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红了,我很心疼

 .涛声依旧. 2021-10-30

Image

10月20日,中国北京,冬奥会第一支火炬已经点燃。奥运脚步临近,以98后、00后运动员为主的国家队,正统一集训着。
与此同时,南半球美洲大陆最南端,距离北京约20000公里的智利,却有一位26岁的北京小伙正独自训练,只为赚取一张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入场券。
他叫张嘉豪,1995年出生,上个月刚在国际滑雪联合会FIS系列积分赛智利站比赛上夺得1金1银2铜的好成绩。
但想要圆梦明年2月举行的北京冬奥会,他面前还横亘着的是11月中旬的欧洲杯,还有一场世界杯。
没有团队、没有保障、没有钱……一切看似天方夜谭,但张嘉豪还是决定试一试。
奥运火炬传到北京的第二天,我们隔着11小时的时差,跟他聊了聊近况。
一个人为了梦想有多拼?或许在他身上能够能找到答案。

Image

在人们的印象里,国家队运动员往往有着统一的组织、团队,通过成绩不断证明自己,最终站到冬奥会的舞台。

但也有运动员一个人出征备战。
 
国际滑雪联合会规定,奥运资格周期内,滑雪运动员至少得参加一站世界杯赛并拿到50个积分,且在国际雪联排名前30名。

26岁的张嘉豪,看到了机会。

Image

张嘉豪

但目前,他必须在下月在欧洲杯预选赛取得前3名、世界杯取得前30名,才能攒够积分,得以拥有站上冬奥赛场的资格。
 
26岁,体能和天赋都已不占优。首次征战世锦赛就斩获2金1铜的天才少女谷爱凌,今年刚满18岁;上半年在国内锦标赛分别取得两个项目冠军的夺冠热门选手苏翊鸣,正好17岁。
 
天才运动员的17、18岁,却是张嘉豪刚接触滑雪的年纪。

9年前,他17岁,还在酒店当一名面点师,因为热爱,他半路出家,花了5个雪季刻苦训练,摔断过四肢、两次肺部摔伤、多次脑震荡,用血泪的积累,从零基础蜕变为国内一线滑手。

Image

张嘉豪在智利训练

最近张嘉豪越来越害怕受伤。冬奥临近,他没有医保、没有翻译、没有随行,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训练备赛,一旦摔伤,不但要背负高昂的治疗成本,还会亲手打碎自己期盼了九年的冬奥梦……

 
从普通社畜到驰骋雪场,张嘉豪备战冬奥的过程,像极了《追梦赤子心》的歌词。26岁这年,他正朝着梦想、拼命地燃烧。

追梦赤子心 音乐: GALA - 追梦痴子心 来自QQ音乐


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
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会去
我想在那里最高的山峰矗立
不在乎它是不是悬崖峭壁
用力活着用力爱哪怕肝脑涂地
不求任何人满意只要对得起自己
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
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
也许我没有天分
但我有梦的天真
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
也许我手比较笨
但我愿不停探寻
付出所有的青春不留遗憾
向前跑 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
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
继续跑 带着赤子的骄傲
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吧
有一天会再发芽
未来迷人绚烂总在向我召唤
哪怕只有痛苦作伴也要勇往直前
我想在那里最蓝的大海扬帆
绝不管自己能不能回还
失败后郁郁寡欢
那是懦夫的表现
只要一息尚存请握紧双拳
在天色破晓之前
我们要更加勇敢
等待日出时最耀眼的瞬间
向前跑 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
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
继续跑 带着赤子的骄傲
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为了心中的美好
不妥协直到变老


