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中最励志的一段话,远胜过鸡汤语录,很有穿透力

 飞华个人图书馆 2021-10-30

当你遇到困境的时候,会有一句怎样的话,让你走出低谷,鼓起勇气继续前行?

《道德经》第23章中有一小段话: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这里是说,大风刮不了一个早晨,大雨也下不了一整天。这些是谁造成的呢?是天地。既然天地都不能长久,何况是人呢?

从前有个年轻人,他总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烦恼,要么就是与人争得面红耳赤,要么就是一个人关在房里生闷气。

于是,他去一个寺庙向禅师请教说:“我怎么这么爱生气,您能不能开示一下!”

禅师说:“你去买一包盐吧!”

年轻人买完烟之后就回来了,禅师就说:“你放一勺盐到杯中,然后喝一口。”

年轻人于是照着做了。禅师又说:“你再放一勺盐到旁边的水塘里,然后也喝一口。”

接着,禅师让他对比一下。年轻人说:“杯中的水很咸,而水塘里的水就没有味道了。”

禅师说:“人生的烦恼就像这勺盐,我们的感受,取决于我们将它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年轻人点点头,似乎明白了很多。

实际上,《道德经》这几句话所说的就是一个人的格局问题。

原来我们之所以有很多烦恼与痛苦,大部分时候都是由于自己的格局不够造成的。

生活本来没有那么沉重,我们很多时候是在作茧自缚,将自己困在一个狭小的天地中。

格局小的人,感觉人人都在与自己作对,感觉处处都是坎坷;而格局大的人,则会无视那些琐碎的烦心事,他们与人为善,不斤斤计较,处事稳重踏实。

看了太多鸡汤式的励志文章或语录,但其中没有一句比老子的话更有穿透力。

一般的励志文章,一般都是通过某人的成功反推过程:比如某某人成功了,就是他努力的结果;你没成功,就是因为你没有努力。至于该怎么努力,你仍然是一头雾水,而且对比一下他人的成功,你的自信心还会大受打击。

而老子则不同。老子用两个最简单的自然现象——“飘风”和“骤雨”,来比喻人生的困境。你看吧,再大的风雨也不会持续一整天,老天爷都不能长久,何况是人呢?

老子站在天地的视角,以一颗悲悯之心来劝慰芸芸众生,这是一种何等的格局!

仔细品读老子的话,实际上隐藏着两层意思:

一是不要害怕挫折与困难,因为再大的风雨,也终将会过去;

二是如果尽力而为了,你也无需自责,更无需责备他人,因为即使是老天爷也不是超人。

《道德经》的内容是以教条的形式呈现的,作者自信有余,但反省不足,这一点就不如孔子做得好。孔子博学多才却始终敏而好学,五十多岁了还韦编三绝读《易经》。作为儒家学派的宗师,孔子为儒家的发展注入了孜孜求索的精神,而老子强调的是“道法自然”“无为而为”,对后天的反思和学习重视不够。

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自我超越,一个学派、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历史选择儒家而不是道家作为中华文明的主流学说,与其说它是统治精英的偏爱,不如说它才是社会发展更需要的学说。

《道德经》字里行间,留给人自主思考和理性思考的空间非常小。对比之下,以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为主开启的思辨传统,非常强调开放的对话、探究和争辩,不仅激活了一代又一代思想家,也为后世科学、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