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宗仁遗孀无儿女,1996年台儿庄人称“我们愿养您”,她咋回应?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1-10-30

“李宗仁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回归祖国。”

这是周总理对李宗仁的评价。这个昔日的“广西王”有过台儿庄抗日的高光时刻,也有过让他自己晚年都觉得愧疚的时期,最后周总理能这样评价他,算是很有份量的。

而在民间,台儿庄百姓并没有忘记李宗仁。

1938年,台儿庄大捷后,面对堆积成山的战士遗体,李宗仁双膝跪地,泪流不止。身边的还幸存的将士们见了,也都纷纷跪地痛哭。这一幕,曾震撼无数国人的心。这一战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为了纪念台儿庄战役,当地保存下了大量遗址。战役50周年时,当地还举办了大型纪念活动。1992年,台儿庄当地还筹建起了纪念馆,次年对外开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与此同时,当地领导、老百姓们也在四处打听李宗仁遗孀的下落。各界人士都知道李宗仁在1969年就已经病逝,留下了比他小40多岁的妻子胡友松。

台儿庄领导认为:既然李将军的遗孀还在世,那各种纪念活动自然应该邀请她来参加。当地老百姓也认为:应该找到其遗孀,当面向她表示感谢。于是,这一找就是数年。

人们之所以找不到胡友松,有一个重要原因:李宗仁病逝后,胡友松曾改名为王曦,大家用档案里的“胡友松”来找,自然很难有结果。

就这样,直到1996年,枣庄市台儿庄区的领导通过一名叫贺茂之的老将军,才打听到胡友松的下落。而此时,57岁的胡友松已经在北京广济寺皈依佛门,法号妙惠居士。

虽然已经皈依佛门,但一听是台儿庄来人了,胡友松显得十分兴奋。甚至,她还在当地人的盛情邀请下,专门去了一趟台儿庄。

在这里,胡友松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情款待。每天,她都能听到各种感谢李宗仁的话,以致每天她都激动不已、感动不已。

甚至,有一个当地年轻人还对她说:“胡姨,来台儿庄住吧,我们愿把您养起来!”很显然,人家之所以这么说就是觉得她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对一个年近6旬的女子来说,独自生活肯定是不易的。

年轻人的一句话,说得胡友松直掉眼泪。

27岁嫁给75岁的李宗仁时,她备受争议,很多人说她是为了钱。共同生活不到3年,丈夫便病故。在台儿庄百姓找到她之前,她都是怎么过的?为何会皈依佛门?此次,面对台儿庄人民的邀请,她又如何抉择,她会不会去台儿庄生活?本期,魂说要跟大家说的,便是发生在胡友松身上的这些往事。

第二次见面,年过7旬的李宗仁求婚

1965年,李宗仁在周总理和毛主席的热情邀请下,结束了在美国的生活,带着第二任夫人郭德洁乘飞机回到祖国。此后,夫妻二人受到了大量媒体采访,一度成为“风云人物”。

漂泊多年,现在祖国愿意接受他们,李宗仁真的已经放下了昔日的恩与怨,打算好好为人民办点儿事,好好过剩下的日子。遗憾的是,没过多久相伴40多年的的夫人郭德洁就在北京离世。

老年丧妻,李宗仁伤怀不已。当时,国家给他安排的住所很大,偌大的客厅里,每天只有李宗仁孤独的身影。几个与原配生下的孩子,也都在国外成家立业,没办法顾得上他。

此时,老部下程思远便有了想给他再找个伴的心思,对此李宗仁的回复是:“万两黄金易得,红粉知己难寻!”很显然,李宗仁是很想再找个伴的,只是他不确信能不能找到。

数日后,心领神会的程思远便给李宗仁带来了一张照片,上面的女子正是:胡友松。照片中的胡友松年轻、漂亮、有朝气,李宗仁只看了一眼,便喜欢上了。

那么这胡友松到底是什么来头?

胡友松1939年出生在上海,她的身世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谜团。她曾自称是著名影星胡蝶之女,称胡蝶去香港后,她留在大陆跟养母生活。但也有人对这一说法提出疑问,认为从很多时间细节上来看,她都不可能是胡蝶所生。

不过,不管胡友松到底是谁的女儿,可以肯定的是:她长得确实很漂亮,在认识李宗仁之前,她是北京一个医院的普通护士,正在失恋中。

养母对胡友松很不友好,她是好不容易才考上护士学校的。有了收入后,只要她一发了工资,养母便来找她要钱,她的日子过得很不容易。

后来,她在医院认识了一个医生,两人很快就陷入爱河。但医院领导不同意他们结婚,因为对方的是“资产阶级的少爷”,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分开。当时,负气的胡友松还曾信誓旦旦地说:“我发誓我永远不结婚了!”

