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你欢喜为你愁

 静语留香 2021-10-31

积分活动的实施与反思 

积分活动是我在国维来了以后才开始实施的,以前我在班上开展的是积星活动。相比之下,积分活动的灵活度更高,更容易让学生欲罢不能,从而形成较好的班级管理氛围。所以,我最终舍弃积星,选择积分。先来回顾下我上学期的学科积分制度。

重庆市国维2016级1班语文学科积分兑现规则

兑现项目

积分

特别说明

1.发表作品1 次

20

1.领取积分时间为每周星期天一晚自习前。

2.积分自己保存,遗失不补。

3.积分不得转借或出售。

2.发现错误同学作业1次

5

3.考试第1名

50

4.考试语文95分及以上

5

5.听写(默写)100分

5

6.作业A++

5

7.背诵1次

1

8.阅读1本课外书

30





重庆市国维2016级1班语文学科积分兑换规则

兑换项目

积分

兑换原则

1.兑换一个体育用品

200

1.兑换积分时需携带积分卡。

2.书、玩具、向老师提要求要提前告知老师。

3.一个朋友最后那个星期三晚自习前和期末考试结束后兑现奖品。

2.兑换笔文具

100

3.兑换玩具(需要预定,不超过20元)

400

4.兑换小组长一职一周

200

5.兑换班长助理一职,

400

6.可以兑换班长一职

500

7.可以做班主任助理

1000

8.作业减半券

300

9.免作业券

500

10.考试加2分券

500

11.学校生活美篇相册券

2000

12.向老师提一个要求,老师配合完成券(不超出老师的能力许可范围且不花钱)

500

13.换一个面包

20积分

14.换一本书

500积分

15.兑换一盒彩笔

200积分





我分布积分表后,转身的那一刻,“抠门!”“太坑了!”不绝于耳。声音特别刺耳,但我只能“装聋作哑”,却忍不住发狠:“娃娃些,不知好歹。看谁犟得过谁?哼!”后来有人居然跟我讨价还价:“胡老师,那个玩具的价钱可以改为不超过100不?兑奖品的积分可以少点?……”这个规则是我单方面规定的,我确实有些语塞,只好承诺下学期改进。学生也只有悻悻而去。

可想而知,班上开展的积分活动一路荆棘,频频出现问题。有人为了赚积分不择手段,让班上其他同学的积分卡不翼而飞;有人因为自己学习较吃力,挣不到积分,索性破罐子破摔;有人和同学私下商量凑积分来领大奖。怪不得人们叫这群娃为“神兽”!我算是领教了。这群娃!我当初怎么就不制定扣积分的规则来治治这群娃娃呢?

在班主任赵老师的鼎立支持下,终于迎来了期末兑换奖品的时候了。现场很火爆,比较无序。我和赵老师手忙脚乱,终于结束了兑奖。静下来梳理后发现新问题:没有1 人兑换书;几个成绩好的孩子兑的是加分券;班干部职务没有1人兑换;还有少数学生没兑到奖品,因积分不够显得特别沮丧。这些问题都留下了后遗症,如:期末成绩出来了,有几个学生考了98、99分,用加分券加两分后都变成了100分甚至超过100分。这有什么意义?这样会误导孩子们的价值观。只好私底下和他们商量用减免《寒假生活》的全部作业来抵换,无比尴尬!

显然,从规则的制定,奖品涉及的经费,额外花费的精力,学生的不同反映都说明现行的积分制度出现了问题。结合班情,集他人之长,下学期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有奖有罚,奖罚恰当

在积分卡模式中,还添加扣分一项,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是学习退步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扣分惩罚。这样有奖有罚,奖罚恰当,既激起学生的进取心,又能不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2.团队合作,荣辱与共

以小组为单位,共进退。比如小组总体成绩进步,每个人都可以获得1~2分的积分,小组卫生情况令人满意,每个组员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在运动会上,哪个小组的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组内成员都可以获得积分,反之则要扣去组内所有成员的相应分数。这样一来,小组与个人荣辱与共,学生就会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努力,其团队合作精神就会愈加强烈。

3.民主制定,形成规则

结合班情,学生自主讨论,我来把关,最后商定出大家都接受的规则,使兑换奖励多元化,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积分活动的初衷是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这项工作,事无巨细,单靠老师完成起来工作量繁重。愿下学期更多地放手,将积分、扣分的任务分配给能干的娃娃,从而更全面、更彻底地推行班级积分制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