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婉约女神 不朽传奇——读《李清照传》有感

 稻读公社 2021-10-31

文/radmelon

已经记不清喜欢李清照是因为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还是那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亦或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婉约或深情或雄壮。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能在宋代词人中一枝独秀,并且成为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品读李清照不同阶段的诗词,就像品味一场流动的盛宴,有秾丽眷恋,有清欢闲愁,不同路程迎来不同的柳暗花明,不同时间对应不同的酸甜苦辣。品的是宋词所蕴含的绝无仅有的多角度美感,品的是词人亦冷亦暖、幽幽暗暗的情感,品的还是词人宛如宋代青花瓷一般婉约清雅的人生。


李清照的一生就如书名所述,半生烟雨半世落花,前半生经历了甘之如饴的爱情,而后半世因为赵明诚的离开只有地老天荒的孤独。简单概括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婚以前




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天资聪颖的李清照饱览群书才华出众,过目不忘出口成章,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她的词还有她写的诗在士大夫中间流传很广,很有知名度,这就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就是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敦厚稳重、情趣、高雅,喜爱收集古物,又是士族子弟,在当时的士族圈子里也很有名气。门当户对、志趣相投使两个人相知相恋,成婚以后更是夫唱妇和、吟诗作对、幸福愉快。“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这妩媚娇憨的姿态就是婚后的幸福写照。




第二阶段:婚后二年到南渡以前




赵明诚以仕途为重,没办法只能离开爱妻远去他乡,两地分居自然难免相思苦,也因此李清照有了许多思夫之作。“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醉花阴》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离别之情,相思之苦,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深挚动人。




第三阶段:南渡以后




发生在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不仅是宋朝的转折点,同时李清照的人生也由此转变。随着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夫妇再无幸福生活可言。辗转流亡使得丈夫赵明诚染病而亡,李清照也只能继续流亡他乡。由于国破家亡的双重打击,李清照精神已到崩溃边缘。然而她忘不了丈夫的临终遗言,流亡期间他们曾携带了许多文稿书籍和金石器物,并且《金石录》尚未成书,李清照惟有依靠这些精神寄托苟且偷生。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颠沛流离的悲惨遭遇,终于凝结成浓缩她半生痛楚的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将人之一生比作一年四季,谁都不会始终处于阳光明媚的春天,也不会终身受困于风霜严寒的冬季。人之一生,冷暖更替,唯有自知。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有些人从春天走向秋冬;也有些人,从冬天走向春夏;有些人先甜后苦,而有些人苦尽甘来。李清照的一生是先甜后苦的一生,也是酸甜苦辣逐一尝遍的一生。也许正因为如此,作家木心先生才会说:“李清照的生平就是一件艺术品。”这位千古才女的所经所历好像都被命运安排得恰到好处,恰到好处的人生,未必会让人沉湎于无时无刻的幸福,但它成就了一件艺术品、一个不朽传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