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选自“中国知网”,主要由胡胜威整理。 [1]王涛.计算生物学中的高性能计算(Ⅰ)—分子动力学[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12):2242-2250. [2]孔红艳.单分子层荧光薄膜结构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张晓星.非晶线性聚合物形变过程分子动力学仿真[D].天津大学,2014. [4]吴云剑.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几类重要蛋白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 [5]王泽,李国禄,王海斗,徐滨士,康嘉杰.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其在表面工程中的应用现状[J].材料导报,2014,28(17):91-95+100. [6]苏高辉,杨自春,孙丰瑞.气凝胶初级粒子导热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机械工程学报,2014,50(22):178-185. [7]王涵,张平文.分子动力学模拟中非成键相互作用计算的误差估计[J].中国科学:数学,2014,44(8):823-836. [8]王宝和,杨刘玮,李群,夏良志,王刚.超临界二氧化碳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河南化工,2014,31(8):31-35. [9]周化光.固/液界面能的分子动力学计算[D].西北工业大学,2014. [10]冯珍珍.液滴在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4. [11]郑凯.石墨烯热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4. [12]郭涛,曲大义,郝杰,陈文娇,王兹林.交通流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4,31(5):129-134. [13]邬成贤.湿法烟气脱硫中传质吸收强化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 [14]单美霞.石墨烯薄膜气体分离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15]青勇权.超疏水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4. [16]陈峰,翟庆生,王子甲.社会力行人仿真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实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4(4):1003-1010. [17]刘彤,刘敏珊.金属材料弹性常数与温度关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机械工程材料,2014,38(4):73-77+81. [18]曹利华.界面分子动力学模拟及二次谐波研究[D].山东大学,2014. [19]谢富华,郭晓云,陈家轩,魏天路.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其在纳米加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5(3):27-29. [20]毛志红.气液界面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 [21]余瑞.Mg_2Si热电材料热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22]张一明.微波加热水溶液及化学反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23]霍颖柳,苏妙兰,卜寿亮,黄真贤,刘玉峰,陈彪,朱姗姗.浅析混合气体温度的分子动力学[J].嘉应学院学报,2014,32(2):30-32. [24]黄文建,孙振范,常勇慧,冯华杰.正烷醇在二氧化碳中无限稀释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广东化工,2014,41(3):11+15. [25]戚东涛,夏荣厚,李厚补,任鹏刚.氧气在PVDF片材中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包装工程,2014,35(3):28-32+38. [26]潘学民,丁瑞芳,刘梁,程浩,赵宁,曹志强.Sn-Cu钎料液态结构与黏度分子动力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4,54(1):60-63. [27]时雯,何川,李少华.汽液平衡界面微观特征与应力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4,31(1):32-36+3. [28]万丽华,梁德青,关进安.烃类水合物导热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化工学报,2014,65(3):792-7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