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 1).生长育肥阶段,饲喂5%发酵麦麸 + 2%酵母培养物,可以改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对肠道健康指数也有正面影响。 荷兰泰高营养 加拿大艾尔伯塔大学 4). 给断奶仔猪饲喂42天不同的纤维来源(甜菜粕 vs. 大豆皮)和不同的油脂来源(大豆油 vs. 精选白油脂),发现大豆皮组比甜菜粕组有更好的料肉比和肠道菌群;而相比精选白油脂,大豆油组在第一阶段(0-2周)料肉比有所改善,但到后面则无差异了。 丹麦奥尔胡思大学https:///10.1093/jas/skab292 中国农业科学院https:///10.1016/j.aninu.2021.04.0066). 综述#1:氨基酸及其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猪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 (Amino acid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the regulation of pig intestinal health) 氨基酸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吲哚类、短链脂肪酸、氨,在肠道中作为信号分子,对猪的肠道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 湖南农业大学 https:///10.1016/j.aninu.2021.10.004 7). 综述#2:猪和家禽饲料中的能量评估方法 (Methodologies for energy evaluation of pig and poultry feeds) 这篇综述表明,评估家禽和猪饲料的能量有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并且,绝对能值还取决于饲料、动物、环境、测量方法以及概念...现在在猪营养中采用净能体系,在家禽营养中也应该将净能体系作为更可靠的目标体系。 不同家禽种类和生产阶段的代谢能 生长猪(60kg)一天中的热增耗组成(TEF=thermic effect of feeding) 法国INRAE &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 https:///10.1016/j.aninu.2021.06.015 8). 综述#3:饲料与猪的温室气体排放 (Diet and Greenhouse Gas Outputs in Pigs) 温室气体由于其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为减少温室气体的副作用,新产品的研究和使用一直是动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最近一项研究评估了在生长猪饲料中采用小麦副产品对于纤维消化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研究结果为非反刍动物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新见解,可以帮助更好地设计营养配方以及为「生命周期分析」建模。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 https:///10.1093/jas/skab213 https:///10.1093/jas/skab262 家禽 1). 给LPS攻毒的肉鸡补充150 mg/kg 的二去甲氧基姜黄素 (bisdemethoxycurcumin),可以促进肠道形态、维持紧密连结、下调促炎因子、重塑盲肠微生物群,从而部分缓解LPS攻毒带来的肠道功能损伤。 南京农业大学https:///10.1093/jas/skab296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 https:///10.1016/j.aninu.2021.09.011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 https:///10.1016/j.aninu.2021.07.007 4). 给沙门氏菌攻毒的肉鸡饲喂菜籽粕(10%和30%)、双低菜籽粕(20%和40%)、以及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 500 ppm 和 1500 ppm), 结果显示,高含量的菜籽粕和AITC可以减少粪便中的沙门氏菌定殖以及转移到其他器官中的几率。 美国佐治亚大学https:///10.1016/j.psj.2021.1015515).在产气荚膜梭菌攻毒模型中,给肉鸡补充0.25%葡萄糖氧化酶对生长性能并无影响,但可以通过降低pH、改善肠道形态、紧密连结表达、改善肠道菌群组成来正面影响肠道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https:///10.1016/j.psj.2021.1015536). 热应激情况下,给肉鸡补充40 mg/kg 壳寡糖,可以促进肉品质--- 可能机制是降低活性氧生成、激活Nrf2通路、调控Nrf2-调节 HO-1 和GSH-Px基因表达。 广东海洋大学 https:///10.1016/j.psj.2021.101515 7). 在肉鸡中,饲喂不同的「SID 组氨酸/赖氨酸比」 (41%、45%、49%、53%、57%),对于生长性能和滴水损失并无影响;但在45%时,木质鸡胸的发生率最低。 德国波恩大学 https:///10.1016/j.psj.2021.101568 8). 综述#1:植物提取物对于家禽球虫的控制 (Phytochemical control of poultry coccidiosis) ![]() 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对于家禽球虫的控制机制包括:抑制或损害球虫在家禽肠道组织中的入侵、繁殖和发育;减少球虫卵囊数;改善肠道脂质过氧化程度;促进肠道上皮损害的修复;上调上皮细胞周转更新…从而降低由于球虫导致的肠道通透性。 这篇综述总结了几种植物提取物的抗球虫功效,以及它们的其他作用。 球虫感染结果的影响因素 植物提取物抗球虫的免疫反应过程示意图 阿联酋大学 https:///10.1016/j.psj.2021.101542 9). 综述#2:脂肪酸对于肠道健康的作用 (Dietary fatty acids in gut health) ![]() ![]() 脂肪酸的信号通路和G蛋白偶联受体(GPCR)配体特异性。 