《追梦赤子心》歌词

Image

蔚蓝的天,洁白的云,云和雪连成一色,身穿亮色滑雪服的少年脚踩一块雪板,腾空而起,又稳稳落地,白茫茫的一片雪野中,身影飘飘若仙。

速度越快,越轻巧的动作需要越扎实的基本功。单板滑雪是一项同时依靠实力、运气和机遇的极限运动。国外,职业滑雪运动员从4岁开始训练,16岁前已经达到运动巅峰。

今年开春,不满17岁的苏翊鸣完成了中国单板滑雪历史上首个Cab 1800(反脚外转五周1800度),全球能完成这一动作的滑手不到15人。

26岁的张嘉豪并不在这些年轻人中。

张嘉豪在国内训练

17岁才开始滑雪,目前张嘉豪最稳定的动作是BS1260(滑雪中等偏上难度动作)。他有天赋,却不是“全红婵”式的神级天才,也没法在以98后、00后小选手为主的国家队里展露头角,只能自己单干。

他的冬奥梦注定只属于他一个人。这场梦孤独、焦虑,充满着信息不对称的虚无感,除此,张嘉豪还不得不持续分神去赛场外,处理更多事情。

决策去智利是一场豪赌。今年初,张嘉豪开始备战洲际杯比赛,7月,他按照制定的计划准备前往智利的签证,却得到了比赛可能取消的消息,因为当地没有雪。

这种情况,去也不一定能比,但一去智利就得隔离10天,回到中国又隔离21天,来回的费用不但白花,造成的时间差还极可能会影响去其他国家的比赛。

张嘉豪不得不慎重考虑,罗列了三四种备选解决方案。最后他还是决心拼一把。

8月15日,张嘉豪从北京出发,前往智利参加积分赛。隔离期间,滑雪场还在人工造雪,比赛前一天,场地才做好,他没有适应场地的机会。

身为唯一的中国选手,他没有发怵,顺利获得单板滑雪大跳台金牌、单板坡面障碍技巧银牌和其他两个项目的铜牌。

Image
张嘉豪获得金牌

国际滑雪联合会的官网排名显示,目前张嘉豪排在中国单板男子滑雪运动员大跳台项目的第三名。下个月,他将前往荷兰参加第二场积分赛,如果能拿到前三名,就能去美国参加世界杯。

这是他挣够50积分的重要比赛,如果世界杯再拿到前30名的成绩,便可以获得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资格。

因此,接下来三个月相当关键。但他整体心态尚可,“我一个做面包的,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已经很满足了。”

Image

1995年,张嘉豪出生在北京,小时候就爱滑冰。奶奶形容他滑滚轴时跟飞似的,摔伤了也不怕。

十七岁时,他从职校毕业,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五星级酒店的实习西点师。

“上班盼下班,下班盼休息,休息盼发工资”的工作,让这个爱玩的北京小孩有些坐不住,下班后便通过轮滑结识了一群玩极限运动的朋友。

2012年冬,张嘉豪发现自己有位好友发了动态,是一则玩单板滑雪的视频,顿时觉得这运动太酷了,“我也要学这个!”

看着酷,玩却并不容易。2013年1月,第一次和高中同学去南山滑雪场,张嘉豪就“摔成狗”,站都站不起来,但在洁白雪场上追求速度与激情的快感,深深地吸引了他。

第二天,他又去了雪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Image

实习期每月工资1200元,8天周末的雪票得花800块钱,除去100块钱公交卡、100块钱电话费,只剩下200块钱。

为了省钱,张嘉豪只在家里吃饭,每天下班后就守在高速路口,蹭朋友的车去昌平雪场滑雪。碰到专业队在训练,他还会带上自己烤的面包,向对方求教。

一切付出只是因为,他热爱滑雪。每到滑雪场,他可以不吃不喝,甚至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只为挤出时间多滑几次。

Image

做面点师时的张嘉豪


后来,朋友给他介绍了一家季卡只要三千多元的室内滑雪场,张嘉豪便有理由天天去滑雪了。

19点上班、7点下班,晚上在五星级酒店西餐厅制作转天的下午茶点心,白天就在雪场玩命练习空翻技巧,或者去做力量训练。一天,他只在往返滑雪场的车上眯四五个小时。

那段时间,张嘉豪变成了“滑雪痴”。他疯狂地积累着“雪时”,常边走路边比划动作,想立刻赶往雪道练习。有女孩约他看电影,也被果断拒绝了,因为得去滑雪,“看电影太浪费时间”。

