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强读书输出,尽量把输读得深刻些 ...

 昵称VXyCk 2021-10-30
----阿拉丁956

今天,看到2则关于阅读方面的文案,一是杨绛先生关于钱钟书先生读书的碎片文案:说钱老读书时,特别善于做读书笔记,有些书的读书笔记大体与书籍同厚度,有的更甚。钱老通过大量的输出笔记,把书读深、读精。二是一位友友关于如何提高阅读效率的视频。看后有点点体会:

近一年来读书,注重阅读的体验感,对于输出,忽略不少甚至只是偶尔心血来潮有一点点。其实,根源大多来自于为了完成读书目标而读书,动笔头概率确实少了许多。


之前对费曼读书笔记还是蛮上心的——既有摘抄,也有归纳,还有结合个人体会的小结。读书效果自然是好很多。后为了方便储存,使用了【墨记网页版】;的确也带来了不少便利——检索方便、分类清晰。但人一下子感觉懒惰了不少。至少在动笔头惯性上阻抗不小,整个人好像一下子变得不是太追求读书效果了。

曾经一段时期特别钟情思维导图,这点对读书的帮助更大。想想当年每年约100张的思维导图,也是蛮佩服自己。可现在有点不喜欢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概括书籍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太花时间、太耗精力了。

现在的我,好像已经缺失斗志,除了年纪大这一客观因素之外,有时候甚至觉得精读书籍对自身意义不是太大了。以前可以卖弄卖弄,现在连卖弄也失去了兴趣。老了,十之八九是真的老了。

无论如何,书依然继续读,不然,更无趣了。


输出,需要克服惰性,需要微微修正前期的阅读方法。他山之石,拿来主义,多爽。阅读之时,抖动笔头也可加深阅读的理解,何乐不为呢?

知道不妥,就积极主动善于修正。既然读书,就尽量读得好一些,仅此而已。



2021年10月29日星期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