜美、汤汁腻香,同学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强颜欢笑,心怀忐忑,不敢多语。

一天过去了,二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我担心的事终究没有发生。我心中的石头落了地。罗老师保守了我们的秘密。

我不知道的是,罗老师曾在我们离开后,又悄悄地去了趟马鞍山,把我们留下的痕迹处理干净。

这日,罗老师上完课后,微笑着问:“同学们,我向学校申请了一块菜地,有愿和我一起来打理的吗?”

同学们纷纷报名。看着老师期待的目光,我和阿灿赶紧举起了手。

罗老师的菜地,就在菜园的西北角,靠近小池塘的边上。

开始的时候,只有两种同学享有和这块菜地亲近的“殊荣”。一是贫困生,罗老师会和他们一起锄地,种下一些时令蔬菜,一起在她狭小的教师宿舍烧饭做菜,打打牙祭。二是犯了错误的同学,罗老师的处罚不是批评、不是写检讨,而是让他课后去菜地拔草。

菜地肥沃,草也茂盛,菜地的草拔了又长,长了又拔。拔过几次之后,犯错误的同学越来越少;主动来锄地、浇水、拔草的同学却越来越多。在这劳动过程当中,我们读懂了“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的哲学道理,也逐渐明白了罗老师的良苦用心。

几年前的教师节,我曾在一篇散文《八月桂花香》里这样写道:“她就像这桂花一样,静静地绽放,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激励着我们成长。”作为饱受恩泽的学生,这既是我的肺腑之言,也是同学们共同的赞美。

2018年春节,央视的一档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唱响荧屏,当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苔》这首诗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奔涌了出来。我想起了罗老师,想起了那块小小的菜地,想起了我们稚嫩的青春岁月。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跟着电视轻轻吟唱,我仿佛回到了初中那段美好时光。

今夏同学聚会,谈到三十几年前的校园趣事,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菜园,提起罗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小菜园基本上从校园里消失了。但与它的点点滴滴,仍在我们的记忆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作者简介】詹胜利,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南方周末》《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大众卫生报》《岳阳晚报》《小学生导刊》《少年诗刊》《少年时代》《莫愁·小作家》《小十月》《巴渝儿歌》《长河》《诗歌周刊》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