一次,张嘉豪连续3天没有睡觉,晕倒在了后厨。朋友心疼又好笑,说他是个机器人,而在一些同事眼中,他就是一个“雪疯子”。

这是第一次,却不是最后一次,张嘉豪被说疯。

Image
张嘉豪

Image

一个雪季过去,张嘉豪可以飞跳台了。

刚开始,他总看着滑雪大神们发在网上的视频练习,后来身边有了“雪友”,就和兄弟们互相切磋、学习。

但隔天在雪场遇到专业运动员,他才知道除了滑雪,运动员们还会做体能训练。他集资买了蹦床训练,也开始去健身房锻炼体能。

自学成才的路很难,他决定咬牙坚持下去。

张嘉豪飞跃跳台


2014年,张嘉豪在凯宾斯基酒店当西点师的工作转正,工资涨到了3500元。经济状态有改善是好事,但没日没夜的训练,身体伤痛也随之而来。

单板滑雪一直以来就是一种极具张力的极限竞技运动。大跳台数十米高,U型池的地形也颇为曲折,选手们脚踩滑板冲向空中后,像风一样自由。那几秒钟,他们可能完成惊为天人的技术动作,也极有可能失控、直直地摔向地面。

因此,受伤对张嘉豪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比感冒发烧还频繁。

接受「最人物」专访时,他回忆,滑雪9年来,自己参加了近60场比赛,小伤无数,腿和手记不清断了多少次,还有几次脑震荡,不得不住院动大手术。

更严重的是有一次,跳台动作做完,他四脚朝地、被重力拍到了地上,医生检查是肺部有一处破口、进了气 ——换句话说,就是内脏被生生摔破了。

但张嘉豪还不老实,总是身体还没好全就溜出去训练。

有次南山公开赛上,他摔断了两只胳膊,转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伤筋动骨一百天”,但他躺了10天就带上装备去了雪场,雪场的人看到他惊了,“这哥们儿疯了吗?”

Image
多年后,张嘉豪与朋友重聚南山滑雪场

2017年的一次经历也足够疯,他在训练时把一只脚摔骨折了,医嘱两个半月拆石膏、半年后再运动。结果张嘉豪第五天就把石膏拆开了,三个月后直接站上了跳台。

他最近的一次大伤是三年前。当时,张嘉豪正在新西兰的蹦床上做三周后空翻的辅助训练,起身时身体往前带了一下,落地后脚直接掰了过去,把腿摔断了。

一个月能下地,又半月后,才可以走路。再等了一个月直接开始滑雪,到了腿摔断后的第四个月,他又开始比赛了。这段静养的过程,他不得不心急地调试着自己的韧带和力量,重新将身体感觉恢复到竞技状态。

因此,每次受伤,张嘉豪想的都不是恐惧,只是担心会有几个月滑不了雪了。

张嘉豪在智利比赛

一般来说,滑雪时坡越陡、下滑的速度就越快。运动员在高山中回转,往往会有130到140迈的速度,这时在高点往下望,是一望无际的白,又冷、又静谧。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身体往往会自我保护地说“不”。

但张嘉豪觉得,超出能力、认知范围后,人才会感觉到恐惧。

“不可能生下来就会玩滑板的。”他对滑雪,始终很有耐心。“尝试一个新动作,没有考虑危险性,直接就上了那是鲁莽;摔过后害怕了,还敢上跳台,那就是勇敢。”

张嘉豪反复练习滑雪技巧

刚学滑雪的两年,他越来越能从这项充满挑战的运动中获得快乐,一是想尽办法实现自己目标时过程里的快乐,二是挑战成功后的喜悦,他在这种连贯性的快乐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后来,为了把自己的训练成果展现给大家,他开始报名参加专业比赛,并在截止时间之前疯狂努力。很快,这份付出有了回报。

