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戏中的四声调直

 莲花_lh 2021-11-01
四声调直,念白和唱一样都要注重四声,阴阳上去。
早期京剧有影响的艺人余三胜、谭鑫培等都是湖北人,他们都把湖北的口音带进了京剧。“湖广音”的四声调值与北京语音的四声调值有所差异。
例如,注音ma,北京话的四个字是:一声字阴平“妈”,二声字阳平“麻”;三声字上声“马”;四声字去声“骂”。北京人说“武汉”(舞汗),武汉人说“误喊”;北京人说“上海”(尚胲),武汉人说“赏害”。
一声/阴
阴平应该是不动的。比如天,你唱也好,念也好,都得说是天。他,这是阴平。
二声/阳
余派是阳平高唱,逢阳平字第二声的时候都是高唱。但是程砚秋程派他是阳平低唱,这是特别的,有独特风格的这样一种演唱的规律。比如说程先生的《锁麟囊》,这是“春秋”都是阴平,不动的,“亭”是阳平字,它是低唱的。大家可以听,凡是程先生的唱腔当中遇到阳平字,基本上都是低唱。
三声/上
逢上必滑,遇到上声字应当滑着唱,滑着念,但是这个滑也不是都一样的。它有急速的滑动,也有很慢的滑。有强烈的,也有柔和的,不一样的。这个上声字它特别在唱词和念白当中重要的一个地方的时候,这滑着唱它就是好听,而且有力量,你比如说“满门家眷血染红”,这个“染”字按照北京语音它就是上声字,在演唱的时候就是这样,它就好听。如果你不滑着唱就不好听了。包括现代戏《红灯记》,这第二场“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它既有力量又悦耳好听,觉得有劲,把李玉和我一定把党交给我的任务完成的决心,通过这一个字这么有力的上滑,很有力量地表现出来。
四声/去
去声要低唱低念,逢去声一定不能够高,就不好听了。这是基本的规律。但是说京剧念白我们的规范是这样的,但是根据人物的情感,他所处的地位,当正好剧情赶到什么节骨眼,它也要有灵活性,你不能够死守一个规矩,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根据剧情,根据人物。比如说我们有些汉字它是一字多音,所以我就希望青年演员和我们的老师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应当很好地去研究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