浙江大学 https:///10.1016/j.aninu.2021.09.010 ![]() 反刍动物 1). 在奶牛妊娠晚期到泌乳早期(-30~50天)的饲粮中补充酵母培养物发酵产物,会改变瘤胃微生物群,导致纤维素分解菌和乳酸利用菌的增加,同时增加能量矫正乳产量(3.2kg/d)。 美国南达科他州立大学 https:///10.3168/jds.2020-20002 德国汉诺威兽医大学 https:///10.3168/jds.2021-20726 山西农业大学 https:///10.1016/j.anifeedsci.2021.115118 南京农业大学 https:///10.3168/jds.2021-204905). 在奶牛妊娠后期最后三周补充维生素D(胆钙化醇或钙二醇)会改变血液白细胞分布,减弱过渡期的粒细胞吞噬作用;其中补充钙二醇增加了参与免疫细胞功能的基因的mRNA表达(如白细胞中与病原体识别或具有抗菌作用的基因)。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https:///10.3168/jds.2021-20284 6). 剩余甲烷排放量(Residual methane emissions,RME)是反刍动物实际甲烷排放量与根据其采食量和体重水平所计算的预期甲烷排放量之间的差值 --- 与低RME肉牛相比,高RME肉牛的瘤胃丙酸含量较低,而与中、低RME动物相比,丁酸含量较高。丙酸与所有甲烷性状呈负相关。较高的乙酸/丙酸比与较高的RME相关。采用RME对动物进行分级可提供一个更合适的动物产甲烷潜力指数,用于调查潜在机体内在的生物调节机制。 都柏林贝尔菲尔德大学学院 https:///10.1093/jas/skab275 拉夫拉斯联邦大学 https:///10.1016/j.meatsci.2021.108676 8). 与放牧肉牛相比,饲养场肉牛具有较高的眼肌面积、背膘厚,肉光度和嫩度;生长速率是影响牛肉颜色参数的主要因素,而育肥方式(finishing regime) 对牛肉色泽和嫩度有显著影响。 圣保罗大学 https:///10.1016/j.meatsci.2021.108599 (Markers and proxies to monitor ruminal function and feed efficiency in young ruminants) ![]() 因幼龄反刍动物瘤胃体积小,形态变化快,初始微生物数量少,若不采用侵入性方法或屠宰研究,很难研究幼龄反刍动物的瘤胃功能。采用替代物和标记物监测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功能和氮利用效率具可操作性。其中呼吸硫化物和甲烷排放物作为反映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过程中微生物群的简单标志物具最大潜力。使用基于血浆样本的氮同位素鉴别似乎是反映幼龄反刍动物饲料效率最佳指标。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https:///10.1016/j.animal.2021.100337 (Animal board invited review – Beef for future: technologies for a sustainable and profitable beef industry) ![]() 意大利萨萨里大学https:///10.1016/j.animal.2021.10035811). 综述#3:组学(OMIC)技术对于反刍甲烷排放的应用(The OMICS of methane emissions) ![]() 加拿大奎尔夫大学 https:///10.1093/jas/skab27112). 综述#4:海藻在反刍动物肠道甲烷减排中的作用 (The role of seaweed for enteric methane mitigation in ruminants) ![]() 文章总结了海藻对于体外和体内瘤胃发酵、动物性能、肠道甲烷排放的相关论文数据,在提高动物生产力的同时,帮助我们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策略。 ![]() ![]() 水产 新希望六和 DOI: 10.3969/j.issn.1006-267x.2021.09.057 2). 黄颡鱼日粮中添加丁酸钠(1500mg/kg)显著提高前肠的绒毛长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和后肠的绒毛长度、肌层厚度,从而维持肠道粘膜形态结构。 上海海洋大学 DOI: 10.3969/j.issn.1006-267x.2021.09.056 苏州大学 DOI: 10.3969/j.issn.1006-267x.2021.09.055 中国海洋大学 https:///10.1093/jn/nxab221 中国农科院 https:///10.1093/jn/nxab232 美国德州农工 https:///10.1007/s00726-021-03036-1 上海海洋大学 https:///10.1016/j.aquaculture.2021.737551 黄河鲤鱼着色效果 河南科技大学 https:///10.1016/j.aqrep.2021.100776 南非Mpumalanga大学 https:///10.1016/j.aqrep.2021.100779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https:///10.1016/j.aqrep.2021.100775 西班牙ULPGC大学 https:///10.1016/j.aqrep.2021.100787 墨西哥国立理工学院 https:///10.1016/j.aqrep.2021.100771 挪威Nofima研究所 https:///10.1016/j.aqrep.2021.100791 马来西亚沙巴大学 https:///10.1016/j.aqrep.2021.100801 广东海洋大学 https:///10.1016/j.aqrep.2021.100820 长江大学 https:///10.1111/anu.13297 中国海洋大学 https:///10.1111/anu.13298 奥本大学 https:///10.1111/anu.13303 墨西哥海洋研究所 https:///10.1111/are.15311 - End - ~特别感谢陈岗富博士对水产板块的贡献!~ ~ 特别感谢江西农业大学李艳娇老师 & 农科院于婉洁同学对反刍板块的贡献 ~ 来源:曦曦博士 |
|
来自: 苏悠然bui5xtxc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