就这样,一直拖到27岁,明明长相极漂亮的胡友松还是没能嫁出去。正在此时,经过朋友的介绍,胡友松成了程思远眼里最好的人选。

那天,一辆高级轿车出现在胡友松工作的医院门口,李宗仁特意派程思远来接她。坐在轿车上,年轻的胡友松根本猜不到:大名鼎鼎的李宗仁,请她这样一个小姑娘干什么?

到了著名的西总布胡同,李宗仁亲自出门来接她:“小胡姑娘,欢迎,欢迎!”而后,李宗仁带着她走进了屋子。

热情的李宗仁特意给胡友松准备了一大桌子菜,两人边吃边谈。李宗仁自年轻时起就是一个口才不错的人,两人说起各种爱好、趣事,氛围极好。

最后,见胡友松没那么紧张了,李宗仁这才提出请求:“我想把你请到我身边来,就算我的生活护理吧!”为了表示诚意,李宗仁还开出了100元每月的工资。对当时的胡友松来说,这肯定属于高薪了,但她还是表示要考虑一下。

胡友松第二次见到李宗仁,是在一个星期后。这一次,李宗仁把话说得更明白了,他表示:“如果你同意的话,我们就名正言顺地结婚”。

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奇怪,为何第一次说是做生活护理,第二次又突然求婚了呢?原来,这件事当时惊动了周总理,总理认为:现在已经是新中国了,如果喜欢就应该明媒正娶。因此,李宗仁听了周总理的话,直截了当地求婚了。

李宗仁的突然求婚,让胡友松吓了一跳。她不愿马上拒绝,却也不敢立即答应,只说:“请您允许我好好想想!”

接下来的日子,李宗仁陷入了度日如年的等待。直到5天后,他还是忍不住给胡友松打了个电话。这一次,李宗仁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我同意与您终生为伴!”

对于胡友松为何会嫁给比自己大40多岁的李宗仁,外界一直有很多说法:爱财说肯定是被提得最多的,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她是希望尽快跳出上一段感情的阴影。

种种质疑声像洪水一样涌来,不过随后胡友松的一次发声,则让很多人颇为意外。她表示:“我不管钱,所有存折、钥匙都不管,也不继承财产,我只照顾李先生的起居!”

李宗仁的临终交代

说起来,跟李宗仁不到3年的婚姻,对胡友松来说确实是快乐的。至少,从她回忆时的言语中来看是这样的。因为老夫少妻,李宗仁在生活上对她总是格外关照。

两人在北戴河度蜜月时,李宗仁水性很好,胡友松却不会游泳,便套上了游泳圈。因为害怕,胡友松对丈夫说:“德公,我怕!”李宗仁则颇为男子气地拉着她,带着游。

胡友松晚上总是睡不好,只要一有响动她就容易惊醒。夫妻分房间睡时,李宗仁每天晚上都要从自己的卧室走到妻子的卧室,给她盖上被子。为了防止吵到妻子,他便光着脚去。

甚至平时她偶尔任性起来,李宗仁也基本都是哄着。有一次,胡友松肚子疼,李宗仁听说只要吃4两南瓜子便可缓解。胡友松觉得4两太多了,任性地表示:“这怎么磕!”而后,便不高兴地去睡了。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发现身边多了一盘南瓜子,都是李宗仁一颗一颗给她剥出来的。

很显然,这点点滴滴的细节,打动了胡友松的心。一个从未感受过家庭温暖的姑娘,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被人喜欢着的感觉。

此后,她以极大的热情回馈着丈夫的厚爱。她把丈夫的生活照顾得极好,几乎做到了事无巨细。后来,就连李宗仁在国外的长子李幼邻都曾这样表示:“我父亲最后的日子里是她照顾的。我感谢她,她是李家的人。”

能得到李家人的认可,关于胡友松的质疑少了很多。如果生活能这样继续,那属于胡友松的美好还会有许多。遗憾的是,1968年8月,李宗仁被查出了直肠癌,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

那些日子里,这个曾经的“代总统”躺在病床上,经常处于昏迷状态。就算偶尔清醒过来,也需要时不时地输氧来维护生命。

有一天,李宗仁又清醒了过来,他就那样看着为自己忙前忙后的娇妻,半天没说话。胡友松问他:“德公,你这样瞅着我干啥?”

李宗仁弱弱地说了一句:“我死了,你一个人怎么过日子?”老夫少妻,这样的诀别其实早在胡友松的意料之中,但李宗仁的不放心还是让她当场落泪。

临终前,李宗仁对胡友松没有别的要求,只是特意交代她:“清明节别忘了给我扫墓,让世人知道我还有一个年轻的妻子!”

是的,对于这个年轻漂亮的妻子,李宗仁一向是颇为骄傲的。刚结婚时,他还特意冲洗了很多张两人的合影照片,寄给世界各地的朋友,照片背后写的是:这是我的夫人胡友松!

夫死后,胡友松何去何从?

