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在47年3月作的莱芜战役初步总结

 好奇的果果 2021-10-30

莱芜战役初步总结

(一九四七年三月八日)

对莱芜战役的总结,本来应该请军长报吿,但军长要我来讲,因此今天的报吿不能算是总结,仅仅是我对莱芜战役提出一些看法.

文章图片1

.......................................................

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

(一)这次胜利,首先应归功于党中央和华东局的正确领导和军长的直接指挥;同样地,也由于全军指战员的英勇善战和地方党政军民的全力支援。这次,我地方武装和民兵都配合得好,使敌难以漏网。据我们所知,敌第四十六军迄今仅收容了四百多人,还是我们放回去的老弱及伤兵。

(二)各地区的配合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胶东部队拖住了敌第八军的尾巴,歼灭了第一六六师的一个团和第一O三师一部;渤海部队对胶济沿线实行破击,并进逼济南,引起敌人恐慌,使其感到四面受敌。

(三)各兵团首长在山地作战、通信联络困难及超越敌第一线作战等条件下,能按照总的意图,机动灵活、果敢坚决地完成了任务,也是这次胜利的重要原因。在各纵队的配合上,第一纵队最吃力,虽然缴获不多,但在整个战役中起了决定作用,应算第,功。第八、第九纵队迅速解决敌第七十七师,打开战场,使我能腾出兵力,功也不小。其他各纵队都有功劳,如第十纵队及独立师在西北钳制敌之援兵,使我能安然解决莱芜之敌;第六纵队虽未全歼口镇之敌,但在口镇以南的一个师,堵击向北突围之敌,起了相当作用;第二纵队虽未打到仗,却切断了敌向西南之退路;第四、第七纵队初期虽未完成切断敌第四十六军退路的任务,但战役后期坚决地完成了任务;第三纵队的功劳也不能抹煞,如果没有他们在南线牵制敌人,我们也就不可能集中全力来解决北线之敌。总之,我们不能单纯以缴获多少来评定成绩。在大兵团作战中,往往有的部很吃力,但缴获很少,有的部队所付代价不高,但缴获很多。因此在评定战绩时主要应视对整个战役是谁起了决定作用。

文章图片2

我们在这次战役中的缺点

(一)我们原预定于胶济线再歼敌两个军,由于敌情变化,第二步计划未能实现。如果动作快,事先布置更周密些,即使打不到两个军,也可以歼灭其一到两个师。按照我们原来预定的共歼敌四个军计算,还差五个师,这不能不算是一个缺点。因此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能满足于这次战役的胜利。

(二)特别严重的缺点,也是各纵队首长所共同提出的,是部队开进紊乱,行军道路交叉,大家争路走,争房子住。这个问题主要应由我负责,因陈[士榘]参谋长留南线指挥,刘[瑞龙]、张[元寿]副参谋长又忙于后勤,对部队运动道路未能更精细区分,同时在客观上时间不允许,加上从平原转入山地,道路太少,通信联络不便,也是原因之一。但不能以客观原因来推诿主观责任,如果我们注意的话,至少可以减少这些现象。

(三)通信联络差,这虽然是中国自有红军以来每战都有的缺点,但无论如何应设法改进。今后通信联络,下级也应主动向上级联络,并加强电话与骑兵之使用,才能适当解决这一困难。

(四)个别部队不注意隐蔽,白天行军,或向前集结过于突出,过早暴露我们的意图。今后应注意保守军事秘密,并养成夜间行军的习惯。还有,每次战斗前几乎都有俘虏兵逃跑回去,向敌人告密,值得警惕。

(五)战场追击差。在歼灭第七十七师时,接到第八、第九纵队报告,说敌已大部解决,部队撤回二十余里,第二天又发现敌人,再拉上去打。二十三日战斗中,各纵队都报告敌人已全部消灭,第二天又发现残敌五千余人向和庄地区逃窜,迫使我第九纵队回师歼敌。如当晚各纵队能跟踪搜索,我第九纵队即可按预定计划于二十四日晚包围张店,至少可以歼灭第十二军的大部。

文章图片3

莱芜战役的经验教训

(一)我们在南线撤出临沂,在北线获得了空前伟大的胜利,中央来电说:今后只要哪里能消灭敌人,你们就到哪里打,不必计算时间和路程。这次在军长和华东局的领导下,毫不留恋地放弃临沂,北上歼敌,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二)这次战役值得今后学习的是,制造了敌人的错误,错乱了敌人的部署,并掌握与利用了敌人内部的矛盾,争取了我们的胜利。我在主力北上时,故意在运河线架桥以迷惑敌人,敌机又发觉我部队自费县向西北运动,陈诚即认为我主力要撤向黄河以北。我临沂不守,北线敌迅速后撤,我未贪小便宜截击其后尾,仍按原计划继续集结,因而未暴露我之意图,又使敌首脑机关判断错误,再度将部队南伸。我第六纵队对口镇之敌强攻未下,虽然不好,却增长了莱芜之敌向口镇方向突围的希望,最后敌人决定突围,便于我在运动中将其歼灭(但这并不是说口镇不应该打下)。敌第四十六军为保存实力,同我们拉关系,我们做工作,使其保守中立;突围前,该军军长脱离指挥位置,部队失却掌握,减少了我之伤亡。这些说明,今后作战,我们应该想尽各种办法,制造敌人错误,并适当利用其内部矛盾,胜利就会更大。

