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来安抚我的情绪?

 新用户0005wgft 2021-10-30

早上,起晚了。

听到叮叮咚咚的下楼的声音。夹杂着孩子的哭闹声,我不去,我不去。继而有低沉的男中音,赶快,赶快,别磨蹭。

持续了一两分钟,楼道里安静了。

应该是打疫苗。昨天看到小区业主群里通知,3-11岁的孩子接种新冠疫苗。

孩子的哭声,不是那么撕心裂肺,但是有些痛苦和恐惧在里面。应该是五楼的那个4岁的小男孩。正在准备晚上做家庭教育分享课件的我,思绪却有点凌乱了。要分享的课题是《家庭教育的简与美》。孩子的哭声,却一直在耳边,总感觉这里面也有些关联,想起孩子被父亲催着去打疫苗,他本是打疫苗这件事的主人公,急着去完成这件事,却无人关照他的感受和内心。

如果我是孩子,我是不是特别想通过哭闹,让一同去的爸爸知道,早上我没睡好,我心里很不舒服,我还很恐惧,要打针,而且早上妈妈还一个劲让我吃饭,我没休息好,根本吃不下,你看一系列的事情,你能不能停下来,先看看我,问问我怎么了?

如果我是爸爸,我会问孩子,咱们现在准备去打疫苗,你准备好了吗?或者我会在昨天提前给孩子沟通,明天我们一早就要赶去打新冠疫苗。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如果孩子问我,很疼吗?我会给他说,有的人会觉得很疼,有的人没有太多的感觉,个体的感受不一样。但是尽管很疼,打了这个针,可以很好地预防新冠病毒,保护好我们的身体,这一针痛也很必要,很值得哦。

如果孩子的确不太舒服,不希望这么被催着去,我会停下来,告诉他,你看我们回屋里休息一会,还是坐在车上休息会,再出发。赶在1点之前完成,都是来得及的。

其实,当孩子完全被尊重的时候,他会很认真的考虑你提的任何一个问题。而且会很郑重的考虑你给的建议,同时他的感受被关注和照顾到,会减少很多他内心对打针的恐惧和排斥。想想,孩子成长的一生,本就是一次生命的体会和经历,怎么能就仓促的去跟着我们完成这件事就了了,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这么做,那么他这个人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了,没有自己的真实体会和感受。

是不是很可怜?

敬畏生命,可贵之处是真的能尊重到生命个体,认真的感知他们的感受,而不是让他们对他们人生的抉择只是处于被动的局面,从而感受不到生命本身活着的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