李宗仁病故是在1969年1月份,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包括周总理在内的很多领导都匆匆赶来。胡友松对国家没提任何要求,唯一希望组织上能允许她给丈夫买一个大一点的骨灰盒。

当时,李宗仁的骨灰是被批准进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而公墓工宣队对骨灰盒有统一标准,用的都是37元一个的。胡友松固执地认为,这个普通的骨灰盒太小,希望能给丈夫换个大的。最后,在她的坚持下,有关部门特批她使用了一个120元的骨灰盒。

婚后的胡友松很少主动争取什么,这是她唯一一次的倔强。当时很多人都说:李宗仁一辈子在乎体面,胡友松果然是懂他的。

没有了丈夫这个依靠,胡友松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李宗仁病重时,就已经交代过胡友松:“周总理代表人民政府给的15万元,一定要如数还给国家!”所以,胡友松把丈夫的钱财上缴给了国库,只留下了一些遗物作为纪念。

此后,搬出李宗仁住所的胡友松,开始了隐姓埋名式的生活,她改名为“王曦”。她在工厂工作过,也在故宫博物院的档案馆干过。1973年,领导还特意给她安排了一处既带煤气又带暖气的房子,这在当时非常难得。

在那段日子里,能有这样的生活,胡友松一直对一位故人心怀感激:周总理。她知道无论是自己的工作,还是住处,如果没有周总理的过问,在当时都是无法实现的。

到了1980年后,才40岁出头的胡友松也曾开始过另一段感情。遗憾的是,最后无疾而终。至于原因,胡友松一直没有提过。或许,被李宗仁无比宠爱过的她,真的很难再适应其它感情。

她把丈夫那些遗物,都默默地保存着。虽然她明白这些东西,不管是丈夫用过的物件,还是他的字画等,都已经成了很值钱的文物,但她从没想过变卖。

守着这些文物,并不意味着她内心不孤独。进入90年代后,在北京没有亲人的胡友松在广济寺皈依佛门。为了避免俗世的纷纷扰扰,她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不写回忆录,也不写传记。

她很少外出,白天就在屋子里研究佛学,下午就画画、练字。很多人都觉得眼前的妙惠居士,早就放下了一切,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就连她这画画的天赋,也是那几年李宗仁发掘的。

当年为了鼓励她拿起画笔,李宗仁没少找名画让她临摹,以致到晚年时,她模仿齐白石的画已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从台儿庄回北京后

1996年,台儿庄人民找到胡友松时,她已经成了妙惠居士,但她还是应邀去了台儿庄参观。当听到有人跟她说,让她去台儿庄生活,并称愿意养她时,她一度落泪。

从小没有获得亲情,无儿无女的她又一次感受到了温暖。那么,接下来她如何回应这样的邀请呢?

回到北京后,她决定:把丈夫生前留给她的遗物,全部捐出。

当初,为了保护好李宗仁的遗物,胡友松把其中一部分封存在家里的墙壁中。回到北京后,她把这些东西全部取了出来。也就是直到这时,世人才知道原来她有多么地“富有”。

她总共保存了李宗仁的60多件遗物,200多张照片,还有大量书信。这些东西,对于文史学家研究历史有很重要的价值。除了这些东西外,还有一些非常值钱的文物,比如:胡志明当年送给李宗仁的半身青铜像,傅作义送的礼物、瑞士送的纪念金表。

自从丈夫走后, 这些东西就一直陪伴着她,多年来不曾拿出来示人。接到这些东西后,有关方面曾请专家鉴定过,结果是4个字:价值连城!

对于这次大手笔,胡友松后来这样解释:“台儿庄是李先生最辉煌的纪念地,这些东西放在台儿庄才最有意义”。终究,她是懂他的!

当然,收到这些遗物的台儿庄人民,对胡友松更是钦佩不已。当地特意为她在李宗仁史料馆不远处,建了一栋两层小楼,让她能安度晚年。

1998年,房子建好后,胡友松接受了当地人的邀请,欣然前往居住,并担任史料馆名誉馆长。有了这份职位,再加上台儿庄当地的照顾,她的晚年显然有了保障。站在那两层小楼上,59岁的胡友松能远远地望到为纪念丈夫而建的史料馆。那一刻,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2008年2月份,胡友松又赶回台儿庄,准备在当地过春节。在她看来,这是在陪丈夫过节。遗憾的是,这一年她查出了直肠癌。

当医生把病情跟她说了后,她倒是挺乐观,她说:“到死的时候,我们也是同病相怜!”李宗仁也是因直肠癌离世,胡友松认为能在这一点上跟丈夫一样,没什么不好。这一年的11月,胡友松在山东当地的一个寺庙里平静地离世。

关于爱情,有人说“任何时候,为爱情付出的一切都不会白白浪费”。当初李宗仁对胡友松的那些付出,何尝不是如此?

同样的,当初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英勇付出,也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他病逝前放心不下的妻,也因为他自己当年的付出,收获了一份宝贵的温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