(三)我们对敌情的了解还不够,特别是对王耀武的指挥特性了解很差。如果我们了解到王的性格大胆果断,能命令其部队一天一晚后撤百里,那我们即可大胆地将部队插到济南附近,这样,敌第十二军也就无法逃跑了。这说明我们不仅要了解敌人番号、兵力、装备、战斗力及部署等,还应了解敌指挥官之性格特点。如对方是多疑的,我可多设疑兵;如对方是个猛将,我们则来一套软的。

(四)我们的战场追击差。当敌人溃退时,战场上的追击不应等待命令。此次由于我各部忽视追击,以致第九纵队为敌溃兵拖住尾巴,未能按时实行第二步计划,这一点值得今后切实注意。

(五)敌人在指挥上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怕分散为我各个歼灭,随时将兵力集中。加上部队素质差,因此抓得更紧,靠得更拢,四五万人挤在东西六七里、南北仅三四里的狭小区域内,无法展开,在我炮火杀伤后迅速为我歼灭。这从反面说明了兵不在多,而在于谁能首先展开兵力火力,并高度发挥其作用,谁就能胜利。江南第三次孝丰战斗,敌十一个团两万多人,白天伸展纵横三十里,晚上收缩于纵横仅三里之狭小圈子内。我趁晚上占领敌外围所有工事,第二天集中炮火即将其歼灭。今后我们应充分利用敌人这一犯教条的毛病,抓住敌人这一弱点。

(六)大兵团作战,各纵队求缴获之心不应过于迫切,而应局部服从全部,个别服从整体。这次第四纵队想截敌尚未撤离莱芜的两个团后尾,我们未予同意,否则这两个团凭借莱芜工事顽抗,我一时不易攻下,而已向北突围的敌军主力在遭到我正面阻击时,有缩回莱芜固守的可能。如此则不仅不能迫使敌人处于狭小地区,求得在运动中将其歼灭,而且要多花两天时间,多付出几千人伤亡的代价,才能最后解决战斗;弄得不好,甚至有打成僵局的危险。

(七)大兵团作战,情况瞬息万变,除非敌人实行总退却,个别部队决不能改变整个部署的决心。第一次敌情变化后,如果我们同意截敌后尾,则五万多敌人就不易消灭。正因为我们没有动,敌人就不再怀疑,否则王耀武即使接到陈诚再向南前进的命令,也不见得就会执行的。

对今后作战的意见

(一)中央要求我们在今后十个月中每月歼敌五个旅。这一艰巨任务的完成,要靠各部队的努力,特别要靠各兵团首长在各种困难条件下,坚决和机动地完成本身所负的任务。

(二)密切友邻配合,近距离内经常保持徒步或传骑联络。我们上下联系虽然做得不好,但总算保持了联系,有的也是做得很好的。可是与友邻的联系更差,今后应特别注意。这次第七纵队第二十师不待命令主动支援第一纵队作战,值得学习和发扬。

(三)根据战局发展趋势,当敌人被歼灭到一定程度失却进攻能力时,可能改取守势,我将由内线转入外线作战,由运动战进至阵地攻击。这就需要我们开展爆破运动,学习土工作业,加强炮兵、工兵的建设。在这次整训中,各纵队应组成炮兵营,下次即须完成炮兵团的建制,另须成立工兵营(或分别配属于师)及战防炮连。要懂得爱惜工兵人才,不要把工兵当步兵使用,否则会增加自己困难。

(四)我们部队不仅开始有而且已经拥有大量近代装备,但缺乏掌握这些装备的干部。这就要争取已经参加工作或正在学习的俘虏人员,并号召我们干部学习使用和掌握近代武器,选择培养和大批提拔有发展前途的新老干部,学习各种武器的不同性能和结合使用的方法,研究对敌人新武器(如坦克、火焰喷射器等)的对策,以期在现有水平上提高一步;如仍停留在现阶段上,将不能担负起今后更重大的任务。

(五)加强参谋工作和健全司令机关。各级指挥员应懂得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天的战争已由司令指挥时代进到组织战斗时代。正因为如此,参谋工作和司令机关必须加强和健全起来。过去华中有的部队对参谋的使用是不够妥当的,有的首长把参谋单纯当通信员、侦察员使用,有的首长遇事包办,把参谋放在一边不用;也有参谋水准不高,文的只能写等因奉此,武的只会猛打猛冲,连写个收条都不会,这些都是不应有的现象。各纵队今后应特别重视参谋工作,加强培养各级参谋人员,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成为文武全才。陈[士榘]参谋长已从南线回来,他是八路军一一五师的老参谋长,相信我们今后的参谋工作一定会做得很好。

(六)最后,部队后勤机关亦应很好地健全起来。担架队、运输队要马上建立。过去我们对这些问题没有很好注意,将来转入外线作战,伤兵要有人抬,粮食要有人运,后勤机构如不及早建立,是会影响今后作战的。

我的报告很琐碎,尚缺乏系统。特别是这次战役,在军长直接领导之下,具体部署由我负责,缺点很多,希望各兵团首长提出批评,以便在今后作战中尽量改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