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背山,秋色惹人醉(下)

 阿榧榧香 2021-10-30

★旅游地点:宜兴龙背山风景区

从文艺名人馆往西,是景区的三号门荆溪门。返回往右拐,是文峰路,从这条道路可以通往文峰塔。

这一路上枫叶已经红透,虽然这里的红枫并不成片成片的,顶多也就两三株枫树夹杂在绿树林丛中。

再加上有些树的叶子已经泛黄,从颜色层次上就更丰富了。随便取个景,就是一幅天然的油画,都不用另外上色。

再往前走,就是龙背山的制高点文峰塔了。这座塔高九层,可以登塔,另行购十元门票就可以了,居然还有电梯。其实这座塔是新建的,原来的塔已经被毁得只剩下几块石头而已。

登得塔顶,虽然站得高看得远了,但心里却没有那种畅快的感觉。据说无锡市委副书记蒋洪亮就选择在这座塔上跳下去的,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位无锡市委副书记曾任宜兴市委书记、江阴市委书记,官方的通报是其患有忧郁症。想当初,香港巨星张国荣也是在文华酒店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管是什么原因,但是想到有人从这里纵身跃下,心里总是有点那么些的不是滋味,因此也不像登临其他制高点的时候,能够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文峰塔旁是历史名人馆,上次已经挨个儿游览过了,不过馆内的秋景还不错,树叶已经泛了黄,在阳光下颜色也挺漂亮的。

它们在屋檐探出一角,再配上更矮些的红枫,这一带的秋色果然是很浓艳啊,不愧是网友推荐的赏秋景之地。

出馆沿路前行,这里的秋景也很漂亮,这些红枫树经了霜,那颜色艳丽得胜过春花。况且,红枫枝叶开展,这朵“花”那可是开得大了。

一路上有些名人雕塑,古代、现代的人物都有,有的就在红枫树下,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科教名人馆的风格还颇有些现代主义,看着就有些科技含量。馆旁有一幅浮雕,看内容应该是古代宜兴人民的奋斗史。馆前则是周培源先生的石像,面容微微含笑,整体上很有儒雅。

进门是著名心理学家潘菽的半身像,他是中国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之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宜兴人才辈出,有“院士之乡”“教授之乡”“校长摇篮”的美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中,有三十位出自宜兴,在各学科、各领域的杰出学者有上百位,担任过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的有一百二十七位,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都就更不胜枚举了。听听这些数字,就知道宜兴这座无锡下辖的县级市有多牛了。

“一门七博士”说的是宜兴邵氏,这个家族在古代就有传胪1人、会元1人、解元2人、进士12人、举人9人,曾有父子同进士。不过到了现代,邵氏就更厉害了,父子再加侄子,竟然出了七个博士。

邵品剡1956年获德克隆斯州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儿子邵立峰、邵立岱、邵立岗、邵立岭和长女邵立苏也都获得博士学位,还有一位邵姓博士是侄子。

此外,还有“父子双院士”“父子皆校长”“兄弟皆教授”,都成为美谈。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人像和文字介绍,让人忍不住感慨,宜兴人都会读书,会教育啊。

走出科教名人馆,就是一片大草坪,这片草坪的面积真够大的,草坪边栽种着树木,如同守卫的士兵。杉树站得笔直,叶子已经泛出了褐红色,虽然不如红枫那样鲜艳,但也是秋天比较漂亮的颜色。

很多景区都有大草坪的景点,但其实都没有那么大,真要说起来,还是宜兴龙背山的大草坪名至实归。这草坪真的太大了,站在草坪的边缘,一眼都看不到头啊。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绿意盎然,两旁杉红松绿。

荷兰风景区虽然不知道这些房子的作用,但从外观看,就像是童话世界里的。不管房子还是风车,都漆成了海蓝色。

屋顶是红色的,风车的顶是银灰色的,再加上四周的一串红、万寿菊、鸡冠花,整一个就是童话世界啊!连今天的天气,都仿佛是适合童话世界的晴天丽日。

沿着草坪走到头,是垂钓中心,这片湖泊显得很安静,也没有游船等游乐设施。据说这里有座鳄鱼池,但是我还真没找到。

草坪里还有一个荷花池,不过现在只剩下满池的枯枝败叶。但是看这些枝叶的长势来看,夏天的时候想必是花满荷池的。而且这池塘离岸边非常近,对于赏荷者来说能够非常亲密地接触到荷叶荷花和莲蓬的。

还有一处睡莲池,池塘的面积比荷花池要略小一些,这会儿也只剩下一些残叶。旁边有亭子,不过没有人在里面休息,大家还是比较喜欢坐在草地上。

草坪上有扎着帐篷放着风筝的市民,还有欢快地追逐嬉戏的孩子们,整个儿一片欢乐的景象,真是个接地气的公园。

草坪旁边还有桂花园,看着范围也挺大,不过现在桂花似乎也已经落了幕,走进园内桂花的香气很淡。

从这里依然可以看到文峰塔,因为有草坪有树林有建筑,文峰塔看起来显得更加秀丽出众。

当然,砚池湖畔的文峰塔,因为有了水的浸润,更可入画。可惜的是我们还是等不到文峰夕照了。

自驾游:宜兴龙背山风景区

11月初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