2014年,张嘉豪在一项国际赛事中拿到名次,把一张300美元的奖金支票带回家,贴到了客厅墙上。

2015年1月10日,他参加第十三届红牛南山公开赛获得国内组第二名,拿了8000元奖金。

Image

2015年7月31日,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消息传来,张嘉豪特别激动,给自己埋下一颗要在家门口参加冬奥会的梦想种子。

也就是这段时间,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决定辞职,用更多时间训练和参加比赛。

2016年,他参加在鸟巢举办的沸雪北京世界单板滑雪赛,在足有20米的跳台上做出了内转720度的动作,引得全场欢呼,拿到了中国滑手中的最好成绩。

Image
2017年单板滑雪全国锦标赛,张嘉豪获季军

虽然在奔向冬奥梦的途中,一路披荆斩棘,但张嘉豪的信念却相当简单。

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做面包的,不是专业运动员。其实就是想知道自己竭尽全力,最终能到什么程度。

Image

张嘉豪的心中,有一片沸腾的雪。但最近,他越来越小心,不敢让自己受伤。

2018年11月,沸雪北京站比赛的前一天,张嘉豪因为热身不足意外摔伤,肺部的疼痛让他不得不退赛。临近北京冬奥,他深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宝贵。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备赛,摔伤了都没人抬,一旦有事,就没有了'一个人的冬奥梦’,一切就真的都结束了。”

Image

他极度渴望争取到北京冬奥的参赛资格。打好每一场比赛、统筹好签证和航班的时间,争取挣够积分回国,隔离结束后正好赶上2月初的开幕式,这是张嘉豪最大的愿望。

今年,他的状态不错,不仅获得战马南山公开赛pro挑战赛冠军,还是国内首个在雪上完成后空翻两周的单板滑手。

9月,智利站结束后,张嘉豪留在当地训练了一个月。他严格执行着教练制定的体能训练计划,确保到下个月近比赛的那一个星期都是自己最好的状态。

原本是一个人的冬奥梦,但10月15日,一则张嘉豪的短视频采访走红,各家媒体也开始关注报道,这个梦开始热闹了起来。


但他的困难并没有减少。他的护照已经寄回国内的大使馆,他正在等签证下来,才能去买机票、规划到达荷兰的时间。荷兰积分赛顺利,才有机会统筹去世界杯的事宜。

这个过程充满着时间的困难、钱的困难、身体的困难、动作的困难……

但张嘉豪笃定地说,只要有想把事做好的心,一切都不是困难。

“无论是创业、高考还是滑雪,困难都是差不多的,如果打心眼里想把这事做好,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信念是第一位的,最后才是技术层面的东西。”

张嘉豪在智利训练

他不觉得自己是天才,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其实是放下了其他一切、选择理想而换来的。在他看来,“自律”应该倒过来说,是“律自”。

他也不喜欢熬心灵鸡汤,只认为自己是因为热爱,才能在苦练中熬过伤病,以及物质上、战术上、体能上的其他困难,积累着一次次比赛的胜利。

就连被问起最关心的“到底能去冬奥会吗”,张嘉豪也相当沉着。他觉得,“蚂蚁”也有蚂蚁的办法。

“有句俗话是'大象很难踩死蚂蚁',即便困难再多,蚂蚁只要走得准、躲得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是没有问题的。”

他觉得,冬奥在即,圆梦的大方向已经放在了明面上,就是看谁干不干了。

“这件事不在于谁聪明不聪明、谁有多么舍得花钱,只关乎一个人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怎么去付出,这是最重要的。”

Image
在智利获得金牌后,张嘉豪与国旗合影

明显的,张嘉豪很矛盾。生活上,他一直在攒,省吃俭用、攒出买滑雪设备和参加比赛的钱,然后一场一场攒积分,这是他的紧;

