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记忆之“自来水”

 蓬山一叟 2021-10-31

自来水对于张家口市人来说应该是早就有的事了。当初的自来水是1939年日本人修建的。那时作为日本侵略者扶植下的“蒙疆国政府”的首府,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来说。自来水作为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很早就有了。

至于没有自来水之前张家口人喝什么水?喝哪里的水?可就无法考证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个年代贯穿这座城区的清水河应该是一股可以饮用的清流。再加上从城市西边水母宫流出的那股泉水也对这个城市的饮用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不知道这座城市以前有没有水井,人们可以取井水食用。但是从老一代人的记忆中来看,估计这井即使有也肯定不多。

我生在这座城市,从记事开始就知道了自来水。当时全市居民区分布着很多的自来水供水站,基本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房子,一个孤寡老人或者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住在里面。承担着附近居民的供水任务。

卖水老头的形象定格在我遥远的记忆中,那个小小的硬纸片,上面模模糊糊的红色印章,一开始一分钱两担水,后来改成一担水,再后来涨成二分钱一担水,再后来随着城市供水管线入户工作的实施,这个职业也就逐渐消失了。现在好像我市唯一的老城区堡子里还保留着几处这样的供水点。

记得我曾好奇的询问过一个供水点的老人。这一分钱两担水每月能挣多少钱?

记得那时是,每月也就是十几元钱的收入,但是住这间房子不用花钱,而且用电不花钱,这些费用由自来水公司统一处理。不过那个年代一个家庭也就是一个十几瓦的电灯,算下来也就是几毛钱的电费。

一个从小房子伸出的水管,哗哗的流水声,铁桶的撞击声,扁担勾的吱呀声,等着接水人们的闲聊声构成了这座城市居民区特有的场景。

那个时候家家都有一个装水的大缸,缸上挂着一个大瓢。有的是铜瓢,有的是铁瓢,有的干脆挂个大号搪瓷缸子。记得每次放学回家,一进门首先就是从缸里盛上一瓢水咕咕的喝上一气。那时候感觉那水是那样的清凉,那样的甘甜。家乡的水滋润着我的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围绕着自来水,记忆最深的恐怕就是挑水了。很小的我就和姐姐一起去抬水了,一开始是半桶水两个人抬,后来是一桶水两个人抬,再后来两个半桶水一个人挑,直到长成一个小伙子了,挑起了两个大桶,这就意味着你长大了,可以挑起一个家庭的担子。

那时候张家口市的自来水主要是来自城市北方的西甸子水源。从1939年建成通水,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才做了第一次大的改造。如今六十多岁的人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那次的水源地改造工程的义务劳动。

供水管路的陈旧,长久失修造成城市经常断水,城区各个供水点经常可以看到居民们等水时一个个的水桶排成长队的情景。

最可怕的是每逢下大雨,清水河一来洪水,我们的自来水流出的就成黄泥汤子了。

目前,张家口市的供水主要是市区南北三个水源地。北水源,崇礼方向的西甸子,乌拉哈达等地,南水源,腰占堡,吉家坊等地。全部采用百米以上深井地下取水。目前相比我省其它地区来说,我们张家口市区的水质应该是最好的。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股清泉出自阴山山脉崇山峻岭汇入清水河,滋润了一方土地,养育了这里的人们。我们是喝这里的水长大的一代人。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愿我的家乡的水永远甘甜,永远清澈。愿我们家乡建设的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