赛场上,他却大开大合、不断挑战新动作,并坚持孤身一人向北京冬奥的参赛资格发出挑战,不计成本、不计代价,这,又是他的松。

感性与理性也同时在他身上并存。爱上滑雪后,张嘉豪调侃,自己一直把脑袋放一边,只要没死就再装上。

朋友形容他完全是油门一路轰到底、全凭仙气撑着,这是极为感性的行为;但一个人辗转世界各地比赛,在微薄的收入里省出滑雪费用,再去计算隔离、签证的时间,这必须依靠一个逻辑缜密的大脑。

追梦途中,张嘉豪其实是在理性地发着疯。

他用理智压掉可能崩溃的情绪,却一直不计成本做着感性的投入,为了梦想,在26岁这年不顾一切地燃烧。

因此,他“一个人的冬奥梦”才能这么打动人。

Image

去年,张嘉豪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运动健将称号,由此今年有了去北京体育大学进修的机会,这段时间正在上网课学习相关知识。

曾经,他没能上大学,阴差阳错的,滑雪让他圆了高等学府梦。

Image

今年夏天,张嘉豪收到了北京体育大学的入学录取书

至于冬奥相关的更远将来,他说,早已无畏于结果。这场漫长的马拉松已经快到终点,“我就想全力以赴,然后看看我能做到什么样子。”


通话最后,张嘉豪向我们介绍了一下自己从事的单板滑雪项目。语气从一开始的严谨,到最后变得有些痴迷。

滑雪,就是他梦幻的世界。

“这是一项非常自由、非常炫酷的运动。当你踩上雪板的时候,会有一股无与伦比的刺激感和优越感,有时,你会感觉像鸟一样在飞。

它会带你去到很多的地方,去到各种的雪山,去到不同的地形。它会让你认识很多的朋友。它会让你更加坚韧、更加坚强。它会让你特别的快乐,会让你忘记工作的那些烦恼,还会让你找到生活的意义…… ”

怕自己说宏大了。语段末尾,张嘉豪从对滑雪的喜爱之情中短暂地脱离了出来,有点羞涩地笑了。

张嘉豪在智利训练

Image

近期,张嘉豪的故事登上微博、抖音热搜后,很多网友都非常感动。

和他们一样,“有梦就拼 ”“燃爆了”,是我们之前对这位单板滑雪运动员先入为主的印象,但谈话中我们却在他身上,捕捉到了内在的沉稳和执着。

踩板飞出、做出漂亮的技巧后,用动量摆脱重力,平稳着陆。滑雪时,人们必须集中精神,只想着下一步如何发生。


实际上,滑雪者的快乐就来自于此。他们享受的是挑战的过程,任何比赛和任何冠军都是锦上添花,不是目的。

因为滑雪的目的本就是滑雪。

一名微博网友说,张嘉豪的存在,深深打脸了那些说滑雪是“家里有矿”的孩子才能玩的人。

穷有穷的玩法,富有富的玩法,单板大多都是野路子出身,能走多远,取决于选手坚持多久的训练、有多少热爱,以及有多少天赋和幸运。

也是因此这个“追梦赤子心”的热血故事,有着更加隽永的意义。


张嘉豪17岁才第一次滑雪,谷爱凌、苏翊鸣在17岁已经达到了运动的巅峰状态,但他们现在都在为了北京冬奥的赛场,没日没夜地努力。

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时区,在任何时间实现梦想都来得及。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他记得,在欧洲奥地利训练时,有次连下了三天大雪,雪层堆积到了一米。上山后感觉简直不像滑雪,而是冲浪。

清晨,白云落在雪山上,视野开始模糊,不分清哪里是云,哪里是山上的雪。

太阳出来后,视野变好,他驾驭着雪板,滑过那片白茫茫的雪,行到哪里,哪里就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特别爽。”他说。

张嘉豪给大家的一些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